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市場分析 > 臺灣IC設計業的困境與出路

臺灣IC設計業的困境與出路

—— 臺灣IC設計業擅長的低成本標準化芯片的市場策略已經失焦
作者: 時間:2012-06-25 來源:工商時報 收藏

  設計龍頭宣布公開收購對手晨星半導體,未來將進一步完全并購晨星。大M()并購小M(晨星)有其產業變化下的特殊意義,在行動裝置快速起飛的今年,臺灣設計始終無法分食龐大市場大餅,因為客制化的成為主流,臺灣設計業擅長的低成本標準化的市場策略,已經失焦。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33861.htm

  國際廠在行動裝置興起之際,已拉高層級大打專利戰,以低價芯片為主流的新興市場如中國,在大陸官方的「贊助」下,成本比臺灣IC設計業者更低,但效能卻不輸臺灣業者。在M型化的市場中,臺灣IC設計業遇到了新危機,若不求新求變求突破,IC設計業只會淪為夕陽產業。

  臺灣IC設計產業的成功有其一定的歷史背景。臺灣有完整的半導體生產鏈,晶圓雙雄臺積電及聯電在晶圓代工市場的占有率逼近7成強,后段封測廠日月光、矽品等擁有先進技術及龐大產能,過去10年當中,臺灣成為全球計算機最大代工重鎮,西向的中國就是全球最大市場,因此,臺灣IC設計業的成功,可說是天時、地利、人和俱在。

  可能是過去10年的生活過得太過安逸,自2008年底美國金融海嘯爆發以來,臺灣IC設計產業的亮麗光環已逐漸褪色。事實上,在蘋果推出iPhone、iPad等產品后,智能型手機及平板計算機全球熱銷,能夠分食訂單的臺灣IC設計廠商卻是寥寥無幾。

  臺灣半導體生產鏈仍在,臺積電已經壯大到成為全球第3大半導體廠,蘋果iPhone、iPad產品也是由鴻海代工生產,臺灣IC設計業卻面臨前所未有的成長困境,關鍵在于蘋果、三星等新一代的系統大廠,開始大量導入客制化的特殊應用芯片(ASIC),取代臺灣IC業者最擅長的特定應用標準型芯片(ASSP)。

  簡單來說,在過去以計算機為主的生態系統中,芯片廠可以設計出各家系統廠通用的ASSP芯片,系統廠其實沒有太多的主導權。

  但在行動裝置的生態系統中,系統廠掌握了芯片設計主導權,IC設計廠若不能與系統廠密切合作,共同開發客制化的ASIC芯片,要分食行動裝置的芯片市場大餅,將是難如登天。

  臺灣IC設計產業因為過去是跟著計算機生態系統一同發展,太過習慣ASSP的me too商業模式,不僅創新性不足,最后也只能靠降低成本(cost down)來取勝。

  過去在2G手機芯片市場能夠成功,低價是個關鍵,但行動裝置的ASIC生態系統強調創新性,低價已不是關鍵,這也是為何聯發科近一年來營運成績大不如前的主因之一。

  過去相看兩厭的大M及小M,此時此刻決定合并,新聯發科成為全球第4大IC設計廠,有了規模及技術,還能維持低成本優勢,放手爭搶國際系統大廠訂單。這是個變革的契機,希望能為臺灣IC設計產業注入新活水,改變業界普遍存在的吃老本及貪便宜的老二心態。



關鍵詞: 聯發科 IC 芯片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