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NT51X1的高速數據通信模塊的設計
2004年10月A版
摘要: 給出了采用INT51X1芯片設計低壓電力線高速數據傳送模塊的設計方案。
關鍵詞: INT51X1;低壓電力線;高速數據通信
引言
隨著Internet的飛速發展,利用電力線進行高速數據通信由于其接入成本低,覆蓋范圍廣、不用重新布線等優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目前世界很多廠商都推出了電力線通信專用芯片,其中Intellon公司的INT51X1芯片集成了10bit ADC、DAC和AGC控制;介質訪問子層采用了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沖突防止(CSMA/CA)技術;支持56bit加密技術。INT51X1芯片采用了先進的OFDM技術,能夠提供14Mbps的數據傳輸速率,只需采用簡單的外圍電路就可以設計出可靠、高效的低壓電力線高速數據通信模塊。
INT51X1芯片提供了三種獨立接口:USB接口,媒體獨立接口(MII)/通用串行接口(GPSI)和MII 主機/數據終端設備(DTE)。通過外部的不同配置,可以形成不同的應用實例。
圖1 直流供電電路(5V/3.3V/1.8V/1.5V)
圖2 耦合電路
選用INT51X1芯片的USB接口,設計調制解調器:
數據發送時計算機等終端設備發出的數據通過USB接口進入USB主控單元。在其控制管理下,數據被送往核心部件INT51X1收發器,在此完成數據的編碼調制,再通過數模轉換把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在模擬信號處理模塊中完成對信號的雜波處理和傳送的流量控制。此后信號通過耦合電路加載到電力線上進行傳送。
數據接收時從電力線上經過耦合電路提取進來的信號,首先需在模擬前端中進行濾波、放大等一系列的處理,再進入核心部件進行對應的解調解碼,最終由USB接口讀入到數據終端。
高速數據傳送模塊電路設計
高速數據傳送模塊電路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電源電路
由于整個模塊中所用芯片需要使用多種電源,所以要設計產生不同電壓的直流電源。整個模塊的供電來源于USB接口。從USB接口獲得的+5V電源經過AS1117_3.3調整得到3.3V電源,經過AS1117_ADJ分別產生1.8V和1.5V(圖1)。
耦合電路
由于數據信號是通過電力線傳送的,所以要從電力線中將數據信號提取出來。這就要求50Hz的工頻信號不能給數據通信系統帶來太大的干擾,同時要保證系統的安全,所以必須進行強電隔離。又要求低壓電力線上并接的所有電器的"統計載波阻抗"要高,以確保較高的載波信號加載率。因此采用復合耦合技術來完成耦合電路的設計(見圖2)。
圖3 模擬處理前端設計框圖
圖4 系統時鐘產生電路
模擬信號處理
模擬信號處理模塊最主要的任務是對信號進行雜波抑制和流量控制,功能框圖如圖3。
當數據從數據終端傳送進來后,首先進行發送濾波,然后進行線路激勵以適應此后的長距離傳輸、保證信號質量,最后通過雙向的收發器傳送到耦合電路。
當數據從耦合電路進來,首先進入到接收濾波器,然后根據信號的情況發出自動增益控制的指令,此后信號送出模擬信號處理模塊。
配置電路
外圍的配置電路包括EEPROM的配置,工作指示燈的設置等。
EEPROM用來存儲各模塊單元的初始化配置指令和控制字,設備的MAC地址和DES密鑰也寫入EEPROM中。
工作指示燈共設置三個,分別指示鏈路連接狀態、數據傳送狀態和鏈路擁塞狀態。當通信鏈路物理連接正確時,鏈路連接狀態指示燈亮;當數據鏈路建立起來并有數據正常傳送時,數據傳送狀態指示燈亮;當數據鏈路中發生數據碰撞和數據擁塞時,鏈路擁塞狀態指示燈亮、報錯。
系統時鐘是由晶體電路提供(圖4)。
PCB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由于本電路工作頻率涉及到基帶和射頻,電壓包括220V、3.3V等多種,為了減少信號間的干擾,增加電路工作的穩定性,在PCB板的制作過程中采取了如下措施:
結語
本設計用INT51X1芯片,實現了通過低壓電力線高速數據通信。利用該通信模塊已經成功的建立了基于電力線的局域網,傳輸速率可達10Mbps。接入Internet,可實現網頁瀏覽、網絡游戲、IP電話等服務。在線觀看.rm視頻文件,畫面流暢,聲音清晰,可以正常觀看。由此可見,該模塊能夠滿足網絡中視頻音頻的傳輸要求。從計算機網絡的角度來分析,物理層以建筑中的民用電力線為通信媒質,采用了OFDM的調制技術;MAC層采用的CSMA/CA方式,提高了通信信道的利用率,提供了可靠的QoS保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