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送也沒人用 國產IP迷局凸顯開發難題
王明江博士也認同這種原則和方向,但建議政府對IP企業初期的考核和資助可以寬松一點,不要把標準定得太高,否則很容易陷入“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矛盾——剛開始IP不可能有很多企業使用、可復用和有完整技術路線圖,IP一定是要使用過程中才會成熟的,正是因為IP的成功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才需要政府剛開始幫助“養雞”,而不是一開始就以“下蛋”考核小雞。王明江博士的解決方案大方向上也相同,即“政府投資、企業化管理和運營、產業低成本共享”,也就是政府投資一大部分,IP企業或機構研發、管理和運營,并向使用IP的企業收取較低的管理費用和維護費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96099.htm公共服務平臺:公共工具和共性技術如何國產化?
國產IP迷局的背后,是各地公共服務平臺和產業促進機構如何在公共工具和共性技術國產化方面發揮更進一步的作用。幫助初創IC設計企業減少公共性技術和產品使用成本,一直是各地集成電路公共服務平臺和產業促進機構的主要任務之一,但由于IP、EDA工具和半導體設備等關鍵公共工具和共性技術依賴國外廠商,他們仍是“借雞生蛋”,發揮空間有限,他們能否推動“自己養雞”?
幫助初創IC設計企業減少公共性技術和產品使用成本,一直是各地集成電路公共服務平臺和產業促進機構的主要任務之一。在此次座談會上,深圳IC基地、上海紫竹科學園區、香港科技園都介紹了各自相關的工作,例如深圳IC基地的“資源池計劃”,上海紫竹科學園區的IP與測試“孵化”公共服務模式,香港科技園的IP交易平臺。另外,IC封裝、測試和驗證技術提供商賽美創新、深圳安博和深圳華宇等公共服務機構,也介紹了他們通過技術和服務創新,如何幫助國產IC降低成本和加速產品上市時間。

深圳IC基地的IC設計服務體系
上海紫竹集成電路設計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技術主任謝憬解釋說,在當今的集成電路設計過程中,IP開發復用和產品測試的成本已愈發成為整體成本的關鍵組成部分,針對此,紫竹集成電路設計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著力推廣IP與測試孵化服務模式,為設計企業在產品的研發與試制階段,提供有效降低IP與測試成本的多種方式、手段與渠道,以期積極推動國內集成電路設計整體水平的提高。參會的天津濱海新區IC設計服務中心EDA軟件支持主管劉志春稱贊說,上海紫竹科學園的IP與測試“孵化”公共服務模式很有新意,期待著它能夠在實踐經受檢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