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50億美元造"芯" 三大疑問仍然待解
先是業界的傳言不斷以及各方矢口否認,接著是更大范圍的傳聞與否認;一直到8月中旬,日本半導體制造大廠爾必達的一則新聞稿終于為這起投資案做出定論——項目總耗資達50億美元,由爾必達、蘇州創業集團以及另一方合作伙伴成立合資企業進行運營。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即便在爾必達公開發布了合資消息,有關方面對于項目合作的諸多事宜仍然諱莫如深。圍繞項目的建立,三大疑問仍然待解:蘇州芯片項目“另一方合作伙伴”究竟是誰?在全球DRAM芯片價格持續大跌之際,如此大規模的項目建設是否風險過高?而作為政府主導的創業投資公司,首次以風險投資形式直接參與大型半導體制造項目,背后又究竟有著怎樣的考量?
神秘合作伙伴
根據爾必達公布的信息,即將興建的12英寸芯片項目總耗資50億美金,該項目主體廠房面積約91000平方米,包括1幢3層鋼筋混凝土加鋼屋架結構廠房,加上其他區域,整個廠區面積超過21萬平方米,該廠將于2010年1至3 月正式投產,初期產能規劃為每月4萬片芯片,未來視市場情況提高至8萬片。
在這一項目中,爾必達表示將持有39%股份,剩余61%股權將由蘇州市創業投資集團(以下簡稱“蘇州創投”)和另外一家合作伙伴共同持有。
這一模糊的表述引起了外界的極大興趣,在關于“另外一家合作伙伴”的猜測中,德國內存芯片大廠奇夢達與蘇州和艦成為最大的緋聞對象。
奇夢達是全球第四大內存芯片供應商,原為英飛凌公司旗下內存產品部門,2006年,英飛凌將其分拆單獨組建公司進行運營。目前,奇夢達在蘇州擁有一座后段芯片封裝測試廠,該廠由奇夢達與蘇州工業園合資成立運營,其中奇夢達占股72.5%.
和艦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又稱“蘇州和艦”)是一家專業晶圓代工廠,目前擁有一條8英寸晶圓生產線,最大月產能達6萬片。由于其是臺聯電前雇員成立,與臺聯電之間“關系曖昧”,因此業內普遍認為,蘇州和艦系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臺聯電在大陸的落子。
“奇夢達與爾必達是策略伙伴,不是沒有合資建廠的可能性。”9月5日,半導體業一位資深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但目前美光有意收購奇夢達,并且可能性非常大,這讓奇夢達聯手爾必達合資建廠一事大打折扣。”
全球內存芯片廠美光科技公司主管投資者關系的副總裁基普-貝達德(Kipp Bedard)上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表示,其競爭對手奇夢達公司目前狀況維艱,“為收購該公司創造了條件”。
在此情況下,和艦作為第三方合作伙伴可能性極大。一位業內人士推測,此前發改委已經通過了該項目的投資審查,新工廠命名為“和發”,與“和艦”僅有一字之差,而該項目實際建設地點,就在和艦蘇州工廠旁邊;此外,當初落戶蘇州工業園區時,有關部門曾經承諾,不再引入另外一家專業晶圓代工廠,因此和艦作為第三方伙伴的可能性極大;第三,和艦本身就有擴張計劃,公司原定設立6條生產線,但由于種種原因,至今只有一條8寸線,阻礙了和艦在大陸的發展。
對此說法,蘇州和艦新聞發言人宋濤對參股的傳聞表示了否認,他表示,目前和艦并沒有實力投資如此大項目。不過,一位知情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第三方合作伙伴資金將來自臺灣地區,但目前通過何種方式進行投資還沒有確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