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芯購美專利授權觸碰業界神經
CBN昨日刊發的《龍芯無奈購美公司專利授權》一文,觸發了國內半導體產業對自主創新策略的反思。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95447.htm文章被網媒轉載后引發上千條評論,半導體產業獨立觀察者王艷輝第一時間的表態,也成業內關注的焦點,他表示,龍芯購美公司MIPS專利授權,標志著自主產權“CPU核”的戰略失敗,獨立簽約MIPS是龍芯唯一的出路。很多人認同這一觀點,并質疑“中國芯”的獨立性,甚至有人將龍芯與前年引起業界震驚的“漢芯”造假事件相比。不過,也有半導體業內人士表示,這是中美公司之間的一次“互補合作”。沒有一家芯片企業可以獨立完成所有部件研發,英特爾幾年前進入手機處理器領域時,也買過ARM處理器架構。
昨天,龍芯公司對此沒有回應。CBN記者得到的一篇“龍芯一號”研究組組長胡偉武的文章,透露了我國自主研發龍芯的喜悅與感傷。
交鋒下的理解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秘書長徐小田昨天對CBN記者表示,龍芯購美公司專利授權可以理解。“沒有什么可以一步到位,龍芯的話題與失敗無關。”他認為,雙方的“互補合作”是業內普遍模式。背景是,半導體產業正從過去相對封閉,變得越來越開放,共贏發展的需要越來越明顯。
徐小田強調,自主創新是個過程。前不久國家出臺的《電子信息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中的“自主可控”,就是一個目標,并不意味著一出臺,產業就自主,更不意味著產業不再開放。
半導體產業研究專家莫大康也認同徐小田的觀點。他表示,專心做事的人越來越少,龍芯研發團隊就20多個人,資金缺乏,堅持這么多年,做到這種程度,“簡直就是創舉”。他認為,借助授權,龍芯市場化速度勢必將加快,由于目前Linux陣營日益成熟,龍芯支持Linux系統,未來前景值得期待。
這一判斷的確符合產業趨勢。即使英特爾,也正與Linux“眉來眼去”。此前英特爾甚至發布了面向上網本的Linux系統moblin。
即使觀點尖銳的王艷輝,昨天在其博客中同樣對龍芯作出了肯定。他說,龍芯人的責任心與事業心有目共睹,它與“漢芯”等不同。不過,王艷輝也表達了憂慮。他希望主管部門能對自主知識產權“CPU核”戰略加以反思,及時調整。如果龍芯“一意孤行”發展所謂“MIPS-LIKE內核”,不僅國家大筆資金會“付諸東流”,“也不可能真正實現所謂的國家安全戰略”。因為這會給整個產業造成錯覺,誤導產業發展方向。
事實上,借助海外力量,上海展迅、福州瑞芯、北京君正等本土微電子企業,同樣在CPU產業化上獲得成功。王艷輝認為:“如果沒有自主CPU核的誤導,(龍芯)可能成功會更早幾年。”
電容式觸摸屏相關文章:電容式觸摸屏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