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2006’(第四屆)泛珠三角集成電路業聯誼暨市場推介會勝利召開

2006’(第四屆)泛珠三角集成電路業聯誼暨市場推介會勝利召開

——
作者: 時間:2007-04-09 來源:深圳IC基地 收藏
    在荔枝果熟枝滿的盛夏時節,由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主辦的2006’(第四屆)泛珠三角集成電路業聯誼暨市場推介會年在市麒麟山莊勝利召開,會議也是為奉上嶺南佳果、笑迎各方賓朋、結交各路集成電路業界精英而舉辦的盛會。在全國鼓勵自主創新、提倡循環經濟,建設效益社會、效益國家的時候舉辦此次盛會,更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

  會議由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陸健副局長主持,省科技廳李興華副廳長、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俞忠鈺理事長、科技部863專家組嚴曉浪組長、清華大學教授魏少軍博士、北京大學程旭教授、863專項辦公室張金國主任出席了會議,部分專家還在會上致辭并做了精彩演講。

  這是連續舉辦的“第四屆泛珠三角集成電路設計業聯誼暨市場推介會”,前三屆在業界同仁的大力支持下,獲得了廣泛的認可,規模和影響也越來越大,本屆會議就是在國家“863專家組”的建議下,將主要參會范圍擴展為“泛珠三角”。到會的企業及嘉賓非常多,有100多家企業,既有往屆都參加的,也有本次剛參加的,達到了近200人的規模。

  會上還有一個好消息宣布:就是“國家集成電路設計深圳產業化基地”的新大樓(高新中區軟件園四棟)正式啟用對外服務。這預示著深圳IC基地經過三年多的發展,已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具有了更好的發展舞臺。目前深圳基地已建成了較為完善的具有深圳特色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包括有:、MPW、測試驗證、IP開發與復用、人才培訓等,服務企業已達94家(近10家周邊企業),基地孵化器也已初見規模,隨著深圳基地的快速發展已呈現出巨大的行業聚集效應,并已初步形成了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

  本次會議的宗旨就是“為產品找市場,為市場找產品”,全面服務于“芯片設計、系統廠商、生產制造、市場銷售、風險投資”等IC產業的整個環節,完善IC產業鏈以至于延展到整個IT產業鏈,這也是會議標志“五環”的含義。會議的目的是為集成電路產業鏈中各個環節的企業提供一個直接交流的平臺,將集成電路產業鏈的概念向廣大企業推廣,為深圳的企業創造市場,并把他們全面推向市場,以此帶動整個集成電路產業的快速發展。

  是整個IC產業鏈的龍頭,是自主創新和知識產權的具體體現,它不僅引領著集成電路技術和產品的發展,同時直接推動著整機產品的升級換代。IC產品的設計與開發,是掌握市場的關鍵,是溝通整機廠產品創新需求和IC制造業生產的雙向橋梁,是完善深圳乃至珠三角地區IC產業鏈和實現IC產業跨越式發展的突破口。最新統計數字顯示,深圳全市共有各種所有制形式的大小設計公司和機構102多家,從業人員已近5000人,設計產業的銷售收入達30多億元。但是,很多企業具有非常好的設計、非常好的產品,卻沒有找到市場;同時又有一些整機企業一直依賴國外的芯片而制約了產品的自主創新和升級換代,意向尋找國內芯片廠商合作形成具有自創性的特色整機產品而不得門路。形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有效的渠道和溝通平臺。在深圳從事IC行業的公司中,有近2000家公司做市場及銷售,他們手上有很多資源,本次會議就是要引導設計企業與生產廠商之間的互動,幫助他們做好通路建設,并全方位的服務于設計和整機企業,切實促進深圳市系統廠商和整機企業的技術升級及有效地降低成本。

  深圳依托珠三角發達的電子整機制造業,在集成電路設計領域逐步突顯優勢,特別是在“國家集成電路設計深圳產業化基地”成立后,促進了深圳產業的快速發展。原有的國營及民營企業依靠對市場的準確把握,效益有了明顯的增長;因IC基地的吸引近幾年陸續成立起來的留學生企業,獲得了長足的進展,并有很多企業步入了高利潤的成長收獲期;隨著IC基地服務體系的完善,整機企業、銷售公司紛紛涉足IC設計、研發自有品牌的產品;國內外知名IC設計企業和留學生團隊也相繼落戶深圳,新IC設計公司不斷涌現。伴隨海思半導體(從華為獨立出來)和中興微電子(從中興通訊獨立出來)的成立及產品走向市場,深圳的IC設計優勢將更進一步增強,目前海思的主流產品已達0.13微米、5000萬門的水平,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

  深圳的IC設計產業呈現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發展趨勢:

  1、以深圳IC基地為核心,群聚現象明顯,對基地的依附性增大。原來因同行競爭及行業保密和怕人員流失等不愿入駐基地的企業,現在紛紛強烈要求進駐基地,就連海思半導體和中興微電子都在其內(目前有25家企業等待入駐基地,7家企業要求增加面積);

  2、近幾年創立起來的留學生企業,技術性強、產品檔次高、軟件及解決方案配套完整,有了突破性的發展。有些兩年內就發展到了投資上千萬美元、專業人員50-60人的水平,去年就又有8家企業獲得了4000多萬美元的投資(安凱、國微技術、艾科、芯邦、芯微、力合、源核、天利等)。

  3、民營設計企業產品定位準確,市場把握性強,產品和銷售收入都有了明顯的增長(集成微、劍拓、天微、芯海、中微等)。

  4、原來做銷售和代理IC起家的公司,紛紛涉足IC設計、研發自有品牌的產品,新設計公司不斷涌現(長運通、江波龍、日松微等)。

  5、原有大型整機企業成立的設計部門,紛紛獨立出來成立標準的設計公司(Fabless),采取國際化的運作方式,產品銷售完全市場化(海思半導體、中興微電子、比亞迪微電子、朗科等)。

  6、國營設計公司,也進行了優化組合及業務重組,采取新型的市場策略和營運方案,走向國際化(國微、中興集成、愛思科等)。

  7、國際大型設計公司,也有很多進駐高新區,并與IC基地建立了良好的關系(日本三洋、臺灣的群茂科技和富晶半導體、香港晶門科技、珠海炬力等已入駐基地,高新區還有臺灣的聯發科、普誠科技等)。

  8、深圳設計公司的技術方向、產品市場定位都非常明確,對政府的依賴性不強,企業發展非常良性(相對北京、上海等地的IC設計企業)。

  9、國內其他地區及國際知名IC設計企業,因市場的關系也紛紛在深圳建立辦事處、分公司或技術支持中心、研發中心等,有些已明確表示如果有合適場地要在深圳建立設計公司或研發中心(上海的晶晨、IP CORE、IP交易中心等,北京的西格碼、中慶微等,福建的光微,珠海的南科,美國的Freescale、Sigmatel等)。

  10、國內以及臺灣的Foundry廠商、測試封裝廠商、設計服務廠商,紛紛在基地建立服務處或辦事處(目前SMIC、臺灣TSMC、新加坡Chartered、日本VTT、比利時C2ME、香港科技園等已建立辦事處)。

  盡管深圳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迅速,目前深圳IC產業鏈還很不完善,但是產業發展并不均衡,IC設計一枝獨秀,IC制造非常薄弱,制造業的嚴重落后,使IC設計的配套和服務等環節缺失,制約了IC設計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屬于起步發展階段,測試和封裝雖然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和規模,但基本上都處于低端,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有待提升。整個產業的比重占全國不到5%,因此我們必須要充分認識到存在的距離和不足,在“十一五”期間發揮優勢產業的帶動作用,加大力度促進IC產業的快速發展,優先重點發展設計業,積極引進Foundry制造業,同時鼓勵和扶持測試和封裝業。將IC設計產業做大做強,以此吸引制造企業的落戶,帶動IT產業的升級。

  深圳基地利用政府背景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公益角色的良好形象,提出了“致力于打造全方位的集成電路設計服務體系”的服務理念,建立了廣泛的國際國內合作關系和戰略聯盟關系,利用及聯合廣泛的國際資源,全面服務于深圳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

  會上舉行的基地與服務廠商的簽約儀式就是深圳IC基地利用香港和周邊地區的有效資源,引進服務的一部分。MPW及Foundry服務廠商有臺積電、中芯國際、新加坡特許半導體、南方集成、微芯集成等與基地簽約;測試驗證及產品分析服務廠商有香港科技園、賽寶實驗室、電子部五所元器件、賽美科、安博電子、展芯科技等代表與基地簽約。   
  發展IC設計產業是有效掌握核心技術、搭建自主創新體系的必經途徑,是發展循環經濟、資源有效利用最大化的具體體現,是國家“十一五”規劃的重要內容。深圳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的“十一五”發展目標是:到2010年,深圳地區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的IC設計企業3家以上,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的IC設計企業10家以上,深圳IC設計產業的總銷售收入達到150億元人民幣,在數字電視、通訊、手機、信息家電等領域逐步形成配套齊全的系列化的IC,聯合深圳在這些領域較完整的整機產業鏈,帶動1500億元以上的IT增量產值,吸引和培養IC專業人才3000人,人均產值達到100萬元人民幣以上。以國家集成電路設計深圳產業化基地為核心形成有60-80家設計企業聚集的面積達8-10萬平方米場地的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