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面板企業蜂擁上馬高代線 液晶產業鏈脫節似隱形殺手
一哄而上拔高國內液晶面板生產線水平,并不是國家出臺扶持政策的根本用意;完善液晶產業鏈,夯實目前存在的產業薄弱環節,才是產業振興的必由之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93328.htm“6代線、7.5代線、8代線”,對中國大陸面板企業而言,這些夢想仿佛在一夕之間觸手可及。而與國內業界一派豪情萬丈相反襯的,卻是全球液晶市場的整體低迷。
2009年3月,在FPDCHINA展會上,國內三大面板制造商之一——京東方對《IT時代周刊》表示,該公司將于今年4月在合肥正式開建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總投資約175億元人民幣,預計2010年第四季度可實現量產,計劃產能為9萬片/月。同時,其北京8代線項目也已進入環評階段。據初步估算,該8代線的投資額為280億~300億元人民幣,年產量為600萬片。
京東方并不是近期唯一謀建高世代線的本土面板企業,昆山的龍騰光電和上海的上廣電亦在蠢蠢欲動。
據悉,龍騰光電已向國家發改委遞交了一份關于組建7.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申請,預計總投資在30億美元左右。有消息稱,有關部門已加速對該申請的審批。此外,昆山政府還計劃在3~5年內建成昆山光電產業園,總投資額將達到100億美元,年生產額超過1000億元。在2月26日,上廣電公開表示正在就8代線與國際知名公司進行合作或合資的接洽,而去年因故暫擱的6代線正在作重新評估。國內最大的彩管生產商彩虹則計劃在張江港建一條6代線。
此前,上述企業對建高世代線都還流露出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澀,行動上也十分遲緩,為何現在卻突然吹響了集結號?
不得不上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不上高世代線已經容不得中國大陸面板企業去猶豫了。
在“家電下鄉”中,主推的液晶電視是26英寸,為其提供面板的廠商只有臺灣奇美電,卻不見大陸任何一家面板企業的身影。業內認為,政府層面之所以作此選擇,不僅是為了給臺灣面板業利好,也是因為擁有高世代線的奇美電可以降低制造成本,以更低廉的價格提供面板給彩電企業。“對大陸面板企業而言,沒抓住這樣的機會真是很可惜。”采訪中許多業內人士紛紛感嘆。
更讓人可惜的是,當海爾、TCL、樂華和創佳等多個彩電企業以1999元的超低價中標32英寸液晶電視后,卻因不能正常供貨而使標書成了一紙空文。造成這種“尷尬”的原因是,32英寸面板高昂的價格使整機的生產成本接近1999元的中標價。而且,由于大陸沒有高世代線,彩電企業要想生產32英寸液晶電視,面板就要完全依賴進口,還得加上運輸等成本。這使得32英寸液晶彩電下鄉的愿望更不可能實現了。
復旦大學平板顯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谷至華認為,這些恐怕還只是表面的,更深層的問題是,隨著平板顯示在國際上成為主流,包括國防、政務在內的各個領域都開始使用液晶技術,如果只能從國外進口面板,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
此外,當下的政策背景也在將大陸面板企業推向高世代線。日前,國務院審議并原則通過的《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提出,“要完善液晶面板生產線的建設,重點扶持6代與8代面板生產線的建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