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無線技術降低醫療費用
醫療機構迫切需要實用的健康監測無線設備,病患者可以佩戴著它,在家里正常地生活。佩戴在身上的無線傳感器網絡(WSN)使用價格低廉、具有互操作性、不會受到干擾的超低功耗(ULP)無線傳感器,它連接到實時顯示器上,例如手表,然后連接到家里的電腦上,而電腦則連接到互聯網上。運用這個有創新性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病人就不必住院或者可以縮短住院時間,卻仍然可以與他們的醫院經常保持聯系。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94618.htmON World公司2008年8月的報告(“用于醫療保健的無線傳感器網絡”)得出結論說,到2012年,利用隨身佩戴的WSN可以為醫療保健行業節省250億美元。因此醫療保健系統的有這個愿望,便不足為奇了。而且,如果關于慢性病人增多的預測是正確的話,節省的錢可能會更多。但是,即使在經濟上有這樣明顯的優點,在目前,無線技術并沒有用于監測健康。問題是──為什么沒有呢?
讓醫療保健進入家中
把病人送出醫院不僅對醫療保健機構的預算有益。病患者在自己的家里康復,對他們本人也有益──他們知道這是安全的,如果有任何問題,醫生立即就知道。剛患病的人也會受益,因為在醫院找到床位的可能性更大。此外,可以減少社區的護理服務,因為護士不必到各處去做常規測量,例如量血壓、量脈搏、測量血糖。
而且,對“老化”的人口,可能有好處。傳統上,當老年人身體很弱時,他們離開自己的家,到看護所去。不幸的是,這個決策通常是根據當局的利益作出的,而不是根據個人的利益,因為在一個機構里集體監測老年人的健康,而不是在他們自己的家里進行,容易得多──雖然更加昂貴。這意味著“鼓勵”較為健康而且還有能力的老年人離開自己的家,雖然他們不想這樣。有了無線監控,醫療保健機構就能對老年人的健康保持高度警覺,同時可以讓他們盡可能長時間地留在家里。這個辦法可以大量地降低成本,病人也會高興些。無線傳感器可用于監測生命體征,也可以知道諸如老人是否跌倒了的情況。
藍牙技術遇到挑戰
先進的無線技術如今已經廣泛用于幾乎所有的部門,但是醫療部門卻是明顯的例外。如果考慮到醫務界的嚴格要求,這也許沒有什么可奇怪的。醫療界之所以提出這些要求,是因為需要保證選用的技術不會增加用戶健康的風險,而且是完全可靠的。那么,對于一項無線技術,要應對醫療監測的種種挑戰,需要做到哪些呢?主要是以下幾點:
●互操作性-需要一個開放的標準,這點極為重要,這樣不同廠商的產品能夠相互通信;
●傳感器-需要準確、可靠,簡單地進行配對,能夠即插即用,功能能夠自動恢復;
●超低功耗(ULP),電池壽命長-傳感器需要低功耗的射頻無線電通信系統,簡單的協議,用一個鈕扣電池能夠運行幾個月甚至幾年;
●系統和設備安全-傳輸數據必須安全、有保障,并保守醫療數據的機密;
●傳輸網絡-傳感器需要與互聯網和移動電話網絡進行通信,能夠把信息轉送給在遠處的醫療保健人員;
●有令人信服的應用實例供采用-醫療機構都非常保守,需要有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讓他們采用新的技術。
低功耗藍牙技術滿足了所有這些要求。例如,它的協議棧很小,所以無線電通訊系統在發送或接收時消耗的電流超低(并且可以進入僅需要幾個納安的“睡眠”狀態),而且低功耗藍牙技術支持AES加密無線通信。此外,低功耗藍牙技術是一個開放的標準,確保不同制造商的傳感器迅速、方便地建立通信。因為低功耗藍牙技術是在藍牙無線技術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很容易構成個人局域網絡(PAN),它包括若干個傳感器,例如測量心律不齊,血壓和氧氣含量,與一個“主機”裝置進行通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