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動駕駛汽車(AV)的承諾是,比人為控制的車輛安全得多,并大幅減少事故的發生。它需要眾多技術的支持,包括攝像頭、激光雷達、雷達、超聲波、車輛對一切(V2X)和全球定位系統(GPS)等。自動駕駛汽車的最終目標是提供一輛無需人為干預的,可以在所有道路類型、所有環境(城市、鄉村)和所有天氣條件中行駛的全自動汽車——但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一些時間。在此之前,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和自動駕駛汽車將橫跨整個技術領域不斷演進,沿著國際自動機工程師學會(SAE International)規定的?自動駕駛級
- 關鍵字:
AV ADAS V2X OEM GPU 202008
- Wi-Fi和5G被認為是自動駕駛汽車的推動力,其挑戰在于這些技術如何協同工作并共存——頻譜干擾可能會對車輛的運行和乘客安全產生不利影響。本文討論了支持車輛互聯的技術,以及高選擇性濾波器解決方案如何解決Wi-Fi與V2X間的共存,以實現車輛通信。
- 關鍵字:
V2X 頻譜 RF 濾波器 BAW 202008
- 7月3日晚間23點左右,國際標準組織3GPP宣布R16標準凍結,標志5G第-個演進版本標準完成。,這也是第一個5G-V2X標準(NRV2X標準)
,其中支持了V2V (車與車)和V2I
(車與路邊單元)直連通信,通過引入組播和廣播等多種通信方式,以及優化感知、調度、重傳以及車車間連接質量控制等技術,實現V2X支持車輛編隊、半自動駕駛、外延傳感器、遠程駕駛等更豐富的車聯網應用場景。一、NR V2X架構NR V2X架構分為獨立部署和雙連接部署兩種類型,涵蓋6種場景,如下圖所示。其中場景1-3為獨立場景
- 關鍵字:
5G V2X 標準
- IPV6(互聯網協議第六版)作為下一代IP協議,與IPv4(互聯網協議第4版)相比除了具有更大的地址空間,還擁有更快的路由機制、更好的業務性能以及更高的安全性等優勢,是下一代互聯網發展創新的新起點。隨著5G、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等應用融合發展,全球對IP地址的需求持續增長。從2017年起,中央大力推進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隨后幾年,IPV6得到快速發展。截至2020年3月,我國IPV6分配地址用戶數達到13.38億,全國IPV6活躍連接數達到11.70億。圖片來源:國家IPv6發展監測平臺01LTE終端
- 關鍵字:
IPV6 LTE CDN
- 2020年可能還不會推出全自動駕駛汽車,但會帶來一系列進展和行業變革,使我們更接近無人駕駛的夢想。從車輛對一切(V2X)和車輛對車輛(V2V)技術的進步,到可能的關于自動駕駛汽車(AV)的全新立法,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都將是焦點所在。此外,特斯拉(Tesla)已超越比亞迪汽車(BYD Auto)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EV)制造商,電氣化程度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隨著通用汽車宣布將投資22億美元對其底特律-哈姆特拉馬克工廠進行升級改造以用于生產自動駕駛汽車(AV)和電動汽車(EV),這一市場只會進一步
- 關鍵字:
OTA V2V V2X ADAS
- Ludger?Boegerging(u-blox?蜂窩通信產品中心?戰略(市場開發)?高級專員) 摘?要:在5G 的大趨勢下,一個觀念正逐漸被人淡忘或忽視:就是在未來 10 年中,4G LTE 仍將是工業物聯網解決方案的最具競爭力的通信技術。本文將闡述其中的原因。此外,我們還將研究如何為全新 5G 時代做好準備,探討如何使用當今的 4G LTE 技術,并持續發掘 5G 技術中所蘊藏的價值。 關鍵詞:4G LTE;5G;工業物聯網;工業 4.0 盡管5G毋庸置疑將會為各行各業乃至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
- 關鍵字:
202005 4G LTE 5G 工業物聯網 工業 4.0
- Strategy Analytics手機元件技術研究服務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2019年Q4基帶市場份額追蹤:5G基帶芯片捕獲兩位數的收益份額》指出,2019年全球蜂窩基帶處理器市場收益同比下降3%,為209億美元。Strategy Analytics這份研究報告指出,高通、海思、英特爾、聯發科和三星LSI在2019年占據了全球蜂窩基帶處理器市場前五名的收益份額。高通以41%的收益份額領先,其次是海思 16%,英特爾占14%。 5G基帶芯片出貨量在第一年受到了很大的關注,由于平均售價(ASP)高,
- 關鍵字:
LTE 芯片
- 在恩智浦,我們深刻認識到智能設備領域不斷發生的融合,這些所謂的融合是指電子架構需要具備通用的感知、思考和行動能力,并能逐步安全可靠地應用到網絡邊緣。現在,出現了另外一種密切相關的融合形式,而這正是普通消費者期望中的融合。自從智能手機問世以來,消費者便期望能在家中、辦公室和車內持續不斷地獲得激動人心的無縫數字體驗;而且這些體驗應具備最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環境敏感性。同樣,我們看到笨重的大型技術快速整合成緊湊、精簡且響應超快的技術。回想一下,就在不久以前,大型機演變為PC,PC整合成智能手機,網上銀行轉向芯片
- 關鍵字:
V2X UWB
- 近日,移動應用、基礎設施與航空航天、國防應用中 RF 解決方案的領先供應商Qorvo?, Inc.今日推出首個 47 頻段/Wi-Fi 體聲波 (BAW) 共存濾波器和基于此的V2X前端產品套件,可在確保可靠性的前提下實現在遠程通信單元 (TCU) 和天線中啟用車對萬物 (V2X) 鏈路。由于從 2019 年到 2025 年,全球預計將增加 2.86 億輛聯網乘用車,該產品組合可為 V2X 通信提供了一個現成的解決方案。圖一注釋:Qorvo 車聯網 - V2X、V2V、V2I、V2P 和 V2NV2X 是
- 關鍵字:
RF V2X
- 近日,全球豪華汽車品牌沃爾沃汽車與行業領先的電信運營商中國聯通在上海正式簽署5G戰略合作協議,宣布雙方將基于5G下一代移動網絡技術,聯手推動V2X車路協同技術在中國的發展。
- 關鍵字:
沃爾沃汽車 5G V2X 中國聯通
-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發布了5G牌照。三大運營商于2019年10月31日共同宣布啟動5G商用,中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中國移動在5G網絡部署方面有全面而完整的規劃,初期在一線城市重點覆蓋,接下來擴展到二三線城市以及行業應用部署。隨著基站數量的增多,網絡的復雜程度也越來越大,并且5G網絡對現有LTE網絡的影響也需要考量,為了對網絡整體性能進行檢測和優化,中國移動決定采購5G多模掃頻儀來保證網絡通信質量。羅德與施瓦茨和世紀鼎利合作中標該5G多模掃頻儀測試儀表項目,為移動外場的信號保障提供了可靠的工具
- 關鍵字:
5G LTE
- 近日,專注于引入新品推動行業創新的電子元器件分銷商貿澤電子 (Mouser Electronics) 即日起開始備貨Samtec的5G汽車與交通運輸連接解決方案,并可當天發貨。利用新一代5G網絡和云服務,車聯網 (V2X) 技術可實現智能駕駛,改善交通狀況并提升安全性。Samtec 的汽車解決方案包括高性能互連系統,以支持毫米波、大規模MIMO、波束成形和全雙工等5G技術需要的超高頻率和高數據速率。Samtec SEARAY? SEAF高密度插座連接器具有7 mm至40 mm的堆疊高度和高達56 Gbps
- 關鍵字:
5G V2X
- 近日,是德科技公司(NYSE:KEYS)宣布,該公司的 C-V2X(蜂窩車聯網通信)射頻一致性測試用例率先通過了 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的驗證。是德科技是一家領先的技術公司,致力于幫助企業、服務提供商和政府客戶加速創新,創造一個安全互聯的世界。此項驗證意味著,是德科技將會推動汽車行業中的互聯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加快商用化進程。C-V2X 性能驗證對于實現 C-V2X 認證和商業應用極其關鍵。3GPP 完成對是德科技一致性測試用例的驗證,這將促使 C-V2X 互聯生態系統順利實現 3GPP 規定的性能
- 關鍵字:
3GPP C-V2X
- 王嘉嘉,楊傳偉,吳?磊,宋加齊(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安徽?蚌埠?233000;中電科儀器儀表(安徽)有限公司,安徽?蚌埠?233010;電子信息測試技術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安徽?蚌埠?233010) 摘?要:針對3GPP LTE標準,研究了LTE系統安全體系架構。首先介紹了LTE系統中的密鑰層次架構,針對加密和完整性保護過程分別進行了詳細介紹,然后基于LTE空中接口對解密和完整性保護驗證方法進行了設計和詳細分析,最后對方法和適用場景作出總結。 關鍵詞:LTE;加密;完整性保護 *文
- 關鍵字:
201912 LTE 加密 完整性保護
- ?1? ? IIoT對無線連接的要求因應用而不同無線連接的要求完全取決于各個應用場景的不同需求。針對工業物聯網,應用場景主要分為兩個核心需求。首先是對低功耗和網絡覆蓋廣域提出的極高要求,這一需求主要是來自于數據吞吐量較低的電池驅動設備,該類設備有可能位于蜂窩網絡覆蓋有限的區域。其次,另一個需求則源于超可靠、低延時的通信技術,而這對于工業領域的高可靠度作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管理工業控制回路。順帶一提的是這兩個核心應用場景正是當下5G技術的主要目標場景。總而言之,客戶需要能
- 關鍵字:
LTE-M LTE Cat 1 LTE Cat 4
lte-v2x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lte-v2x!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lte-v2x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lte-v2x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