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芯片第一股被曝大裁員,軟件部門成重災區
編輯 | 漠影
芯東西4月25日報道,上周,乘著生成式AI和大模型熱潮的東風,伴隨A股算力概念大漲,“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重返千億市值,自今年年初至4月25日收盤時間股價、市值均漲超300%。股市上的寒武紀風光無限,但寒武紀員工的日子卻似乎是另一番光景。多位寒武紀員工近日在某社交平臺爆料寒武紀正在大規模裁員,且年限較短的員工賠償金低,老員工甚至沒有年終獎。截至今日10點38分,寒武紀股價下跌6.45%。
▲寒武紀4月26日開盤后股價變化
對于涉及“應屆裁員比例或高達80%”、“惡意裁員”的爆料,寒武紀人力資源王海波公開回應稱信息不屬實:1、公司2022年度績效考核評定不存在“D”這個等級;2、公司根據客觀績效考核結果進行管理,并不會針對應屆生,不存在所謂的“惡意裁員”,更不存在80%的比例;3、信息描述的績效評定G年度績效獎金打三折與事實不符。對于“公司人數控制在600以內”的爆料,王海波稱純屬造謠:公司根據管理要求進行正常的績效反饋,針對不滿足崗位績效最低要求的員工,溝通后都會按照法律規定給予一個月的待通知金及N的補償金,即N+1,不存在“沒有N+1”一說。▲寒武紀人力資源王海波在員工爆料評論區作出回應
另一位自稱寒武紀員工的網友揭露寒武紀裁員相關細節,包括:大規模裁員的原因主要系營收不利,而科創板上市有五年盈利要求;軟件部門成裁員重災區,據說測試裁掉35%~40%,硬件崗位不受影響;對月薪低或年限低的員工裁員只有n+1賠償、無年終獎,對月薪高或年限長的員工故意打低績效,年終獎一折甚至就沒有。其揭露細節具體如下:1、裁員原因:營收不利+上市盈利壓力根據網友披露,政府和安防客戶是寒武紀最大的訂單來源,然而寒武紀花了大力氣自研的推理加速引擎MagicMind(基礎系統軟件)不被客戶接受,安防三巨頭“海大宇”等原來MLU100/200系列的客戶,對寒武紀力推的MagicMind不買賬。MagicMind現在押寶車載芯片。▲網友爆料截圖
這位網友認為,在外部營收增長無望、科創板上市對高管減持有五年盈利要求的情況下,大規模裁員是讓公司盡快達到盈利狀態的一個方法。根據科創板對上市時未盈利公司股東減持作出的限制,科創板上市公司實現盈利前,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監高及核心技術人員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3個完整會計年度內,不得減持首發前股份;第4、5個會計年度仍未盈利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相應年度每年減持首發前股份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2%。而根據寒武紀在今年2月27日公告的2022年業績快報:其營收增幅僅1.11%,而歸母凈利潤虧損擴大41.40%至11.66億元。▲寒武紀2019年-2021年及2022年預告的年度營收、凈利潤變化
寒武紀成立于2016年3月,2020年7月20日在科創板上市,今年是其上市第三年,恰逢ChatGPT帶動新一波AI熱潮,從AI相關股到算力股都一路高漲,寒武紀也漲勢驚人。但兩年后其股價是什么光景,就沒人打包票了。越早實現盈利,也就意味著特定股東方可盡早拋售變現。從2021年7月限售期滿至今,元禾原點、寧波瀚高、古生代創投、國投創投南京招銀、湖北招銀、等寒武紀股東陸續減持。今年2月,寒武紀披露其股東南京招銀擬減持不超過寒武紀總股份的0.78%,湖北招銀擬減持不超過0.38%。今年4月15日,寒武紀披露定增結果,發行價格121.1元,募集資金16.7億元。截至2022年3月底,寒武紀賬面貨幣資金為22.98億元,同比下降40.39%,考慮到經營現金流持續為負且不斷擴大,該公司急需資金補充。2、涉裁部門:軟件成重災區據這位知情人士透露,軟件部門是此次裁員重災區,硬件崗位不受影響。在缺乏外部客戶業務增長甚至失去外部客戶的情況下,在寒武紀軟件棧通過以前的加班加點開發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寒武紀裁掉了相當一部分軟件開發人員,比如算子庫、推理框架、MagicMind、編譯器、驅動、測試(據說測試裁掉了35-40%)。▲網友爆料截圖
根據寒武紀在去年4月、今年8月分別披露的2021年報、2022年半年報,寒武紀2020年、2021年、2022年上半年的研發人員數量分別為978人、1213人、1207人。截至2022年上半年尚未出現明顯的研發人員數量變動。這次裁員規模的具體情況可參考即將披露的2022年報。3、裁員賠償:年限低員工只有n+1,年限長員工被故意打低績效這位知情人士稱,寒武紀對于工資較低,年限低的員工裁員,只有n+1,沒有年終獎,但選擇在發年終獎前裁掉員工;對于月薪高或者年限長的員工,不直接裁掉,而是故意打低績效,年終獎一折甚至就沒有,逼他們自己走,試圖省掉n+1賠償。同時,不少一線經理把最差一檔績效給懷孕休產假的女員工。▲網友爆料截圖
該知情人士還透露,寒武紀貧富差距很大,同一個組內,少部分人年收入有100w和股票,但大部分人只有40-50w。2023年的春天已經生機萌動,但頂著國內AI芯片龍頭光環上市的寒武紀,卻仍然身陷多事之秋:去年2月,曾是華為海思技術專家的寒武紀核心技術骨干CTO梁軍因“與公司存在分歧”離職;10月,美國進一步加強對中國先進計算芯片的限制,限制先進制程的芯片制造能力;12月,寒武紀被美國政府列入新一輪“實體清單”。從外部環境來看,經濟環境尚未恢復景氣、美國對中國先進芯片發展仍在圍追堵截;從內部進展來看,寒武紀仍面臨嚴峻的業績壓力,營收幾乎未漲,虧損卻持續擴大,從2019年-2021年的研發費用來看,每年其研發投入均遠超其營收。裁員、降薪是許多科技公司采取的降本節流策略,原本無可厚非,但如果在裁員賠償上吃相難看,難免會令曾辛苦付出的員工們寒心。目前,寒武紀裁員風波還在持續發酵。*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