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俞忠鈺:中國IC設計不要太強調高技術含量

俞忠鈺:中國IC設計不要太強調高技術含量

——
作者: 時間:2007-04-09 來源: 收藏
昨天,2006年(第四屆)泛珠三角集成電路聯誼暨市場推介會在深圳的麒麟山莊舉行。與往年不同,此屆聯誼會的范圍已擴大到全國,來自全國7個IC產業基地的代表以及香港科技園的負責人均參加了此次盛會。會上,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CSIA)理事長俞忠鈺對中國半導體產業過去5年來取得的成績進行了回顧,對近期的市場進行了展望,并且指出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的新思路:“中國公司不要太強調高技術水平的產品,而是要強調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掌握核心技術、有品牌、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這一發展思路的意義在于中國政府對IC產業的指導思想已從追求高技術含量變成直接面對市場的需求,正在走上一條更務實的道路。“有市場競爭力才是最主要的,這是IC產業迫切需要面對的問題。”他指出。

俞忠鈺: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發展新思路

俞忠鈺分析說,雖然去年中國已成為全球集成電路的最大消耗國,所用集成電路占全球的24%以上,但是自供產品卻少于10%,主要集成電路依靠進品。其中自給占比例較大的IC主要有模擬器件(需求量為617億元,自供138億元)、ASIC(需求量為93億元,自供部分為33億元以及邏輯器件(需求量為194億元,自供部分為59億元)。而主要依靠進口的器件包括ASSP(需求量為529億元,自供極少)、CPU、MCU、內存、DSP以及外設IC等。

“我們面臨非常大的進出口逆差,因此公司要面對市場需求。在十五期間,許多科研成果沒有轉換成生產力,距離推向市場的IC還有相當的距離,這是我們在十一五期要改進的問題。”俞忠鈺說道。他特別強調了IC業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特別是中國加入了世界半導體理事會(WSC)。“有人將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加入WSC比喻為中國加入WTO一樣重要,我很認同這個觀點,”他說,“因此知識產權問題已經成為國內產業發展的最大挑戰。”他稱。為此,CSIA已于去年成立了知識產權部,今年又成立了“知識產權和產品創新專門工作委員會”,并且已將知識產權保護放入IC企業認證與年鑒要求中。“近期我們與SIA正在交流,有關工作已經展開。”他透露。他還透露,CSIA將通過介入中國標準的制定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CSIA正在介入中國移動存儲標準的制定工作。”他稱。

除面臨巨大的進出口逆差、知識產權挑戰外,中國半導體業目前面臨的挑戰還包括產業鏈失衡。俞忠鈺指出:“中國的集成電路制造設備和材料也是嚴重受制于國外,現在正受到原材料市場短缺帶來的影響。比如現有的多晶硅價格比去年上漲了3倍,材料供應嚴重不足。”此外,面臨的挑戰還包括缺少高層次的人才、資金投入不足、研發體系與市場體系不完美等困難。

雖然中國半導體業面臨巨大挑戰,但他對于過去5年來取得的成績進行了肯定。并特別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表現出了強勁的上升勢頭。“今年上半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表現出54.8%的增長,比電子業30%的平均增長率高出近一倍。而去年中國集成電路的增長僅為30%。”俞忠鈺說道。他特別指出,今年對中國集成電路產值貢獻較大的是測試封裝產業,“封裝測試業的增長率已達到61%,比去年大幅增長,主要原因是今年幾個大的封裝測試廠開工,包括英飛凌蘇州工廠、深圳賽意法以及新潮科技等。這些工廠今年一季度全是滿負荷生產,該行業的利潤是去年的3倍。”他講述道。

回顧過去5年,他總結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三個特點:一是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年均增長已超過30%;二是技術水平提升快,2001年的主流技術水平是0.5um,而2005年的主流技術水平已達到0.18um,主要導入技術已達到0.13um,有些已開始導入90nm工藝;三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以及外資企業三類IC公司競相發展。在2005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的分配中,封裝測試占50%、制造占33%,而業占17%。“十一五間期IC業仍是我國的發展重點,關于鼓勵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的相關政策將在7-8月出臺。”他透露。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