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成電路是關系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是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核心與基礎。因此,我 國歷來就十分重視集成電路產業的培育和發展,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與精力加以推進。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實施的“908”、“909”工程,以及進入新 世紀后發布的“18號文件”,都是國家實施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旨在推進集成電路產業的重大舉措。
然而,根據2012年海關統計數 據,我國集成電
- 關鍵字:
IC制造 EDA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王守祥 賴凡
?
2012年我國設計企業前10家的銷售額總和達到231.17億元,比上年增加29.7億元。10家企業的銷售額總和占全行業銷售額總和的比例為33.97%,比上年的31.76%增加2.21個百分點。
IC產業發展的根本要素或動力是什么?業界普遍認為,政府大力支持、務實的政策制度、建設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充沛的人力資源,是后發國家和地區IC產業后來居上的幾大關鍵要素。了解這些要素的國家和地區為數不少,為什么只有日本、韓國和我國
- 關鍵字:
IC制造 晶圓代工
- 在全球經濟持續不景氣的影響下,2012年全球半導體市場沒有迎來預期的市場復蘇,市場規模為2915.6億美元,增速下滑2.7%。反觀中國市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在經濟成長、智能手機爆發等因素影響下好于全球市場。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2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2158.5億元,同比增長11.6%,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已形成良好發展勢頭。
不過,現階段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與國外相比差距較大,自身的不足與對手的大者恒大使得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中國集成電路已走到產業變革的十字路口。
- 關鍵字:
半導體 IC制造
-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正致力于形成設計業、制造業、封裝測試業相對均衡發展的結構,IC制造企業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記者采訪了中國大陸IC制造企業有關人士,對今年市場熱點、技術走向做了詳盡分析。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是IC市場引擎
中國IC市場最大的推動力是以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為代表的移動終端。
據iSuppli報告顯示,2013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營業收入預計增長6.4%,達到3223億美元,2012年營業收入從2011年的3102.1億美元降到3030億美元。
關于IC制造業的市場發展情況,
- 關鍵字:
28納米 IC制造
- 臺積電副董事長曾繁城18日在上海表示,未來臺積電考量吸納更多中國大陸設計人才,兩岸應共同攜手芯片產業深度合作。臺積電是全球晶圓代工廠龍頭,此番話頗受外界矚目。由兩岸共同發起的海峽兩岸(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合作發展論壇18日在上海召開,匯聚兩岸IT產業重量級人士。曾繁城在應邀致詞時作出上述表示。
曾繁城說,盡管目前臺積電在大陸的營收一年僅1億多美元,約僅占總體營收3%,不過他相當看好未來中國大陸客戶與市場的增長,目前包括大陸手機芯片最大業者展訊、電信系統業者中興、華為都是臺積電客戶。臺積電上海方面則
- 關鍵字:
臺積電 IC制造
- 臺股金蛇年18日開紅盤,盡管農歷年期間MSCI季度調整略降臺股權重,但瑞銀、巴克萊資本證券等外資法人認為,臺積電ADR在臺股休市期間上漲2.7%,臺積電、金融股將扮演開紅盤領頭羊,力挺臺股挑戰8,000點,開紅盤行情可期。
不過,瑞銀證券臺灣區研究部主管董成康則提醒,部分國際股市在農歷年間表現都有過熱跡象,短線有拉回的可能性,除非臺股有超乎市場預期的兩岸政策利多加持,否則也會跟進修正,但回檔幅度應不大,預估第二季有機會挑戰8,200點。
MSCI微降臺股權重
臺股休市期間國際市場無重
- 關鍵字:
臺積電 IC制造
- 中國大陸半導體業正快速追趕全球產業進度,根據研調機構ICInsights統計指出,中國大陸半導體市場預期在2017年前都會展現強勁的成長動能,年復合成長率約達13%,優于全年半導體產業平均的8%,2014年中國大陸半導體市場規模就會達到1000億美元以上,2017年更將沖上1500億美元,屆時中國大陸將占據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占有38%比重,較2007年的23%增加了15個百分點。
ICInsights統計,發現中國大陸半導體市場正快速成長中,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市場成長很快,但中國大陸在半導體制
- 關鍵字:
半導體 IC制造
- 中國大陸半導體業正快速追趕全球產業進度,根據研調機構IC Insights統計指出,中國大陸半導體市場預期在2017年前都會展現強勁的成長動能,年復合成長率約達13%,優于全年半導體產業平均的 8 %,2014年中國大陸半導體市場規模就會達到1000億美元以上,2017年更將沖上1500億美元,屆時中國大陸將占據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占有38%比重,較2007年的23%增加了15個百分點。
IC Insights統計,發現中國大陸半導體市場正快速成長中,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市場成長很快,但中國大陸在
- 關鍵字:
臺積電 IC制造
- 2013年臺灣IC制造業成長率上看5.7%。值此全球半導體產業面臨景氣落底之際,臺灣IC制造業則可望因晶圓代工市場產值不斷攀升而逆勢成長;尤其是未來臺積電若順利接下蘋果(Apple)A7處理器訂單后,更將有機會大幅帶動整體IC制造產業成長率向上攻頂。
工研院產經中心資深產業分析師彭茂榮指出,臺積電將扮演振興臺灣IC制造業的關鍵角色。
工研院產經中心資深產業分析師彭茂榮表示,今年受到全球經濟情勢不佳影響,全球各機構均陸續下修2012年半導體產業成長預測;現階段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正面臨庫存問題、
- 關鍵字:
臺積電 IC制造 20奈米
- 國際金融危機的陰霾逐漸散去,2009年集體“貓冬”的半導體企業對未來的市場行情普遍看好,而業內的市場調研機構也開始合唱“春天的故事”,甚至有分析師預測2010年全球半導體業銷售收入增幅將在30%以上。或許是受到這些情緒的影響,IC制造企業也紛紛宣布將在2010年大幅提升資本支出的額度,并在擴充產能的同時邁向更先進的工藝節點。
產能擴張提速代工業競爭加劇
●資本支出大幅反彈
●晶圓代工“軍備競賽”大幕開啟
根
- 關鍵字:
IC制造 晶圓制造
- 近年來,IC制造格局發生了巨大改變。
越來越少的公司擁有晶圓廠。許多IDM轉向fab-lite或fabless。Fabless公司所占的份額越來越高。代工廠在制造領域的控制力正在增強。
未來將有哪些趨勢呢?IC Insights總裁McClean給出了一些預言:
1.不會出現新的擁有晶圓廠的IC公司
新進入者要成為IDM的門檻太高了。IC產業基本已經對想進入IC制造的新進者關上了大門。中國公司是最后一批入局者。GlobalFoundries不能算,因為它原本是AMD的一部分。
- 關鍵字:
IC制造 晶圓
- 未來IC制造業會是怎么樣?
在SEMI舉行的每年一度的工業策略年會ISS上,與會者對于這個議題的討論有不同的看法。
持反對意見方認為未來450mm硅片由于摩爾定律接近終點及存在著巨大的研發經費缺口。而所有同意方認為IC制造商必須與設備制造商聯合起來,共同來迎接挑戰。
英特爾的制造部總經理Robert Bruck認為,今天建造300mm的引導線要化費10-20億美元,而建造300mm生產線要化費40億美元以上。
受金融危機影響及成本高聳,迫使IC產業必須合作發展及釆用新的模式。它
- 關鍵字:
IC制造 摩爾定律
- 在國際金融危機和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低谷中,IC制造業可以算是一個有目共睹的“失意者”。為了降低運營成本,國際半導體巨頭紛紛剝離制造業務,連集成電路行業中最為自負的CPU企業也未能免俗。在中國,晶圓代工企業仍然是IC制造領域的主力軍,面對被金融海嘯吞噬的市場,他們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耕耘中國市場是企業生存的根本所在。
隨著集成電路產業步入成熟期,有人開始對“微利時代”的到來抱有恐懼心理。其實,由于IC制造企業尤其是晶圓代工企業在集成電路產業鏈中所處的特
- 關鍵字:
集成電路 IC制造 CPU
- 在電子工業中,集成電路特征尺寸不斷縮小,使得生產過程中超純水的水質要求也愈來愈高。電子工廠潔凈廠房設計中純水供應是重要內容之一,各種電子產品生產工藝對純水水質、水量要求均不相同。
IC制造應關注超純水水質
電子產品生產中純水系統應根據原水水質和產品生產工藝對水質的要求,結合系統規模、材料及設備供應等情況,通過技術經濟比較來選擇。純水系統的原水水質因各地區、城市的水源不同相差很大,有的城市以河水為水源,即使是河水,其河水的源頭和沿途流經地區的地質、地貌不同,水質也是不同的;有的城市以井水為水
- 關鍵字:
電子產品 IC制造 超純水
- 在電子工業中,集成電路特征尺寸不斷縮小,使得生產過程中超純水的水質要求也愈來愈高。電子工廠潔凈廠房設計中純水供應是重要內容之一,各種電子產品生產工藝對純水水質、水量要求均不相同。
IC制造應關注超純水水質
電子產品生產中純水系統應根據原水水質和產品生產工藝對水質的要求,結合系統規模、材料及設備供應等情況,通過技術經濟比較來選擇。純水系統的原水水質因各地區、城市的水源不同相差很大,有的城市以河水為水源,即使是河水,其河水的源頭和沿途流經地區的地質、地貌不同,水質也是不同的;有的城市以井水為水
- 關鍵字:
集成電路 IC制造
ic制造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ic制造!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ic制造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ic制造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