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時鐘技術的未來發展:向分組網絡轉型(06-100)

時鐘技術的未來發展:向分組網絡轉型(06-100)

—— 時鐘技術的未來發展:向分組網絡轉型
作者:卓聯半導體公司 Peter Meyer, Tyler Bailey 時間:2008-04-03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隨著電信網絡從電路技術向分組技術逐步轉型,網絡時鐘與同步技術也將相應發展,以支持新的 基礎設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81182.htm

  目前,電路交換網絡同步已有明確定義的標準,如從 SONET/SDH 降至 PDH T1/E1 等不同速率。廣為人知的構建塊不僅便于部署,甚至能夠實現系統級、電路級和組件級的網絡同步。

  不過,隨著網絡逐步向基于分組的基礎設施轉型,時鐘與同步技術要求也將發生大幅變化。有關標準機構和工作組已經開始著手相應機制的建設工作,以支持分組交換同步技術。可能的發展趨勢是,一層實現物理層同步,二層實現以太網交換技術,而三層則實現 路由技術。

  完全采取 技術這一遠景最終將得以實現,不過,在很長時間內,我們仍然需要同步技術,以同時支持老式電路交換和新式分組時鐘技術的混合型互聯。本文將討論時鐘技術和線路卡同步的技術轉型問題,以及如何支持電路交換和分組網絡的混合型互聯。

   時鐘卡

  就大多數電路交換 設備而言,時鐘卡的主要組件是能夠滿足 ITU-T、ANSI和 Telcordia 相關時鐘和同步標準的數字鎖相環 (PLL)。

   時鐘卡負責為線路卡提供符合標準的系統時鐘。大多數系統都將包括兩個時鐘卡,以實現冗余并確保整個系統可靠、無間斷同步。適用于 T1/E1 設備的最常見時鐘標準包括北美 T1/DS1 設備的 Telecordia GR-1244-CORE 和北美以外 E1 設備的 ITU-T G.813 option 1。

  我們以 Telcordia GR-1244-CORE 規范為例來作一說明。采用該規范時,時鐘精度由從作為 PRS(主參考時鐘)的 Stratum 1 至 CPE(用戶端設備)的 Stratum 4 等不同的 Stratum 級決定。CO(中央局端)設備中的系統時鐘應為 Stratum 3 或達到 3E質量。

  時鐘卡上 TDM PLL 的主要要求是保持、可控參考交換、相位瞬態容限、漂移/抖動傳輸、漂移/抖動容限以及漂移產生等。由于抖動的產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應用,很難將背板上極低的抖動時鐘分散到整個系統,因此其通常是在線路卡 PLL 上處理的。

  就傳統的電路交換時鐘卡而言,TDM PLL 可從多種時鐘輸入中選擇。首先,TDM PLL 會通過板上 LIU(線路接口單元)來選擇一個 BITS/SSU 恢復同步源,該同步源在外部時鐘模式中可提供 1.544 MHz 或 2.048 MHz 的參考時鐘以供使用。然后,TDM PLL 會從背板上選擇一個 8 kHz 參考時鐘,該參考時鐘作為系統中線路卡恢復時鐘,用于線路時鐘模式。

  在冗余系統中,我們也可要求一個時鐘卡從另一個時鐘卡中選擇背板系統時鐘。在這種類型的冗余架構中,一個時鐘卡指定為主卡,另一個作為從卡。主時鐘卡(或活動時鐘卡)選擇一個網絡參數(采用線路時鐘或外部時鐘模式)。從時鐘卡(冗余時鐘卡)選擇主系統時鐘并密切跟蹤時鐘,從而確保冗余系統時鐘的頻率和相位對準與主卡相對應。一旦主時鐘卡出現故障,從時鐘卡可代替主時鐘卡繼續工作。在背板規范要求系統時鐘間嚴格實行相位對準的系統(如 ATCA 和 H.110)中,上述這種做法是相當常見的。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關鍵詞: 卓聯 IP IEEE 1588 NTP TDM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