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CL集團站在了環保產業的起跑線上。10月15日,TCL集團聯手廣東最大的環保產業公司廣東奧美特集團成立廣東奧美特環保投資有限公司(簡稱 “奧美特”),TCL開始正式進軍資源與環保產業。
賣電視不如收廢品
奧美特注冊資本2000萬元人民幣,其中,廣東奧美特集團有限公司占股60%,TCL集團占40%,董事長由奧美特集團董事長林春濤擔任,TCL任命原TCL部品事業部總經理沈大偉為合資公司副總。
TCL官方沒有透露廢舊家電回收利潤率將有多高,但是稱&ld
- 關鍵字:
TCL 奧美特 收廢品 電視
- 面對外資平板咄咄逼人的“價格戰”,國產彩電再次發起反攻。不是用更低的價格,而是用高端的新產品。TCL昨天發布全球首臺帶高清攝像機的互動液晶電視,該產品是TCL目前為止單款專利最多的產品,光是電路方面的專利就達20多項。
TCL多媒體全球研發中心副總經理楊福忠說,以往消費者觀看電視是單向、被動的,TCL這款新品把觀看行為變為雙向、互動的,通過可插拔的高清攝像機,捕捉生活瞬間,就像開通了一個“我的頻道”。
“這是完全基于消費者需求而產
- 關鍵字:
平板 TCL 液晶電視 高清
- 奧運會上絢麗的多媒體顯示效果,讓LED(發光二極管)產業“出了彩”。《第一財經日報》日前從康佳、長虹、TCL、海信等國內幾大彩電企業獲悉,上述廠家都已切入LED產業,但思路并不完全一樣。
康佳將切入LED照明
康佳在北京的“水立方”附近盤古大觀廣場建的LED屏幕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由7塊LED屏組成,最大一塊900平方米。康佳視訊系統工程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雷婧告訴本報記者,康佳2003年就開始涉足LED,以前一直做LED顯視屏。&ldqu
- 關鍵字:
LED 康佳 長虹 TCL 海信 照明
- 近日,據國家工信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份,國內彩電市場TCL以17%的整體份額排名第一,其中液晶電視份額占比高達8.8%.TCL在奧運前各大彩電廠商的體育營銷戰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業績,穩居行業前列。
行業數據分析師認為,TCL彩電在08上半年能占據市場份額第一,并在群雄逐鹿的奧運營銷戰中再下一城,主要得益于TCL公司更加貼近市場需求的產品策略、新品的快速推出以及完善的銷售渠道和靈活多變的銷售政策,也體現出TCL多媒體的全球化優勢正在日益彰顯。
TCL繼2007年9月發布其自主研發
- 關鍵字:
TCL 彩電 工信部 平板電視
- 已日薄西山的CRT究竟是塊雞肋還是蛋糕?對此,不同地區的彩電廠商體會著不同的滋味。
8月26日,日本三洋電機宣布年內將解散其在印度的CRT彩電合資工廠;而不久前索尼也宣布將在今年9月關閉在越南的CRT彩電工廠。短短一周內,連續兩家日本彩電企業宣布了縮減CRT電視規模。
伴隨日本企業的逐步退出,全球范圍內的CRT電視競爭開始集中在韓國的三星、LG電子和中國幾家CRT電視巨頭間,而中國彩電企業事實上已經顯示出了對全球CRT電視的控制力,并將其看成了下一個金礦。
近日,TCL多媒體CEO梁
- 關鍵字:
CRT 平板電視 創唯 TCL
- 堅持國際化推進產品創新成必經之路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傳統產業遭受原料和能源價格上漲雙重壓力等多種不利因素下,中國企業面臨嚴峻考驗。馬云、馬化騰等企業家接連發出“過冬”信號。長期疲于應付日韓巨頭和“山寨機”圍剿的本土消費電子品牌也難逃“寒冬”。如何“過冬”,成為中國消費電子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n
- 關鍵字:
電子行業 手機 消費電子 TCL 聯想
- 編者按:今年上半年,無論是創維、康佳等這些以黑電為主的企業,還是美菱、海信科龍等白電企業,都遭遇到市場的大考。面對壓力,不少企業或壓縮生產規模,或收緊市場戰線,或轉移部分訂單,以此規避風險。《中國電子報》記者近日采訪了一些國內知名家電企業后,發現雖然遭遇到各種危機,但大部分企業都成功地克服了壓力,而且正在醞釀反攻之道。這其中,有些企業在內部管理上有了更深的領悟,有些企業在成本控制上有了更為精確的核算,有些企業在庫存管理上有了更為靈活的周轉。因此我們相信不久后,中國家電業將逐步走出困境。
創維:發
- 關鍵字:
家電 黑電 白電 創維 液晶模組 康佳 TCL 長虹 三洋 美菱 格蘭仕 華帝
- 近日,廣東省信息產業廳和財政廳將數千萬元的扶持資金投放給廣州東門子、深圳樂新這兩個我們并不太熟悉的新興液晶品牌。與此同時,廣東省也在醞釀建設“中華液晶城”,為新興液晶品牌搭建對外展示和交流的平臺。這兩項舉措的直接對象是雨后春筍般冒出的新興液晶品牌。記者獲悉,日韓品牌惡性價格競爭、液晶面板產量過剩等近期出現在中國液晶市場上的現象,促使中國液晶產業注入更多的新鮮血液,讓更多的新興品牌參與進來,而政府則需要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
廣東扶持新興液晶品牌
近日,廣東省信息產業廳
- 關鍵字:
液晶 平板顯示 OLED TCL 山寨平板
- TCL集團近日發布7月份銷售數據公告,公司當期銷售液晶電視420,659臺,較去年同期增長436.2%,LCD銷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國內市場銷售CRT電視431,185臺,同比增長7.5%,是公司利潤穩定的增長點。同時,在7月份,TCL銷售手機1,228,887臺,同比增長45.86%,其中國內銷售165,574臺,同比增長93.09%,基本符合公司預期。
自今年以來,TCL液晶電視逐月以幾倍的速度增長,增長速度明顯,這表明TCL在全球液晶電視領域的地位正在逐步上升,其國內成熟的銷售渠道及
- 關鍵字:
TCL 液晶電視 手機 CRT
- 除聯想外,國內其他PC廠家的日子似乎一年不如一年。昨日,《第一財經日報》從TCL電腦科技公司內部員工處獲悉,TCL電腦最近正在進行內部架構調整和業務模式變革,由于將公司原來在總部管理的產品銷售環節進一步下沉到區域,部分市場營銷人員被削減。
國內一家PC廠家高層指出,由于戴爾、惠普等國際品牌的打壓,絕大部分國內PC廠家的筆記本電腦業務均處于不盈利的狀況。目前,TCL電腦的市場動作還處于一個防守階段,在市場疲軟的現狀下再次收縮在所難免。“TCL電腦裁員幅度可能超過50%。”該
- 關鍵字:
筆記本 TCL 戴爾 聯想
- 中國首條等離子屏生產線在四川綿陽投產,意味著長期以來日本、韓國的松下、日立、三星、LG等跨國企業在上游等離子屏產業形成的全球壟斷格局已被國產品牌長虹首次打破,此舉還將實質性地改變國產平板電視整機廠家的上游采購格局。
昨日,《第一財經日報》獨家獲悉,TCL、康佳等眾多國產彩電巨頭正在積極踴躍地與長虹等離子屏工廠進行接觸,洽談采購長虹等離子屏相關事宜,眾多國產彩電巨頭希望通過采購成本優勢明顯的國產等離子屏,來齊力抗擊日韓彩電品牌。
長虹等離子屏一期工廠總投資約6.75億美元,將主要量產42英寸
- “2008年上半年,液晶電視銷量增速明顯低于2007年,低于此前大家對2008年增長速度的預期十個百分點。”調查機構GFK中國《中國液晶電視市場/產業季度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液晶電視市場零售量為527.7萬臺,同比增長39%。
2007年上半年,中國液晶電視市場零售量同比增長179%,基于當時液晶電視良好的增長勢頭,2007年末、2008年初,業界普遍認為2008年液晶電視市場的增速預測應為50%左右。
但2008年上半年的諸多意外致使液晶電視市場增速放緩。
- 關鍵字:
液晶電視 GFK TCL 零售量
- 近年來,隨著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不斷升值、貿易壁壘以及新勞動法實施后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在越南建廠成為中國家電企業找到的新出路。可是,最近不期而至的通貨膨脹與貨幣大幅貶值讓越南經濟陷入危機,這讓已經或者準備在越南設廠的家電企業不得不重新估計在越南設廠的風險。負面影響有限
據記者了解,目前已經在越南設廠的企業有TCL、美的、格力等,這些企業都在積極應對越南經濟波動的影響。
TCL的有關負責人表示,越南是TCL海外設廠的第一站。TCL越南公司在1999年10月成立,投資1100多萬美元,產品主要面向
- 關鍵字:
家電 越南 TCL 美的 格力
- 【賽迪網訊】雖然日韓品牌的惡性價格戰讓液晶電視的利潤降至冰點,但同樣作為重要的推動力量,價格戰使液晶電視上半年銷售量零售量增幅達四成。
上半年,日韓品牌主動發起的價格戰讓國內液晶市場陷入了混亂,不同尺寸段產品的價格均出現了大幅下調。這讓凈利潤只有不到2個百分點的國內品牌的日子更加難過,而日韓品牌在此次“圈地運動”中也沒有撈到好處,利潤空間被大大擠壓,不少企業更是處于微利甚至虧損邊緣。
在市場份額方面,日韓品牌與國內品牌的份額差距進一步拉大,特別是4、5月份以來,隨著
- 關鍵字:
液晶電視 三星 索尼 夏普 LG 創維 康佳 TCL 長虹 海信
- “山寨平板電視”產業鏈調查
由于外資平板在一二級市場掀起的低價“清洗”,國產平板電視廠商們已經難以招架,然而如今,他們又遭遇了另一個勁敵——“山寨平板電視機”。
在廣州一處家電集散地大沙頭電器市場,記者采訪發現,大部分檔口都有山寨平板銷售,有的甚至有37英寸、42英寸等主流尺寸的產品存在。一家檔口的報價單顯示,32英寸液晶電視的價格是2950元、37英寸3550元、40英寸4000元、42英寸
- 關鍵字:
山寨機 山寨平板電視 CRT TCL 創維 康佳
tcl介紹
簡介
TCL即The Creative Life 三個英文單詞首字母的縮寫,意為創意感動生活。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于1981年,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全球性規模經營的消費類電子企業集團之一,旗下擁有三家上市公司:TCL集團、TCL多媒體科技、TCL通訊科技。目前,TCL已形成多媒體、通訊、家電和部品四大產業集團,以及房地產及投資業務群,物流及服務業務群。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