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山寨上網本失敗緣于英特爾微軟壟斷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95165.htm
摘要:山寨上網本曇花一現,暫且沒能復制山寨手機成功模式的原因是,上網本和手機的產品屬性不一樣,對品質和品牌有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大陸整體技術、設計和生產水平達不到上述要求,仍依賴臺灣筆記本產業鏈,沒有實現產業鏈的革新和本地化。當然,最根本原因是上網本仍為Wintel體系壟斷,Wintel沒有改變產業鏈和產業格局的動力,因此目前本地新興/山寨廠商暫且無法抓住上網本這一“破壞性創新”機遇。但隨著本地廠商在下游品牌和營銷、中游產業鏈甚至是上游核心技術逐級、逐步實現突破,上網本將給本地新興/山寨廠商帶來巨大機遇——前提是品質和品牌維護對消費者更負責任。
“山寨上網本讓人看不懂,雖然前段時間很熱鬧,但也沒有見過誰家有多大出貨量,現有又說這個市場已經過去了。這讓我想起一個笑話,某兄買了一個肉包子,第一口沒咬著肉餡,第二口又咬過了,第三口總算咬到肉了,接著手就流血了。”一位山寨手機從業者在我參與的《國際電子商情》網站一個在線研討會上如此調侃道。
山寨手機的成功(注:本文中的山寨泛指產品消費市場和價格的平民化,以及新興的中小品牌和白牌廠商,以區別傳統的品牌廠商,而不以牌照為標準,更不是指假冒偽劣和偷工減料),讓很多人對山寨上網本寄予厚望。在華碩EeePC成功的示范下,自2008年下半年開始,大量的新興廠商進入上網本領域,希望重現山寨手機的神話。不過,出貨量小、利潤率低、周期長和風險大,讓很多新進入者的夢想很快破滅,伴隨著市場主流的10英寸上網本出現價格戰和洗牌,不少新進入者已經選擇退出。
和山寨手機類似,山寨上網本的產業鏈也分為芯片供應商、主板方案設計和制造商、山寨上網本廠商(系統整成商)和代理銷售商。不過,和山寨手機已經三分國內手機市場相比,山寨上網本無論是所占市場比重和出貨量都不可同日而語。

據了解,目前深圳一線山寨上網本廠商每家每月出貨量最多不過幾千臺而已(據業內人士稱最高不超過3K),上游的頂星、創智成、聯達、畢耐等幾家主要的主板方案供應商的出貨量也都只有幾萬臺,而且大部分還是面向長城和清華同方這些傳統品牌,流向山寨廠商并不多——相比之下,目前深圳出貨量在5-10萬臺數量級的一線山寨手機廠商就有幾十家,而上游的龍旗和聞泰等幾家主要主板廠商的單月出貨量則是50-100萬數量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