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中國芯,繞不過倪光南。
從1985年參與創立聯想以來,倪光南與“國產芯片”“國產操作系統”這兩個課題苦苦對峙了30年。他就像希臘神話里的西西弗斯,一次又一次地推著石頭上山,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而歸。
這實在是一個悲壯的故事。
1994年,決意發展芯片技術的倪光南與堅持實用的柳傳志爆發沖突,由此,“技工貿”與“貿工技”的大討論在中國拉開了序幕。很難評價,這場論戰是否存在一個真正正確的答案,但在
- 關鍵字:
中國芯 芯片
-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刁石京21日接受采訪時說,經過多年創新攻關,國產芯片細分領域實現較大突破,對關鍵領域支撐能力顯著增強。2017年,包括芯片在內的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到5411億元。
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光電子與微電子器件及集成”重點專項專家組組長、中科院半導體所副所長祝寧華表示,我國近年來不間斷地支持光電子領域的科技創新,從“863”計劃、“973”計劃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項目,都投入大量資金引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
- 關鍵字:
芯片 中國芯
- 日前,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興通訊采取出口管制措施,國內產業界十分關注。這一事件會不會阻礙我國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我們如何應對各種沖擊?人民日報記者采訪了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及行業專家。
出口管制會不會阻礙中國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步伐?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昌林表示,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興通訊采取出口管制措施,將對我國高技術產業發展帶來一定影響,但不會阻礙中國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步伐。
王昌林認為,這是因為中國在全球高技術產業鏈中處于重要地位。如果美國大規模限制對中國關鍵技
- 關鍵字:
中國芯 中興
- 制裁中興通訊可能將成為中國在芯片研發上的轉折點,同時也將成為中國制造業特別是高端制造業發展的里程碑事件。4月16日,美國商務部表示,將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時長7年。作為全球第四大、中國第二大通信設備制造商,目前,中興通訊占全球電信設備市場約10%的份額,而國內市場份額約30%。但眼下,中興通訊事件正出現連鎖反應。
中興困境的形成很容易復盤,也很容易把脈。在中美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下,中興事件可能只是特殊背景下的個案,但應該引起人們注意的,不僅僅是貿易摩擦,還有全球化的
- 關鍵字:
中興 中國芯
- 簡單來說,高端芯片解決很多復雜問題,中端芯片解決單個復雜問題,低端芯片解決一個簡單問題。
阿里巴巴收購中天微、自主研發“中國芯”,打響了中美貿易反擊戰“第一槍”的消息,給“芯痛”的中國注入一劑強“芯”針,輿論似乎又看到了中國芯片彎道超車的機會。事實上,我們應該正視的是:
中國芯片產業要走的道路還有很長,雖然一直在努力,但芯片行業的高壁壘使得短期內很難彎道超車。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集成電路
- 關鍵字:
阿里 中國芯
- 此次美國對中興的“鎖喉”,讓整個中國半導體產業感到了危機。而這,或許會激勵自主芯片產業的發展。
- 關鍵字:
中國芯
- 迫于增長放緩、成本上漲的壓力,為簡化組織結構和產品線,2015年起,芯片業刮起了一陣“并購潮”,延續至今。
- 關鍵字:
5G 中國芯
-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中國廠商能否力挽狂瀾,一舉奪得頭籌?
- 關鍵字:
中國芯 5G
- 紫光集團作為清華大學旗下的高科技企業,在國家戰略引導下,以“自主創新加國際合作”為“雙輪驅動”,形成了以集成電路為主導,以“芯”到“云”的高科技產業生態鏈為依托,在全球信息產業中強勢崛起,成為“中國芯”強軍路上的一座豐碑。
目前,紫光集團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集成電路企業,全球第三大手機芯片企業;在企業級IT服務細分領域排名中國第一、世界第二;與英特爾、惠普、西部數據等全球IT巨頭
- 關鍵字:
紫光 中國芯
- 眾所周知,中國制造正在全面崛起。小到手機、電腦、家電和醫療,大到汽車、高鐵、飛機和航天、航母,中國制造正不斷涌現著驚艷世界的科技成果。但一個尷尬的現狀是,這些令國人自豪的產品中,超半數以上的“心臟”——芯片,都是來自國外進口,而且是長期、大規模地依賴進口。“缺芯少魂”,一直是中國制造最頭疼的產業癥結。
中國制造要高速發展,芯片技術必須要跟上,倘若無法實現芯片國產化,就意味著需要在國際市場上高價采購,并隨時面臨著技術封鎖和禁止
- 關鍵字:
中國芯 芯片
- 他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建校130年來第一位橫跨理、工、商三學科的學者。
他曾在美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工作,負責超大規模CMOS集成電路設計研究,并提交了多件美國發明專利申請。
他是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歐美同學會副會長。
他被稱為“中國芯之父”。他的企業,如今成功占領了全球計算機圖像輸入芯片市場60%以上的份額,位居世界第一。
對于這些頭銜,作為當事人的鄧中翰更喜歡被人稱為“中國科學家”。
&ldq
- 關鍵字:
中國芯 人工智能
- 全球手機芯片產業被高通等幾家企業牢牢掌控,對芯片的過度依賴所產生的“副作用”顯而易見。一塊指甲蓋大小的芯片,就這樣卡住了中國手機制造的脖子,解決這塊“芯病”是必由之路。
- 關鍵字:
中國芯 5G
- 12月20日,地平線AI芯時代發布會在京召開。地平線技術創始人&CEO余凱與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中科院院士張鈸,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丁文武共同在大會上發布了兩款智能芯片,一個是針對智能駕駛的征程1.0處理器;另一個是針對智慧城市、智能商業的旭日1.0處理器。
- 關鍵字:
人工智能 AI芯片 中國芯
- 在這場硝煙尚未完全燃起的戰爭中,美國一直以來是全球人工智能領域領跑者,而中國也已經開始著手加速入局。
- 關鍵字:
中國芯 AI
- 從過去的兩次半導體產業轉移來看,中國如今已經具備成為行業新霸主的條件,未來半導體行業迎來大發展可以期待。
- 關鍵字:
中國芯 DRAM
中國芯介紹
中國研究生產并且制造的芯片
中國芯”工程
·漢芯2號、漢芯3號:漢芯2號是我國首顆以IP專利授權的方式進入國際市場的“中國芯”,國外公司在其產品中嵌入漢芯2號需繳納一定數額的專利費;而漢芯3號則申請了6項專利,IBM將在其系統整機方案中采用該芯片。
·龍芯1號:采用動態流水線結構,定點和浮點最高運算速度均超過每秒2億次,與英特爾的奔騰Ⅱ芯片性能大致相當,在總體上達到了1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