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光電顯示 > 業界動態 > 日韓掀起惡性競爭 液晶電視進入無利時代

日韓掀起惡性競爭 液晶電視進入無利時代

作者:胡洪森 時間:2008-07-16 來源:賽迪網-中國電子報 收藏

  【賽迪網訊】雖然日韓品牌的惡性價格戰讓的利潤降至冰點,但同樣作為重要的推動力量,價格戰使上半年銷售量零售量增幅達四成。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85759.htm

  上半年,日韓品牌主動發起的價格戰讓國內液晶市場陷入了混亂,不同尺寸段產品的價格均出現了大幅下調。這讓凈利潤只有不到2個百分點的國內品牌的日子更加難過,而日韓品牌在此次“圈地運動”中也沒有撈到好處,利潤空間被大大擠壓,不少企業更是處于微利甚至虧損邊緣。

  在市場份額方面,日韓品牌與國內品牌的份額差距進一步拉大,特別是4、5月份以來,隨著等企業份額的快速上升,中國本土品牌的市場份額大大減少,目前沒有任何一家國內企業的市場份額超過10%。

  不過價格戰加速了在中國市場的普及。據中怡康1-5月份統計顯示,液晶電視的零售量達到了284.2萬臺,占全部電視的比例近50%,而去年同期的零售量僅為203.4萬臺,同比增長達39.7%;零售額達到221.8億元,同比去年的166.9億元增幅達到32.9%。

  今年上半年,液晶電視的主流尺寸已經上升至40英寸級(包括40英寸和42英寸)。32英寸雖然仍是銷量最大的市場,但從聚集的品牌和新品推出的比例來分析,主流尺寸上移至40英寸級已經成為鐵定事實。

  市場:增長態勢放緩

  奧運會商機帶來了彩電旺銷,去年一整年液晶電視還是一枝獨秀,但今年不僅是液晶電視,就連先前表現低迷的等離子和嚴重下滑的CRT(顯像管)電視都取得了不錯的業績。不過在這些不同類型的顯示終端中,液晶則是表現最為突出的,產銷量都實現了高速增長,并迅速成長為彩電競爭格局中最主要的力量。

  據中怡康統計數據顯示,1-5月份,液晶電視繼續延續著自2004年以來的高速增長勢頭。1-5月份,中國市場液晶電視的零售量占全部彩電的比例接近50%,達到了284.2萬臺,同比增長39.7%;零售額達到了221.8億元,同比增長32.9%。而去年1-5月份液晶電視比上年同期增長高達149.90%,今年增速明顯放緩。

  不過隨著基數不斷增大,液晶電視能夠保持超過30%的增長速度已經實屬不易,迅猛增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國內外廠商對液晶市場保持不間斷的投資。隨著2005年-2006年,、東芝、等日韓彩電廠商和等國內彩電廠商紛紛放棄等離子電視或轉移產業重心生產液晶電視后,這種產業效應在去年到今年上半年釋放出來,液晶電視的產業環境穩定,產業規模日漸擴大。與此同時,國內新進的品牌如清華同方、AOC等都鎖定液晶電視,有共同做大液晶市場的跡象。

  二是液晶電視的尺寸更加豐富,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據了解,今年上半年,液晶電視的尺寸在堅持繼續向上走方針的同時,也加大了小尺寸液晶電視的投入。具體表現為,大尺寸方面,等日韓品牌40英寸液晶電視占其所有液晶電視的比例超過80%,國內企業也有不少達到50%;小尺寸方面,不少企業瞄準了消費者“二次購機”市場,紛紛推出適合臥室觀看的26英寸、20英寸液晶電視,而且價格“平易近人”,更容易讓消費者接受。

  三是高清晰度、多功能產品大大增加。隨著免費高清節目的開播,今年國內外廠商推出的新品系列液晶電視主打全高清,甚至不少廠商推的都是全高清產品。另一方面,今年國內外廠商在新品研發方面結合中國數字電視普及的大環境,產品功能大大增強。隨著第一臺LG70數字電視一體機在年初上市,包括、東芝、等很多國內外企業都推出了數字電視一體機。另外,結合中星9號的升空,又在第一時間推出了集有線、衛星和地面數字電視于一身的全模式的數字電視一體機。

  四是價格的大幅跳水讓液晶電視走入尋常百姓家。雖然液晶面板還處于價格剛性階段,但擁有產業鏈優勢的三星、等日韓品牌牽頭,、LG積極跟進的惡性價格戰讓液晶電視的價格一低再低,特別是五一期間,價格跳水兩三成是很普遍的現象,甚至在某些尺寸,已經接近等離子電視的售價。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