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光伏產業將吸引私人投資逾百億美元
近日,據外媒報道,中國太陽能光伏行業有望吸引逾100億美元的私人投資,并有助中國未來三年成為全球主要的太陽能設備市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95545.htm中投顧問能源行業首席研究員姜謙認為,2009年以來我國陸續出臺的各項太陽能新政,是各方都看好我國太陽能光伏行業的最主要原因。而目前我國光伏制造第一大國的地位也為這一判斷增添了不少信心。
政策領域,首先在今年3月,財政部出臺加快推進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的實施意見及相關補助辦法,對光電建筑應用示范工程予以資金補助。對于符合條件的光電建筑,2009年國家將給予20元/Wp(標準太陽能輸出功率)的補助。其次,5月21日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表示,我國將實施“金太陽”工程,采取財政補貼方式,加快啟動國內光伏發電市場。再次,即將出臺的新能源發展規劃中,預計未來十年的總投資將達3萬億,而在這其中,太陽能光伏發電被列為重點發展的對象。
而在光伏制造領域,據中投顧問最新發布的《2009-2012年中國太陽能電池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08年全世界太陽能電池總產量達6850MW,我國太陽能電池總產量達1780MW,占全球總量的26%。其中,國內太陽能電池龍頭廠無錫尚德2008年產量約為500MW,排名全球第三,而天威英利產出281.5MW,天合光能產出約200MW。
姜謙認為,雖然說我國光伏產業的前景一片廣闊,但是發展歷程并不會一帆風順。一個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前提必須是涉及產業鏈上中下游的相關行業同步發展。而這種發展已不僅僅是簡單的產能獲得提升,更重要的是在掌握核心技術前提下的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如果說先前的終端市場集中在海外是國內光伏制造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的話,那么后金融危機時代,內需市場逐步開啟的情況下,國內企業卻將面臨因成本高企而導致產品缺乏競爭力的尷尬。若國內廠商不盡快在技術領域尋求突破,那么,未來受影響的將不止單個企業的利益,整個國內光伏產業的發展或許都會受到國際巨頭的牽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