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制造服務業:找準定位 重點突破
很多中小EMS企業的決策人都很清楚,貼片只是電子產業鏈當中附加值最低的部分,已由當初的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成為勞動密集型產業。而研發的附加值要高一些,但研發之路并不像人們想象得那么平坦。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97299.htm劉海濤分析認為,研發需要巨大的投入,投入后是否能有回報也是個問題。比如,一些EMS企業自主研發IT產品,等研發出來投入市場的時候發現行業技術已經升級換代,這款產品的價格和性能已經沒有優勢。由于缺乏相關行業人才和信息,對產品把握不準,造成了研發的失敗。一些本土EMS企業雖具備了一定的研發和設計能力,在研發時避開了難度較大、專業性強的電力和儀表等專用行業的產品,轉向鼠標、MP4等民用IT產品,雖然也奠定了自己的研發實力,但仍然沒有擺脫同質化競爭。劉海濤強調,此類研發門檻低,產品解決方案比較透明,從而造成行業由同質化制造轉為同質化研發,但這仍沒有擺脫價格戰。這種研發并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研發,如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研發才是大家要思考的問題。只有真正意義上的研發才能擺脫“不研發等死、研發找死”的怪圈。
調整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由于電子制造服務業的產業政策沒有給出明確的行業劃分和有針對性的扶植政策,該行業的發展隨意性強,沒有得到政府的行業指導,多數企業還處于低附加值的簡單重復階段,致使行業的發展難以規范,同時惡性競爭也制約了行業的發展。民間組織的行業協會都注意到了產業鏈上下游協調發展的重要性,但是力量有限,不能形成有效的資源整合。這些都制約了我國EMS產業的發展。
北京柏瑞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同興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電子制造服務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也是因為有一種觀念認為,該行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沒有核心技術和高技術含量,逐步將其劃歸為非鼓勵行業。“中國現在是制造大國,但是絕非制造強國。電子制造服務業市場前景雖然巨大,但是在真正的骨干企業中還沒有中國民族企業。制造企業要想真正發展壯大,需要產業鏈橫向擴張。目前制造業的高新技術已經涵蓋產品研發、高端檢測、失效分析、材料分析、焊接技術、質量分析、產品可靠性管理等各個學科和領域,沒有這些技術底蘊和基礎,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就會受到制約。并且,這個行業需要巨大的固定資產投資,銀行傳統的信貸資金抵押方式已不適應該行業的發展,而中小型企業很難得到商業銀行的貸款支持,國家擔保部門也沒有出臺針對性的扶持政策。并且該行業規范的企業稅負過重,嚴重地影響了市場規范性的發展。稅收政策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對該行業的扶植應有一個明確的方式和力度。”楊同興表示。
惠州大亞灣光弘科技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唐建興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經過十余年的發展,中國眾多的電子制造服務企業經過不懈地努力,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目前已形成了十分完整的電子制造產業鏈,在很多產品領域的配套能力也十分強大。如在手機領域就已形成了從方案集成、元器件生產、主板代加工、整機組裝到物流及售后服務一站式的配套能力。中國制造的產品在全球市場上擁有了強大的競爭實力,中國開始在由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的道路上不斷邁進。“在企業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希望相關政府職能部門能提供一個更加開放、公平的經營環境,并在融資渠道、稅收政策等方面給企業更多的扶持和發展空間,讓中國制造真正走向世界。”唐建興最后強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