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大學生找工作求職成本高是最大阻礙
眼看就要畢業了,大四學費還沒交齊的王新蕊卻焦慮不已,工作單位至今沒有落實,這使她不僅償還助學貸款困難,而且走出校園后,生活來源也存在很大問題。近日,記者在走訪吉林省部分高校時了解到,近年來,隨著貧困大學生的逐年增多,這一群體的就業難問題凸顯。有關專家分析認為,當前貧困大學生就業難存在多方面瓶頸,只要多頭并進合力解決,這一問題將得到適當緩解。
貧困大學生找工作求職成本高是最大阻礙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目前我國高校經濟困難學生總數已達400多萬,其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占在校生總數的8%至10%,每年這部分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十分突出。
近日,記者在長春工業大學對隨機選擇的20位不同專業的貧困大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80%的人認為當前大學生尤其是貧困大學生找工作“很困難”,有15%的人認為“比較困難”,有5%的人認為“降低要求應該能找到”。這20名大學生中,已找到工作的只有5人。自開始找工作以來,他們人均投遞簡歷8份,人均獲得面試機會3個,被錄用的機會為25%。
據貧困大學生反映,當前,求職成本太高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吉林省有關部門的調查顯示,畢業生為找工作參加招聘會一次至少要花費6元,制作一份最簡易的個人簡歷,最少也要2元,而僅憑一份簡歷、一次招聘會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大部分畢業生每月為參加招聘和面試而支出的交通和通信費用平均在60元以上,求職期間添置服裝花費100元-600元不等,整個求職成本平均在3000元-4000元左右,這些錢對于家庭貧困的大學生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負擔,很多貧困生的就業行為因此顯示出迫于生計和更加務實,但他們的就業狀況仍不理想。
貧困生就業,四方面問題成阻礙
調查中記者了解到,當前影響貧困大學生就業的問題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家庭經濟貧困造成就業成本拮據,缺乏相對有效的就業信息資源幫助。根據吉林省有關部門的初步調查,由于經濟困難導致部分家庭貧困的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缺乏差旅費,不能赴外地求職和參加面試;一些學生支付不起上網、打電話等通訊費用,導致信息閉塞,部分困難的大學生甚至沒有錢打印簡歷和求職信。
二是自尊與自卑并存的矛盾強化了他們的焦慮心理。對于過于期望“讀書改變命運”的很多貧困家庭而言,他們對大學生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就業的心理壓力,就業難的現實,卻讓這些學生發現自己在就業、擇業面前的無力和無助。
三是經濟貧困導致很多貧困生不自信,社交禮儀和人際交往能力欠缺,由于社會實踐和專業實習不夠,導致應對實際工作和問題的能力不夠,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就業。
四是目前以創業帶動就業成為大學生就業的一種重要方式和潮流,但由于貧困大學生在校期間創業能力很少得到鍛煉,也沒有創業啟動資金,因此很少有人提出自主創業計劃。
多管齊下,合力攻關促就業
東北師范大學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王占仁、吉林大學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呂麗華等人認為,當前,要有效解決貧困大學生就業難突出的問題,應多管齊下,合力攻關。
首先,相關部門要進一步重視和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提高貧困生的綜合素質和求職擇業能力。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合作和信息共享,為貧困大學畢業生免費提供公共服務。各地可為貧困大學畢業生就業提供免費的咨詢、推薦和職業技能相關培訓。
各高校應對貧困大學生進行認真調查,在了解貧困大學生思想、學習、生活情況的基礎上,建立貧困大學生檔案,有的放矢地提供就業幫助。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服務,防止貧困大學生因就業問題出現焦慮、悲觀和不滿情緒,幫助他們調適擇業心理,提高擇業能力。要對貧困生提供從學習到就業、從心理到生活的多方面系統幫助;要根據市場需求改革教學內容和人才培養模式,加大社會實踐和專業見習的力度。對家庭經濟困難的畢業生提供“一對一”的個性化的就業指導,適當予以求職經濟補貼,加大對貧困畢業生的社會實踐、見習和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支持力度,落實國家有關補貼政策。
其次,加大幫貧解困力度,為貧困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條件。應搭建貧困生就業的“綠色通道”,凡是貧困畢業生辦理的就業手續,一切優先,一切從簡,在政府考錄公務員和國有企事業單位招聘員工時,減免貧困大學畢業生的報名費、體檢費等費用。學校應繼續完善獎、貸、助、補、減的貧困生資助體系,建立貧困生檔案及相關信息網絡,爭取更多的社會資助;應推出必要的優惠政策,大力引導畢業生到西部、邊疆和基層就業。積極請用人單位“走進來”,為貧困生搭建就業平臺;搭建貧困生就業網上平臺,在學校就業信息網優先為貧困生發布個人信息,提供求職、招聘、指導平臺,免費為貧困生提供就業網,包括遠程面試的機會。
再次,要鼓勵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優先擇用貧困大學畢業生。引導企業加強與學校的合作,建立起產學研合作基地和畢業生見習實習基地,為貧困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專業實習和社會實踐機會。要支持非政府組織、非營利組織等其他社會公益組織探索服務貧困大學生就業的嘗試。
第四,全面引導貧困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合理調整就業期望值,拓展就業思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