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市場回暖 探尋中國發展“路線圖”
未來一段時間,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做大做強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緊緊抓住當前難得的歷史機遇,依靠市場的培育和牽引,依靠自主創新驅動,加快戰略轉型,實現產業新的飛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99312.htm晚秋的蘇州,依然溫暖宜人。10月22日-24日,我國半導體產業界一年一度的盛會———“第七屆中國國際集成電路博覽會暨高峰論壇”(ICChina2009)在蘇州舉行。雖然遭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但得益于我國應對危機出臺的宏觀經濟政策和內需市場的拉動,我國半導體產業很快走出危機陰影,呈現增長態勢。從本次參展企業和展示內容可以看出,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測及支撐各業亮點紛呈,今年的ICChina也如蘇州的天氣一樣暖意融融。
市場前景樂觀
國際金融危機給全球半導體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帶來嚴峻挑戰。隨著各國政府救市政策的逐步見效,半導體產業也表現出更多復蘇的跡象。在今年的高峰論壇上,圍繞應對危機和產業市場前景,業界領袖各表高見。
國際半導體設備及材料協會(SEMI)總裁Myers先生認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經歷了危機的歷練,正在不斷向好,2010年將全面復蘇,并且2011年有望達到兩位數增長。他說,盡管全球半導體產業面臨技術瓶頸、研發成本、供應鏈變革等多重挑戰,但他仍然對中國市場發展表示樂觀,并充滿信心。
東京電子副董事長Tetsuo先生也表達了樂觀的看法。他說,半導體設備市場2030年前都將持續增長,潛力很大。他明確表示,如果哪個企業認為設備市場不會增長,就會成為失敗者。他強調,要對行業發展保持樂觀,不管市場好壞,都要持續投資,推進研發。
東精精密社長藤森先生認為,雖然半導體市場在逐漸恢復,但維持增長需要新的驅動力。他說,新的應用需求依然廣闊,目前很多公司都在通過多種途徑研發滿足新需求的產品,只要這種研發在繼續,半導體市場就會得到持續的發展。他堅信,通過各企業的不斷努力以及腳踏實地的工作,半導體產業一定能夠克服危機,再次步入強勁的成長軌道。
國際金融危機促進半導體技術和產業加快創新,一方面集成電路制造技術繼續沿著摩爾定律向前推進,另一方面,產業進步正在由技術推動逐步轉向由市場推動,功能的多樣化(MorethanMoore)對于集成電路提高性能和降低成本的貢獻逐年加大。論壇特別邀請美國半導體協會副總裁PushkarApte先生現場解讀“國際技術路線圖”。PushkarApte說,半導體路線圖的制定已越來越復雜,過去只有技術的選擇,現在定律內部也有分化,包括技術、設備和應用方面都有分化。“我們在做的事情,是希望找到平衡,我們保持路線圖的關注點是功能而不是具體的解決方案,因為不管采取什么解決方案,對功能的需求和關注是普遍存在的,功能是很好的角度和核心。我們會用不同的方式界定功能,但不會強調任何一個公司用哪個具體解決方案來實現功能。”PushkarApte先生說。他多次強調,半導體行業是充滿創造和活力的行業,如果某一條路走不通,總會有另外一條路進行創新,永遠不可能停滯。
機遇挑戰并存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丁文武認為,后摩爾時代全球競爭更加激烈,雖然我國IC產業進程加快,但與國際先進水平拉大差距的風險并存。兩化融合的持續深入,3G、數字電視、信息安全市場不斷繁榮,為集成電路加快發展提供了廣闊市場和創新空間。未來一段時間,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做大做強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緊緊抓住當前難得的歷史機遇,依靠市場的培育和牽引,依靠自主創新驅動,加快戰略轉型,實現產業新的飛躍。他表示,產業主管部門正在從集成電路產業戰略研究、產業政策完善等各方面加緊工作,為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