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歐盟委員會主席宣布:將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

歐盟委員會主席宣布:將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

發布人:芯智訊 時間:2023-09-14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image.png

當地時間9月13日上午,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歐洲議會發表第四次“盟情咨文”時表示,將啟動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

對此,馮德萊恩給出的理由是,“全球電動車市場充斥著平價的中國汽車,它們的價格之所以低,是因為獲得了巨額的國家補貼,而這正在扭曲我們的市場?!?/p>

據了解,在反補貼調查期間,歐盟委員會將有至多13個月的時間,來評估是否要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高于歐盟10%標準稅率的關稅。

馮德萊強調,電動汽車板塊是清潔經濟的關鍵產業,對歐洲來說潛力巨大。歐洲對競爭持開放態度,但不允許競爭到底,歐盟必須保護自己免受不公平行為的侵害,但歐盟會與中國保持開放的溝通。歐盟需要做的是去風險,而不是脫鉤。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兼貿易委員東布羅夫斯基斯在推特上確認了歐盟將對中國電動車發起調查的消息。他還透露,他將下周將訪華討論貿易和經濟機遇及挑戰,并表示“我們希望保持對話的開放性?!?br />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馮德萊恩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發表年度國情咨文,她的任期將于今年12月1日到期。許多歐盟官員認為,馮德萊恩此舉是在為謀求連任而“獲取政治資本”。

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迅猛,不僅產業鏈配套齊全,制造能力出眾,同時中國本土的電動汽車品牌廠商也是表現亮眼。根據Clean Technica網站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583.2萬輛,同比增長40.2%,市占率達到15%。在全球電動車銷量排名前20的車企中,中國品牌占據了8個席位。其中,比亞迪以銷量119.1萬輛的成績排在第一,特斯拉銷量為88.9萬輛。去年同期,兩者之間的銷量差距不足8萬輛,今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了約30萬輛。此外前十的中國品牌還有上汽通用五菱、埃安、理想、長安。

image.png

目前中國電動汽車品牌廠商雖然主力市場是在中國,但是也有開始積極開拓歐洲市場,比如比亞迪、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等。根據汽車咨詢公司Inovev的數據,今年在歐洲銷售的新電動汽車中,中國品牌占據了8%,這一數字明顯高于去年的6%和2021年的4%。

在外界看來,“成本優勢”是中國汽車出口歐洲的重要競爭力。根據調研機構Jato Dynamics的數據,2022年上半年,中國品牌電動汽車的平均成本不到3.2萬歐元,而歐洲的平均成本約為5.6萬歐元。但是實際上,中國車企的成本優勢不僅僅來自生產的要素成本,更為關鍵的是中國電動汽車產業鏈的成熟配套及集群優勢(比如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中國的寧德時代市場排名第一),此外中國車企自身的研發、創新、垂直整合能力等也是獲得成本及競爭優勢的關鍵,所謂的“補貼”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7月26日晚間,歐洲汽車大廠——大眾汽車集團就宣布,大眾汽車品牌與小鵬汽車簽署長期合作技術框架協議。合作初期,雙方將共同開發兩款針對中國市場中型車市場的大眾品牌電動車型,以補充基于MEB平臺的產品組合,并計劃于2026年走向市場。相關合作內容取決于最終的協議達成。同時,大眾汽車集團還將向小鵬汽車投資約7億美元,大眾將以每股ADS(美國存托憑證)15美元的價格收購小鵬汽車4.99%的股份,并將在后者董事會中占有一個觀察員席位。

顯然,大眾選擇與中國的電動汽車新秀小鵬進行合作,看中的也正是其技術能力,以及中國的電動汽車產業鏈集群優勢。如果中國的電動汽車廠商的競爭力是來自于馮德萊恩認為的“補貼帶來的低價”,那么大眾也不會選擇與中國的電動汽車廠商合作。

在今年的2023德國慕尼黑國際車展上,雷諾汽車首席執行官盧卡·德梅奧就表示,中國的電動汽車制造商顯然在新價值鏈中更有競爭力。這種優勢比雷諾汽車們整整領先了一代。

德國總理舒爾茨也表示,“競爭應該激勵我們,而不是嚇到我們。”面對來自中國等新興市場的競爭,舒爾茨說,過去幾十年間,德國汽車工業分別受到來自日本和韓國的競爭;如今,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也將為德國車企提供“創新驅動力”。

編輯:芯智訊-浪客劍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關鍵詞: 電動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