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士后"避開就業先充電 高等教育PK職業培訓
——
在《職業培訓力顯"學士后"就業優勢》一文中也曾提到,不少IT學科的"學士后"人群調整了策略——從求職"戰場"轉向IT職業培訓課堂。一些IT培訓機構的學員中有相當大一部分便屬于"學士后"人群,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職業投資",從而增加成功求職的籌碼。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想要出人頭地就得比別人會更多的技能,比別人在同一領域里更專業。未工作,先為職業投資,恰恰能讓我們有高人一頭的本領。
在IT行業里,很多技術的生命周期長則一年兩載,短則幾個月。而IT市場的變化速度之快,也使得各種專業認證層出不窮,各式IT培訓"輪番坐莊".前幾年微軟的證書還算吃香,近兩年思科系列認證便坐上了頭把交椅;網絡泡沫破滅前,網絡工程師的培訓還在遍地開花,如今為了端碗穩當飯,軟件工程師的培訓便如雨后春筍。據《2006年中國IT教育培訓發展趨勢研究報告》中指出,2006年中國IT教育培訓市場銷售收入44.78億元,同比增長21.2%,與上一年19.8%的增長幅度基本相當。大多數的IT工作崗位,都需要深入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但IT企業卻不愿自己花時間、成本培養人才。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希望降低成本,而減少甚至取消人員培訓的成本,招聘"拿來就能用"的人員,無疑是既經濟又有效的辦法。據《中國IT實驗室》調查,不少IT企業招聘時,在同等條件下會優先考慮有職業技能或工作經驗者。筆者發現,"學士后"培訓的興起,與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招人時不再只看學歷也有著一定關系。各種資質的認證雖然不能完全說明擁有者的工作經驗和工作能力,但至少肯定他們對該專業的了解程度。
IT行業是專業性較強的行業,從業人員必須具有深入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10年不變的高等教育教材,過分學術性的論文和畢業設計就不能進行一些與時俱進的變化嗎?"但是,片面指責學校課程設置落后、高等教育與實際相脫節是值得商榷的。"據中國IT實驗室一位資深專家分析,"IT行業自身存在著一些特性:發展速度快、市場變化快、大部分工作崗位為熟練工種".
也許,高等教育層次的IT學科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應該從傳統理工類學科中獨立出來,與職業培訓一樣,演變成一門更加契合市場的學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