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工商時報》今日報道,業界有消息稱,蘋果將會配合 Apple Silicon 推出其自行研發設計的 GPU 芯片,同樣采用臺積電 5nm 制程生產,并將搭載于明年下半年推出的 iMac 中。了解到,蘋果在今年 6 月的 WWDC 開發者大會中宣布,其 Mac 將在未來 2 年時間內,將 CPU 從由英特爾 x86 架構 CPU 逐漸過渡到 Arm 架構 Apple Silicon。報道稱,業界人士指出,蘋果首款 A14X 處理器已完成設計定案,將在今年年底前借臺積電 5nm 工藝量產。供應鏈人士指出
關鍵字:
iMac 蘋果 5nm GPU
據國外媒體報道,5nm工藝在今年一季度投產之后,臺積電下一代工藝研發的重點已轉移到了3nm,目前正在按計劃推進,計劃在2021年風險試產,2022年下半年大規模投產。在2020年度的臺積電全球技術論壇上,他們也提到了3nm工藝,披露了3nm工藝的性能提升信息。外媒最新的報道顯示,在介紹3nm的工藝時,臺積電重點提到了為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研發加速器的半導體廠商Graphcore。臺積電透露,Graphcore用于加速機器學習的下一代智能處理單元(IPU),將基于臺積電的3nm工藝研發,越過5nm工藝。Gra
關鍵字:
5nm 臺積電 Graphcore IPU 3nm
據國外媒體報道,正如外媒此前所預期的一樣,芯片代工商臺積電在今日開始的全球技術論壇上,披露了下一代先進工藝3nm的更多細節信息。2020年的臺積電全球技術論壇,是他們舉行的第二十六屆全球技術論壇,論壇上分享了第一代5nm、第二代5nm、4nm等先進工藝方面的信息,但在5nm工藝已經投產的情況下,外界最期待的還是5nm之后的下一個全新工藝節點3nm工藝。在今天的論壇上,臺積電也披露了3nm工藝的相關信息。他們的3nm工藝,仍將繼續使用鰭式場效應(FinFET)晶體管,不會采用三星計劃在3nm工藝節點上使用的
關鍵字:
臺積電 3nm 5nm 晶體管
自從2018年以來,國產芯片一直在風口浪尖上,產業鏈內相關龍頭公司持續受到市場關注。2020年8月24日,市場上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A股上市公司華天科技(002185)在互動平臺表示,南京廠日前投產,公司目前已具備基于5nm芯片的封測能力。雖然距離5nm芯片完全國產化量產還有一定差距,但是如今國產封測能力已經具備,在我國全力扶持芯片產業的背景下,5nm晶圓代工廠產出5nm芯片的那一天還會遠嗎?本土晶圓廠擴產刺激公司業績提升從國內封測廠市場占有率來看,本土三大封測龍頭長電、通富、華天全球市占率合計約20%,
關鍵字:
華天科技 5nm 封測
據外媒最新報道稱,為了不是去高通這樣的大客戶,三星將對旗下5nm工藝進行升級,而今年年底前該工藝的產能會大幅放出。報道中還提到,三星5nm訂單主要有高通驍龍875處理器、驍龍 X60調制解調器以及三星Exynos 1000。在這之前,有消息稱三星5nm制程出現問題,為了保險起見高通將會把相應處理器的訂單轉給臺積電。當時的消息中顯示,高通在上個月已經向臺積電緊急求援,希望后者能夠代工X60基帶和驍龍875G處理器,因為三星的5nm工藝制程有些問題。如果按照之前高通的規劃,前期驍龍875G訂單主要是給三星,后
關鍵字:
三星 5nm 高通 驍龍875
據中國臺灣《經濟日報》報道,華為宣布在柏林IFA 2020期間,9月3日將舉行演講。市場預料,華為除了發表Mate 40系列旗艦新機之外,旗下海思最新“麒麟9000”處理器也將亮相,由于美國禁令,該芯片恐成為華為最后一款自行研發設計的手機芯片。據了解,“麒麟9000”采用臺積電5nm生產,是全球第一顆5nm制程手機芯片,比高通、蘋果還快。供應鏈消息指出,因應美方禁令,華為先前已大舉增加臺積電5nm投片量,提前儲備“麒麟9000”庫存,擠爆臺積電5nm產能,臺積電將在9月14日之后將相關芯片全數出貨給華為,
關鍵字:
華為 臺積電 5nm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前幾天,ASML重磅官宣了一條大新聞,正式在中國寶島臺灣建設了第一家海外培訓中心—亞洲培訓中心,這家培訓中心標配了14名培訓技師,一年大約可以培養超過360名EUV光刻機操作工程師,能夠讓芯片生產加工企業更好的掌握和使用EUV光刻機,從而可以進一步提高5nm/3nm芯片的良品率,其實ASML在臺灣建設這座亞洲培訓中心,最大的目的就是為了直接幫助臺積電培養更多的光刻機操作工程師,因為在過去兩年時間里,ASML一共售賣了57臺EUV光刻機產品,其中臺積電就購得了30臺,占據著絕大部分的份額,
關鍵字:
臺積電 5nm EUV
24日,臺積電舉辦了第26屆技術研討會,并披露了旗下最新工藝制程情況。按照臺積電的說法,5nm工藝規劃了兩代,分別是N5和N5P。其中N5確定引入EUV(極紫外光刻)技術,并且已經在大規模量產之中。相較于N7,N5的功耗降低了30%、性能提升了15%,邏輯器件密度是之前的1.8倍。N5P作為改良版,仍在開發中,規劃2021年量產,相較于第一代5nm,功耗進一步降低10%、性能提升5%,據稱面向高性能計算平臺做了優化。據手頭資料,臺積電的5nm有望應用在蘋果A14芯片(包括Apple Silicon PC處
關鍵字:
臺積電 5nm EUV
近年來華為手機靠著自研的麒麟處理器打造了獨特的競爭力,麒麟9系列已經成為華為P/Mate旗艦機的名片,然而今年情況部一樣了,由于美國的蠻橫打壓,華為的麒麟處理器很快就要絕版了。不出意外的話,今年最后一代旗艦級芯片就是麒麟9000了,與以往的命名相比完全不同,也凸顯了其特殊意義。最新消息稱,由于9月15日之后就不能再出貨了,目前臺積電正在開足馬力生產華為的麒麟9000芯片,采用了目前最先進的5nm工藝,預計下個月就會正式發布,比蘋果A14還要早一個月左右。唯一比較欣慰的是,華為與臺積電緊密合作,在9月中旬之
關鍵字:
5nm 麒麟9000 臺積電 華為 Mate 40
8月24日消息,華為宣布將在2020年德國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IFA 2020)上舉行主題演講,時間是當地時間9月3日下午2點。根據以往慣例,華為或發布麒麟9000處理器,Mate 40系列將首先搭載這款芯片。據了解,麒麟9000采用臺積電5nm工藝。月初,余承東表示,由于美國的制裁,華為領先全球的麒麟系列芯片在9月15日之后無法制造,將成為絕唱。在這次演講的海報圖上,華為稱將展示"無縫智慧生活"。
關鍵字:
華為 5nm 麒麟9000
下一代的A14芯片據說將會采用5nm的工藝制程,而AMD的Zen4架構的5nm芯片也會在明年上市見面。但反觀Intel,打磨了這么多年的14nm,才在最近一年用上了10nm而且效果還不好,但是Intel雖然有損失,但也沒見崩盤。這就涉及到了一個問題:為何手機趕著都得上5nm,PC端在14nm磨磨蹭蹭也不至于傷筋動骨?首先要明白更小的制程工藝意味著什么:1.性能的提升 2.功耗的降低 3.發熱量的減少。其原理一句話就能說完:把芯片底板想象成一個畫板,芯片工藝相當于畫筆的精細度,14nm相當于在用蠟筆作畫,而
關鍵字:
5nm Intel
臺積電最先進的5奈米制程產能非常搶手,據業界人士表示,該公司相關產能,將于本季內從原先的月產能6萬片,擴增為7萬片。臺積電并沒有對外揭露太多個別制程的產能,不過5奈米制程炙手可熱,除了傳出本季擴充到月產能7萬片之外,業界消息也提到,相關產能有望于明年上半擴增到每月8萬至9萬片。臺積電的5奈米制程客戶,預期包括蘋果、AMD、高通、聯發科等。
關鍵字:
臺積電 5nm
最近9月份,蘋果就要推出iPhone 12系列5G手機了,這次會有四款iPhone 12,全線升級到A14處理器,用上臺積電5nm工藝。四款iPhone 12手機的硬件無疑會全面升級,但是電池容量可能又要開倒車了,之前爆料稱iPhone 12電池相比iPhone 11反而降低了,韓國監管機構SafetyKorea的認證如下:iPhone 12(A2471)2227mAh、iPhone 12 Max(A2431)2775mAh、iPhone 12 Pro(A2479)2815mAh、iPhone 12 Pr
關鍵字:
5nm A14 iPhone 12
據國外媒體報道,一位爆料者稱,華為Mate40系列手機中搭載的新款5nm麒麟芯片的成本和大小介于蘋果A14 與蘋果ARM CPU之間。報道稱,華為Mate40系列手機中搭載的新款5nm麒麟芯片是麒麟1020,這款處理器與蘋果A14處理器將是首批使用5nm工藝的旗艦芯片,且均由臺積電代工。得益于5nm工藝,華為麒麟1020處理器的性能會有較大提升。媒體此前報道稱,這款處理器將采用ARM Cortex-A78架構,其性能較麒麟990提升50%。相比之下,高通驍龍865的性能較前代驍龍855只提升了25%。據報
關鍵字:
5nm 麒麟 蘋果 A14 ARM CPU
AMD今天公布了一份搶眼的財報,在分析會上,官方也公布了最新的產品路線圖,CEO蘇姿豐博士、CFO David Kumar針對未來產品也做了進一步明確。其中,Zen3和基于RDNA2的Big Navi顯卡將在年內如期登場。對于RDNA2(Navi2、Big Navi),蘇姿豐透露做了全棧式的推倒重構,將帶給用戶最好的體驗。并且,RDNA2架構不僅會覆蓋主流市場,也會有發燒級產品,還會進入主機和APU。至于Zen4,官方再次重申其基于5nm工藝,蘇姿豐表示,目前Zen4正在實驗室中,按部就班一切有序進行。路
關鍵字:
AMD 5nm Zen4 處理器 EPYC 熱那亞
5nm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5nm!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5nm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5nm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