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 TGAsia —— 用標準助力中國電子制造水平提升
最新的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達到5.6萬億元,位列全球第二,但是全行業的利潤率卻只有2%-3%,而且在制造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質量和高返修率的問題,這嚴重影響了國內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廣東某家電大廠07年因返工和維修問題就損失了1000萬元!”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產業分析人士認為正是由于電子制造和檢測標準的欠缺導致了我國整個制造產業利潤低下、質量不高,長遠來看,這還將影響中國電子制造產業的競爭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82039.htm在普及電子制造標準方面,除了中國本土標準化組織外,IPC(國際電子工業聯接協會)多年來也一直致力通過多種途徑積極為中國的電子制造企業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幫助他們盡快實現國際化的目標。其下屬的IPC TGAsia即IPC亞洲技術組自成立后已推出了多個中文版制造標準,推動中國電子制造業水平不斷提升。“因為相關的國家標準更新比較慢,難以適應新興制造技術和市場變化需求,所以我們公司多遵照IPC的標準。”一位本土制造業高層這樣強調。
隨著全球制造重心逐步向亞洲轉移,中國、馬來西亞、越南及泰國等已經成為全球制造重地,為了更好地服務于亞洲電子工業及該地區的會員,IPC設立了IPC TGAsia即IPC亞洲標準技術組――全稱為“IPC Technical Group Asia”。其宗旨是為IPC標準的亞洲用戶提供一個平臺,使他們能夠參與到IPC標準的開發活動中,加強對這些標準的了解,并根據亞洲業界的需求開發本地區所關注的新標準。
“自2005年我們成立TGAsia以后,已經成立了以中國為主的16個工作小組,目前正在成立關于回流爐性能評估的第17個工作小組。”標準開發/設計課程/技術資源項目總監彭麗霞介紹道,“到目前為止,IPC TGAsia已出版了IPC-A-610D、IPC-A-600G、IPC-A-620這三個產品驗收中文版標準;以及有關電子電路互聯與封裝術語和定義和焊接的電子電氣組件的要求兩個基礎性應用標準。還將對已出版的IPC-4101B、IPC-2221A、IPC-2222、IPC-6011、IPC-6012A、IPC-6013A等中文版標準進行更新、審核。”
圖1:IPC TGAisa活動現場
“在小組的成立方面,IPC做了大量協調和組織工作。”信息產業部電子第5研究所(中國賽寶實驗室)電子工藝部部長,同時擔任了IPC 5-23CN主席的賀光輝女士指出,“一般成立的流程是IPC在其網站公布小組名稱和使命,有興趣的本土制造技術人員可以報名參加,然后大家就IPC標準的翻譯、修訂進行交流。”
圖2:IPC 5-23CN主席賀光輝:TGAsia小組的原則是自愿、公開、公平
彭麗霞表示成立小組的原則是自愿、公開、公平。只要有人提出需求,IPC就會立即進行調研,如果有多個企業贊同,我們就會馬上行動,按照成立技術組的流程,在IPC網站上公布小組的名稱、使命等,并盡可能在全球范圍吸引技術人員來參與小組活動。參與TGAsia活動的所有成員均為志愿者,由其所在公司提供其參加IPC標準開發工作的食宿及交通費用。為了感謝他們的辛勤工作,IPC在志愿者所參加的相關標準出版時,在“特別鳴謝”專欄列出所有參加標準開發工作的志愿者名單及其所在公司名稱 。
賀光輝強調小組成員都犧牲了自己的個人時間來參與標準的制訂和修改,一般先組織人力對標準進行翻譯,然后由IPC的聯絡員負責協調各成員的可占用時間,統一確定集中討論的時間和地點,屆時,小組成員會盡量安排時間參加,到最后的定稿時,一定要搜集所有成員的建議。她透露在小組活動中,一般會設立完成期限,小組主席的工作是跟進進度,預估未來的活動次數和內容,因為小組成員都是自愿參加,所以參與熱情都很高,很配合,所以這些標準的翻譯、修訂效率也很高。
參與IPC TGAsia,利己,利人,利于產業
“參與TGAsia實際上是把自己放在了國際化的舞臺上,對個人,對企業,對行業都有好處。以前IPC曾經認為在中國找不到志愿者,但是現在看來中國有非常多志愿者愿意參與這樣的活動。”彭麗霞指出。
深圳興森快捷電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宮立軍表示:“我是在TGAsia成立的時候就加入了,只要申請就可以加入你想要參加的技術小組,參加技術小組后,可以和行業內的企業溝通交流技術,另外,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也需要去參與行業標準的制訂,還有,通過這個活動,可以推動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在這個IPC的平臺還可以宣傳公司,對進軍國外市場很有好處。
圖3:深圳興森快捷電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宮立軍:參與技術小組活動可以加強和產業同仁的溝通
賀光輝則表示參與小組活動,還可以加深對標準的理解從而對行業有從點到面的認知,因為IPC標準涵蓋從材料和設計、制造到組裝工藝的所有環節,所以還可以擴大個人的專業知識面,提高了技術層次。另外,由于參與小組的成員來自各個不同企業,大家從不同角度來理解標準,對個人對企業都有好處。
Honeywell航空事業部高級供應商質量工程師李婭婷自TGAsia成立后,已經參與了5個技術小組的活動,曾擔任過2-30CN技術小組的副主席,現擔任D-31bCN技術組的主席。雖然現在已經不負責具體的制造,但是她還是愿意參與小組的活動。她表示:“參加小組可以近距離學習標準,雖然現在做采購了,但是很愿意學習,這樣對工作也是有好處,我們公司也非常支持。”
珠海元盛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客戶服務經理饒國華則指出由于IPC是電子制造行業的組織者和領頭者,參與這樣的活動可以讓自己了解到行業的最新信息,讓自己站在行業前沿,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公司參與到國際標準的制訂和修改中,讓公司的需求和行業標準相吻合。“作為本土FPC領域的主要企業,我們可以將FPC領域的一些新技術和需求反映給IPC。”他補充道。
圖4:珠海元盛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客戶服務經理饒國華:參與IPC技術小組活動,可以讓自己站在全球制造技術的前沿
與時俱進,讓標準服務于不斷前進的中國制造業
標準在電子制造中能發揮什么作用?從90年代初就開始參與本土電子制造的資深人士――深圳易思維科技有限公司經理趙松濤很有感觸地指出:“目前,困擾國內制造業的一個大難題是維修問題,很多企業因維修造成的損失非常大,就維修而言,國內很多企業僅對員工推行所謂‘五步法’培訓而已,這樣員工在進行維修時根本不理解其中的含義,更體會不到系統性規范性的好處,例如如果能參考IPC 7721/7711等維修規范,則可以做到維修時對其他器件的最小損傷。” “IPC的標準能給定一個程序,它強調程序可靠可控可重復,可以保證無破壞工藝,按照它的方法維修對你的組件傷害最小,否則不能保證維修質量。在這方面,一些國標,如檢測條件方面的標準,更新太慢了”李婭婷也指出:“國標多參照IPC的標準,但是國標的推行比較慢,推出后往往因為時間太滯后而不被企業采納。”
圖5:深圳易思維科技有限公司經理趙松濤:標準在電子制造中能發揮的作用非常大!
在推進標準方面,彭麗霞強調:“IPC標準在電子制造業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標準,例如僅610這項電子組件可接受性標準,被翻譯成將近20種語言。關于印制板制造的相關標準,中國業界更是廣為采用”。針對目前國內業界對于標準化問題的某些看法,彭麗霞坦言,“電子制造業標準隨著電子制造經濟的全球化而國際化,我并不認為IPC的標準是屬于IPC的或是美國的,IPC標準早已經成為國際的”。這不僅是從其用戶的地域范圍來看,據IPC國際關系副總裁David Bergman提供的數據,早在80年代,就有中國業界的專家代表將自己的意見‘不遠萬里’地寄到美國。彭麗霞強調說“IPC標準不同于如某些含專利的技術標準,使用者不需要支付額外的費用,中國用戶購買IPC標準時和美國用戶的價格是一樣的。”還有,彭麗霞接著說:“今年年初IPC收到航天部標準化所的邀請,就中國國防電子業制造標準展開合作,IPC欣然應允,并表示將所有IPC航空版的有關標準以共同組建工作組的形式與中國國防業分享”。
“在IPC推進國際化的進程中,有一些實實在在的問題需要解決”。她舉例說標準中計量單位的英制公制換算問題,尤其在PCB加工中使用的鉆頭尺寸方面,已經成為一個發展的制約因素。不少PCB制造商都曾希望能統一為公制。在這方面IPC會積極協調,但是要在短時間內取消英制比較困難。不過她表示隨著中國制造業已經成為全球第一,中國制造企業會逐步提高話語權,借助IPC TGAsia的平臺,希望能加速推進這樣的變革。
饒國華認為由于中國還不是消費大國,還難有和歐美匹敵的經濟實力,所以完全制訂自己的制造標準還需要時間,“IPC的標準覆蓋很全面,還是領頭者,我們目前要做的還是參與和修訂IPC的標準。”他強調。
彭麗霞則表示隨著中國制造技術的提升,而歐美的制造業則逐漸在萎縮,IPC未來的標準開發隊伍很有可能是以TGAsia為主力,目前已經參與近來的專家們在不久的將來,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她強調:“行業協會的使命就是為了推動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來整合資源,IPC旗下為此目的而成立的PCB總裁協調理事會、EMS總裁協調理事、設備供應商協調理事會以及焊料評估委員會等多個組織,都會相繼在中國亮相。這是IPC推進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
她表示隨著中國制造水平的提升,未來TGAsia成立的小組并不一定是翻譯英文標準或修訂工作,還有可能制訂新的標準,例如第17個小組就是以制定中文標準為開始,至于是否翻譯成英文,要看業界需要。
實際上,TGAsia還會根據實際制造技術的發展來不斷修訂和完善以前的標準,“一個標準提
交后,整個小組的使命只是暫告一段落,工作小組將繼續投入下一個升級版本的更新活動。”賀光輝解釋道。
李婭婷表示修訂的標準往往能保持中英文的同步,“在英文標準修訂稿確定之前,我們要提出中文修訂方案,這樣,本土企業的需求會及時出現在最后的IPC標準中。當然,在發布時,中文版可能會有點滯后,因為中文版是英文的翻譯版。”
正是有這樣一套完善的機制,保證了IPC 成立50年來,其標準得到全球制造企業的認同,在制訂標準的形式和機制方面,本土標準制訂組織確實應該借鑒這樣的方法。趙松濤就遺憾地表示:“雖然我們這些小企業的技術人員想參與類似國標的修訂,但是國家制訂類似標準的組織往往依靠大企業或技術專家來制訂標準,而且也沒有這樣的志愿活動。我們想參與都找不到地方。”
彭麗霞則表示本土標準制訂組織要突破觀念、體制、文化的制約,否則難以發揮大的作用,“如果需要IPC一起來制訂國標,我們一定樂于參與!”她補充道,“除了指導協調TGAisa外,在中國電子企業邁向國際化的進程中,IPC會通過多種途徑積極為中國的電子企業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幫助他們盡快實現國際化的目標。例如:提供國際公認通行的IPC標準、IPC認證培訓課程以及舉辦各類國際化的學術活動等。”
“IPC在美國本土已經榮耀地走過了50年。下一個50年將記錄IPC宏偉壯觀的國際化歷程。國際化的IPC,正在一步步走近我們;國際化的IPC標準,正在通過我們的辛勞日漸完美;我們正以不斷擴大本地化的運作逐步實現國際化的目標;所有TGAsia成員將一起親歷這個過程。不遠的將來,IPC國際標準這部巨著將由我們TGAsia的肩膀扛著!”
路漫漫,其修遠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