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中觸控技術與無線通訊技術發展關鍵
GPS 導航成為高階行動電話初階應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99367.htm而在各款高階智能型行動電話,在規格面均能發現 GPS 整合的設計,透過 GPS 組件整合,可讓行動電話也能具備 PND 個人導航應用目的,但 GPS 的導航應用,目前發展有略為趨緩,因為除了 2D 、 3D 導航外,其發展性有限,也可以說可衍生的服務如 TMC 之類的交通輔助系統,該有的也都有廠商分占市場。
近來比較熱門的就數 LBS 與 AR 應用,其設計是將 GPS 整合網絡接取,建構更縝密的 LBS(Location-Base Service) ,甚至整合 Augmented Reality 擴增實境應用,而這些加值應用不只需要 GPS 組件提供定位信息,軟件另需電子羅盤、 MEMS 組件與更強的影像處理器,創造更實時、迅速的互動體驗。
Wi-Fi 行動電話定位極具潛力
即便 GPS 定位技術已經是相當普及的應用,幾乎中、高階行動電話的必備組件,但實際上 GPS 在屋檐下、地下室、室內都仍會碰到無法定位的窘境,相對限制了目前熱門的 LBS 與 AR 應用,雖然已有業者推出透過仿真或是軟件的方式補強,但畢竟其定位準確度仍有相當程度的差異。
Wi-Fi 技術可以說是比 GPS 更普及的無線技術,雖然其技術目的在于傳輸數據,但實際上也可衍生多元的應用方式。但 Wi-Fi 定位必須有環境上的支持才能具備應用效益,例如,室內環境預設的 Wi-Fi AP 位置并不會隨意變更,或是建物直接設立專為定位用途設置的 AP 裝置。例如 Wi-Fi 定位系統開發商 Skyhook 就有推出 WPS(Wi-Fi Positioning System) 技術,運用 Wi-Fi 可穿墻與訊號強弱差異,以多 AP 估算手持裝置用戶在室內的確實位置,這個概念用于將 LBS 延伸至 Mobile Location-Base Service 為其應用關鍵。
低功耗接取上網設計
在運算量與整合組件越來越多的情況下,要達到不影響行動電話的基本應用要求,其關鍵就在如何降低整體功耗,在搭配各式節能的設計手段下,也不至于影響行動電話的正常維運。目前熱門的 iPhone 與 Android 兩大行動電話平臺,均是實行類似 Linux(iPhone 為簡化版本的 Mac OS X) ,如何在 Linux 架構下提供節能設計,已成為產品的成本與使用體驗決勝關鍵。
以系統觀的角度觀察,在低功耗的設計需求下,在硬件組件的部份即必須考慮 PCU controls 、 Clock gating 、電源轉換控制等關鍵問題,另還需針對處理器運算、電源模式、休眠管理、關機等多種電力使用模式,需有對應設計。除硬件組件的了解需要更深入外,對于軟件于系統端的控制設計,也是接取上網功能運行中能否穩定提供服務的關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