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餅”大錢少 三大新政兩個可能難產
近年來,關于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呼聲不斷。但實際上各家企業(包括中央財政、地方財政的補貼)并不多。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109376.htm首先瞧瞧中央財政。1月,被稱為“最懂汽車”的工信部副部長苗圩公開表示:“十一五期間國家花在新能源汽車的投入,我指的是國家財政投入只有11億,加上企業研發的投入不足百億。這么艱巨的任務,這么小的投入,無論如何是不可以做到產業化程度的。”
確實,相對于目標, 100余億元的投入,簡單是天方夜譚!更勿論搶跑新能源汽車了。2009年我國公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到2011年新能源汽車形成50萬輛的產能,新能源汽車銷量要占到乘用車銷售總量的5%左右。
其次,我們不妨以他山之石為鑒??纯?,將寶押在新能源汽車上的美國,推出了什么政策,補貼力度如何?
美國對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基本思路為,第一,按照相關汽車的減排效果、電池密度進行分級差異化補貼;第二,補貼額度呈遞減趨勢,先買的消費費享受相對高的補貼,后買的消費者補貼額度下降。具體而言,2005 年美國出臺的能源政策法案通過了對混合動力汽車的稅額抵免政策,其中,對符合補貼標準的混合動力汽車車型(2006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售出的車輛),以銷量6萬輛為界線。每個混合動力汽車生產廠商累計銷售臺數超過6萬輛后,購車者不享受任何減稅優惠;累計銷量達3萬輛后,消費者享受50%減稅優惠;累計銷量超過4.5萬輛,消費者僅享受25%的減稅額。
至于插入式混合電動汽車( Plus-In HybridElectric Vehicle),美國也出臺了相關政策。按美國《2008 年緊急經濟穩定法案》規定,自2009 年1月1 日開始,對于購買插入式混合電動汽車的消費者,將享受2500美元至7500美元的稅收抵扣額度(具體抵扣額度按電池系統的能量大小區別對待),這一法案適用于前25萬輛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
至于中國最早推出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幾大城市,如重慶。看得出補貼時手也很緊。相關報道稱,重慶對混合動力汽車補貼的數量限定為100輛。
所以很多汽車集團高管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態度是:先布好局,冷靜為10年后的市場準備,不被外界吹的大泡泡忽悠!
三大汽車新政待出臺
錢少歸錢少,政府主管部門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態度仍然是支持。故2010年一季度,我們會看到一些新能源汽車政策的出臺。或者說,有些政策仍在籌備,期待能趕在一季度出臺。
第一槍——私人購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
2010年,率先出臺的新能源汽車政策將為——私人購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1月初,苗圩一席話掀起了千層浪。苗圩稱,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有望于1月公布。但苗圩未透露補貼標準和補貼范圍。
和公交系統購新能源汽車優惠不同,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幅度和范圍將明顯縮小。第一步將在5個城市進行試點。有消息稱,北京、上海、重慶、長春、深圳為5個試點城市。
至于為什么在此前的20個城市中,為何選這5個城市為試點。業內人士基本上一目了然。第一,五大城市都是國內一線城市,汽車消費量較大。第二,五大城市都算是國內汽車生產重鎮,長春有一汽集團坐鎮,上海有上汽集團坐鎮,北京有北汽集團坐鎮;重慶有長安汽車集團坐鎮,深圳有比亞迪汽車坐鎮。第三,五大城市的汽車企業都生產新能源汽車,只不過數量都不算大。即使叫得最兇的比亞迪汽車,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也少得讓人臉紅,和其留給外界的中國電動汽車王者形象不符。
談到補貼幅度縮小一事,有一種說法,單車補貼金額可能接近公共服務領域購買新能源車的補貼辦法,但總補貼規模將小于后者。2009年2月,財政部公布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指出,“財政政策鼓勵在公交、出租、公務、環衛和郵政等公共服務領域率先推廣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對推廣使用單位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助”。按照混合程度和燃油經濟性,對各類混合動力汽車給予不同補貼,混合動力汽車最高每輛可享受5萬元的補貼,純電動汽車每輛補貼6萬元,燃料電池汽車每輛補貼25萬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