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通信:巨頭們的新戰爭
自從一年前推出“無界限”統一通信產品以來,西門子數字程控通信系統公司總裁兼CEO彭浩石就對這一市場充滿期待。雖然在統一通信市場,西門子不是最早的開拓者,但在彭浩石看來,西門子在大型企業市場的優勢,可以讓他的產品取得成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77771.htm西門子是在2006年11月專門推出面向大型和超大型企業用戶的“無界限”實時通信產品IP通信系統HiPath 8000。之前,他們基本放棄了傳統的電信級通信設備市場,將通信系統部門與諾基亞的系統部門合并,組建新公司,計劃逐漸淡出這一市場。但在企業通信市場,西門子卻是雄心勃勃,因為針對大型企業的通信設備正是西門子的強項,酒店、交通、金融、政府、制造、電力和公共安全等行業的大企業很多采用的就是西門子通信解決 HYPERLINK 方案和服務。在企業統一通信大熱的今天,西門子更是看好這一市場。
但西門子卻面臨強勁對手。2006年以來,全球主要設備商紛紛宣布進軍統一通信市場。除了北電、IBM、阿爾卡特、NEC以及Avaya這些長期以來一直提供企業通信設備產品的企業外,統一通信最早的倡導者思科,野心勃勃的微軟早已搶占了先機。更為重要的是,全球通信設備制造業的老大愛立信也宣布要做統一通信產品。
潛力巨大的統一通信市場,已成為IT巨頭們競相追逐的戰略要地。顯然,以這些企業的實力,注定了在接下來的統一通信市場中,必然會有一場激烈的“戰爭”。
搶占企業2.0
為什么巨頭們會突然對統一通信領域產生如此濃厚的興趣?IDC通過對美國100家大型公司進行調查發現,有62%的公司相信公司內部的移動員工數量將會增加。同樣,也有40%的公司認為公司內部虛擬團隊的數量也會增加。除此之外,有相當數量的公司相信分布在全球廣域網上的網點數量,聯系客戶的方式以及遠程辦公人員的數量也在不斷增長。
企業的全球化和虛擬化使得他們對企業通信所扮演角色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不受時間、地點和方式的約束,具有隨時隨地按需定制的協同能力。這就是所謂的企業2.0,即Web2.0+統一通信。
在企業2.0的時代,隨著電子郵件、即時信息、視頻會議、VoIP、 IPTV及其他工具的出現,假如你是個企業員工,你將擁有一個針對各種聯系方式的統一身份;隨著所處地點和信息分享需求的變化,你還能夠在語音、文本和視頻之間實現對話,并在各種設備之間無縫轉移;你還將對他人是否能夠以及誰能夠與你取得聯系擁有更多控制權:當你處于忙碌狀態時,正在使用的設備軟件將根據你正在做的工作,以及誰希望與你取得聯系而確定你是否能夠被打擾。
不過現實的情況卻是另外一個樣子。以某客戶的親身經歷為例,該客戶有急事要聯系對方公司正在出差的業務員,可是對方手機正處于關機狀態,該客戶對著通訊錄上該業務員的多項聯系方式犯了愁,下一個該用哪個通訊工具來聯系?
這種困窘的情況并不僅僅出現在他一人身上,Sage數據研究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企業員工平均每人使用6.4種不同的通信設備,但企業員工仍有36%的幾率無法在第一時間聯系上對方。這將造成企業的溝通成本,同時形成隱性的機會成本損失。
已經有越來越多企業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這也為統一通信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市場咨詢公司WinterGreen Research稱,2006年統一通信市場規模達到了13億美元,2007年該市場規模增長8%,2008年將增長15%,到2009年將增長30%。
這也正是各大巨頭都想方設法進入統一通信行業,搶占市場制高點的真正原因。
誰主沉浮
據賽迪顧問預計,未來5年統一通信在國內有望由市場培育期進入成長期。實際上,統一通信市場上的競爭者并不僅僅是這幾家巨頭,眾多軟件廠商、網絡工具廠商、商用電話廠商以及電信運營商也參與了這一競爭平臺。幾乎所有和ICT有關的巨頭廠商都集中在了這個領域,統一通信正進入群雄爭霸的“戰國時代”。
但誰是這一市場的霸主?有市場調研數據認為思科市場份額領先,市場占有率高達35%。Avaya則引述調查公司Synergy 研究集團的說法,稱自己在統一通信市場領域處于領導地位,整個亞太地區市場份額占到了將近24%,在中國區市場份額達26%。西門子高管稱西門子在這個領域領先,而與北電聯手的微軟也宣稱自己很快將蠶食主要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未來成為第一。
目前統一通信市場有三類供應商相互競爭,包括傳統的網絡設備廠商如思科,電信設備廠商如愛立信、華為,傳統的軟件廠商如微軟、IBM。但這三類廠商的優勢并不相同。
思科、北電等網絡設備廠商的優勢集中在硬件產品上,如路由器、VoIP網關產品、軟交換設備。目前,思科 正在從自己熟悉的IP電話和網絡設備出發,推出涵蓋IP電話、移動連接解決方案、 雙模手機解決方案、多媒體會議解決方案、聯絡中心解決方案以及統一消息解決方案等產品的統一通信系統。
可是,業內人士分析表示,盡管在硬件上思科占有很大優勢,但在軟件上尚無法與微軟匹敵。不過,2007年,思科收購了Metreos、Audium等多家公司。這些公司都集中在軟件、通訊設備等方面,思科此舉意在強化它在“統一通信”方面的競爭力。
與此相反, 微軟將Office Communications Server 2007與其Exchange Server 2007協同工作,實現了更廣泛的統一通信業務提供。然而在硬件方面,微軟的基礎有所欠缺。但微軟通過與全球50多家合作伙伴來彌補自己的短板。這些合作伙伴包括電信解決方案提供商、系統集成商、獨立軟件供應商、電話與設備制造商等。
節省了“一個停車場”
中國石化廣東石油分公司下轄16個分公司,有員工10000多人,有2000多座在營加油站,200多個提油點,50座在營油庫,是廣東最大的成品油供應商。但是近年來隨著業務的擴大和精細化管理,不同地點不同業務之間的溝通和協調變得越來越重要。在之前,廣東石油公司每月都要召集各個部門和下屬公司的經理開會,除了會議組織等一系列事務外,每一次讓會務組最頭痛的一件事就是停車問題。只要一開會的時候,各個地市的人都來了,結果停滿了三條街,但還是有些車輛沒地兒停,員工們的意見很大。
如何解決這一難題?顯然建停車場是不行的。而在此時,微軟的咨詢服務部門建議他們建設一套企業內部通信系統,來解決員工之間的培訓、信息溝通的問題。
廣東石油公司部署了四臺微軟的服務器支撐6000多名員工的信息溝通。能通過手機連接到這一平臺,廣東石油分公司可以隨時掌握每一名員工的即時工作狀態。還可以通過這一平臺進行培訓和視頻會議,每月的會議不再是將大家集中在一起,不再有停車的不便利,而且還節省了大量的差旅成本。
微軟自身的經歷也表明,采取行動的企業已經享受到了新技術帶來的多種價值,包括大規模成本節約與豐厚的生產率提升。目前微軟公司已經使用統一溝通系統取代了舊式的語音郵件系統,此舉大幅降低了硬件與維護成本,每年能夠為公司節約500萬美元。
相比較于其他廠商,微軟對這一市場期望很高,自2006年發布統一溝通策略以來,微軟在2007年一口氣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即時溝通功能、并被重新命名的產品,此外還推出了一批硬件產品,例如溝通設備、音頻、視頻網絡會議設備等。截至當前,全球已有50多家合作伙伴宣布與微軟合作,推出建立在微軟統一溝通平臺基礎上的新產品與服務。這些合作伙伴包括電信解決方案提供商、系統集成商、獨立軟件供應商、電話與設備制造商等。
為了爭奪客戶,微軟打出搶先體驗的旗號。包括沃爾沃集團、維珍超級百貨公司,以及環球電訊等公司都充當了微軟統一溝通平臺的試驗者。
在中國,除了中國石化廣東石油分公司外,上海市嘉定區政府、廣東億訊科技有限公司已經成為首批應用微軟統一溝通解決方案的用戶。
與微軟從桌面應用端自上而下地猛攻統一通信市場不同的是,硬件廠商出身的思科更多的將目光盯在了中小企業市場。但價格的因素限制了它的市場擴展。不過,思科從2007年開始全力宣傳網真的概念。這個將統一通信中的視頻功能放大的企業通信方式,據說推出一年已經為思科賺回了1億美元。而且思科已不僅僅將網真定位在企業市場,也許有一天,你會發現思科在做家庭的互聯網視頻業務,但你不能稱它就是視頻電話。
寧可放棄電信級市場,也不放棄企業通信市場的西門子,將目光鎖定在大型企業,不過目前國內鮮有成功案例。在德國,德國商業銀行采用了西門子的方案。
不過,由于統一通信的技術特點和成本等問題,用戶對于部署該應用仍持謹慎觀望態度,目前真正實現部署的企業用戶并不多。
“統一通信帶來的將是溝通和生活工作方式的革命,”IDC中國電信研究部經理級分析師相斌斌說。事實上,統一通信技術并不是全新的技術,而是將已擁有的資源進行了重新整合。目前用戶不多的狀況,將會隨著技術的發展,統一通信產品的互操作性進一步提高,通信和行業應用的不斷發展以及價格趨于合理而改變。相斌斌說,這一過程中,需要廠商積極的推動。
不過,在當前階段,對于希望嘗試統一通信的用戶來說,IDC 建議應該從自己的業務需求和網絡設施實際情況出發,沒有必要盲從廠商的建議。更為重要是,如果要實施統一通信方案,最好是了解目前廠商所提供的解決方案及應用集成能力,尋求適合的平臺系統,能夠以最小的投資實現新的應用,加快和增加現有流程而非創建新的業務流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