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環境改善 家電企業“減壓”
自4月份以來,我國宏觀經濟環境日趨轉好,家電企業正充分利用政策和市場環境的改善,增強自身的贏利能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87924.htm“一保一控”政策出臺
企業發展環境改善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方福前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現在‘一保一控’把‘保高增長’放在一個特殊的位置,未來企業會有更為寬松的發展空間。”
銀河證券分析師朱力軍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一保一控和稅制改革將給家電企業帶來好處,例如銀根松動將緩解企業現金流壓力等。”
另外,“家電下鄉”自去年12月在山東、河南、四川3個省試點后,正在醞釀將“家電下鄉”實施范圍擴至12個省區市,“家電下鄉”產品種類也將從冰箱(冷柜)、彩電、手機擴至洗衣機等領域。
中國家電協會副理事長劉福中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家電下鄉’能夠消化家電產品的過剩產能,有利于減少家電產品的國際貿易貿易順差、緩解貿易摩擦。”
美的集團副總裁黃曉明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家電下鄉”對企業來說是一個新的增長點,它可以幫助企業擴大銷售區域、擴大產品線以及品牌影響力。他說:“目前,美的已經針對后續的‘ 家電下鄉’做了一些準備,對相應的產品進行研發和儲備,為‘家電下鄉’鋪設銷售網點,以及擴大三、四級市場的廣告投放。”
記者從商務部網站上看到,家電下鄉3類試點產品的價格分別為:彩電單價不超過1500元,電冰箱(含冷柜)單價不超過2000元,手機單價不超過1000元。康佳多媒體營銷中心總經理穆剛則表示,“家電下鄉”使家電產品終端價格下調近20%,有利于拉動農村市場的消費需求。不僅如此,“家電下鄉”還將極大地壓縮“雜牌軍”在農村市場的生存空間,有助于行業集中度的提高和競爭秩序的優化。
近兩年,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平板電視產業發展。按照“十一五”規劃,國家將重點扶持平板顯示產業的發展,鼓勵模組、面板等生產企業來中國投資建廠。另外,根據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從2008年1月1日起,我國進一步調整降低了TFT—LC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屏生產用背光模組的光學元件等部分電子產品享受的最惠國關稅稅率。這些都給國內彩電企業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部分原材料價格回落
企業贏利空間加大
今年以來,原材料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對家電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造成了巨大的壓力。目前,部分原材料的供大于求致使其價格不斷下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企業的利潤空間。
鋼鐵作為家電產品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其約占家電行業可變成本的20%-30%.近期鋼鐵價格的大幅下降,讓家電企業大大松了一口氣。銀河證券分析師朱力軍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大宗原材料的價格,如鋼材價格的下跌對家電企業是有利的,特別是有利于家電企業降低成本。”
在白色家電領域,鋼材價格會直接影響到白色家電產品價格。冰箱、洗衣機的箱體,空調的室外機,以及空調、冰箱壓縮機外殼的主要材料都是鋼,鋼材成本占1臺空調總成本的比重超過10%.這無疑為白色家電企業帶來利好消息,鋼材價格的下降將直接導致空調成本的下降。
而供大于求的現象在平板電視的液晶面板領域也同樣有所顯現。目前,上游液晶面板開始供大于求,奇美、友達、LGD等面板大廠已紛紛宣布減產。《中國電子報》記者在友達工廠看到,有一個廠房目前已在停工狀態。
據研究機構DisplaySearch統計數據顯示,今年4月至7月,液晶面板的價格已經大幅下跌近10%,32英寸液晶面板的價格從4月17日的 327美元均價跌至7月17日的285美元,這其間,37英寸液晶面板的價格則從432美元跌至390美元,42英寸液晶面板的價格從552美元跌至 505美元。
價格的走低使國內企業獲益最大。iSuppli分析師張巖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液晶面板新一輪的下行周期已經開始。在原材料價格下降的情況下,降低存貨和提高周轉速度是企業獲得更大利潤的關鍵。”
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
企業贏利能力加強
從企業自身來看,我國家電企業的贏利能力在逐步增強,這從2008年上半年各家電企業的財報中可見端倪。康佳、海信、TCL等彩電企業都出現了利潤同比增長翻番的跡象。白電企業的贏利能力也進一步加強。慧聰行業研究院的檢測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冰箱、洗衣機、空調行業的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了 16.3%、23.5%、12.8%,海爾、美的、格力等幾家白電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增幅在10%-40%之間,毛利率都維持在20%左右。
“家電企業贏利水平的提升,主要是企業加大了對成本的控制和加快了推出新產品的速度。”朱力軍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稱。
除此之外,無論是彩電企業還是白電企業,都開始積極向上游滲透來提升贏利能力。據記者了解,從去年9月份至今,已經有海信、創維、TCL、長虹、康佳先后開始了對平板電視模組的制造。
東方證券分析師張小嘎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時表示,從平板電視成本構成來看,液晶面板和模組占據了總成本的70%,企業能控制的制造成本只占了30%左右。顯然,涉足模組和液晶面板對于彩電企業來說是掌握更多話語權和獲得更多利潤的關鍵點。
另外,面對外資品牌的打壓,國內品牌正在從價格戰向價值戰轉移,通過對消費者需求的洞察不斷推出創新的產品和增值的服務。今年,海信、長虹、康佳等企業紛紛提高了新品推出的速度,用差異化產品贏得了更多市場。除創維的酷開電視之外,長虹推出了TV2.0電視,海信則推出自主研發的LED(發光二極管)電視。
在國內品牌主動求變的策略下,外資品牌也有策略轉移的趨勢。為了獲得更多利潤,東芝已經走上了主打數字電視一體機的道路,而日立也剛剛推出高端超薄液晶電視wooo系列。三星、索尼、夏普在獲得了一定市場份額后,下半年或許會把發展重點放在渠道的滲透上。雖然價格戰仍會繼續,但外資品牌的策略變化,也給國內品牌以調整的機會。
從白電企業來看,幾大上市公司都擁有上游資源,如格力擁有自己的空調壓縮機廠凌達,美的有空調壓縮機廠美芝等。黃曉明則認為,白電企業的贏利能力還體現在銷量的增長、對成本的控制以及改善內部管理機制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