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芯片仍在過冬,美光財報不及預期股價大跌
美國當地時間12月19日,美國存儲芯片巨頭美光盤前發布2025財年第一季度財報,由于財報表現不及市場預期引發大跌,收盤股價跌超16%,市值由1150億美元跌至967億美元,一夜跌近190億美元。
盡管今年有AI拉升市場,上半年行情也有明顯復蘇,但存儲行業目前依舊處于下行周期的低谷。
美光財報顯示,公司第一財季(按美股財年與自然年換算為2024年9月1日至11月30日)營收為87.1億美元,同比去年上漲84%,凈利潤為18.7億美元,整體符合預期。但其對第二財季的營收預測指引僅為79億美元,遠低于市場此前預期的89億美元。
這一悲觀預期也引發了市場的看空。財報發布當天,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紛紛大幅下調公司目標價,美銀美林將美光的評級從“買入”下調至“中性”。
當前整個存儲市場以DRAM(內存)、NAND Flash(閃存)兩類芯片為主,DRAM約占60%,NAND Flash約占40%。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市場因出現嚴重的供過于求觸發存儲芯片價格暴跌,導致眾多存儲廠商利潤腰斬、股價大跌。
原本經歷過2022年、2023年連續兩年的寒冬后,市場期待2024年是觸底反彈的開始,上半年也出現了止跌上漲的跡象,但從目前的結果看,存儲芯片市場仍未走出寒冬。
財報數據顯示,美光數據中心業務同比大增400%,AI存儲產品HBM依然需求旺盛,但不足以拯救消費電子市場低迷的影響。按照美光CEO Sanjay Mehrotra 的說法,雖然有AI拉動存儲市場數據中心業務的增長,但占據更大市場份額的智能手機、PC消費電子產品依舊疲軟,過去一年的復蘇整體低于行業預期。
摩根士丹利今年9月曾發布過一篇名為“寒冬降至”(Winter looms)的存儲市場看空報告。報告指出,存儲行業具有周期性特征,“寒冬”隨時會到來。智能手機和PC的銷量持續低迷,將直接影響存儲芯片的需求,這一趨勢預計將持續到2026年。
而存儲廠商也在復制去年的操作,減產過冬。2022年下半年出現歷史級的市場下跌后,三大存儲芯片廠三星、美光、SK海力士“不愿意虧本賣芯片”,帶頭減產。三大廠所生產的DRAM、NAND Flash芯片總計約占全球九成以上,去年一年,存儲行業靠減產去庫存成功遏住跌價趨勢。
今年年底,三星、鎧俠等主要存儲廠商又被傳出正醞釀實施新一輪的減產計劃,希望通過減少供應來拉漲價格。
存儲芯片行業需要更長時間面對供應過剩、需求不足的問題。界面新聞記者從國內兩名存儲渠道商處了解到,今年的市場實際復蘇情況并不明顯,除了AI存儲相關產品(HBM及DDR5內存)有明顯上漲,其他內存及閃存產品價格仍處于低位,甚至出現跌價。買方與賣方近一年來都在圍繞價格拉鋸,一頭是客戶依然在消化庫存,采購報價普遍不高,另一頭存儲廠商謹慎觀望市場行情,不愿意“虧錢出貨”。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