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設計應用 > IC設計產業攻略

IC設計產業攻略

作者: 時間:2005-01-18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2005年9月A版

簡況

  據FSA(無工廠半導體協會)的統計,2003年世界Fabless(無工廠)設計公司產值達24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6%,與世界半導體銷售值相比,約占其14%。展望今后,設計業在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將日增,市場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因此,設計業成為產業關心的焦點,令人稱羨的明星產業。

  世界設計公司大致有4種形態:①整合的集成器件制造商(IDM),②專業公司(Design House),③晶圓代工廠(Wafer Founday),④專業設計自動化工具供應商( Tools)。據IC Insights調研公司統計,2003年世界30家最大專業公司如表1所示,其中美國20家,臺灣地區6家,加拿大4家。30公司營收181.5億美元,占全球產值的75%。美國高通公司是行業老大,營收25億美元,入圍公司起碼1.6億美元,進入10大公司的營收需達6.5億美元。

  這30家世界最大的設計公司從事的主要行業有通信IC、FPGA、圖形顯示IC等8類(表2),但集中度很高。例如,第三代無線通信CDMA芯片組Qualcomm獨占95%市場;ATI和Nvidia合占圖形顯示IC市場90%;Xilinx 和Altera共占FPGA和CPLD市場80~90%;Media占有VCD和DVD播放機芯片市場的50%。

  設計公司發展有大者恒大的趨勢,在某項產品領域內,除非占有數一數二的經濟地位,否則即有可能遭受淘汰的厄運。未來幾年內,世界IC設計產業將有極為頻繁的整并行動,單一產品極具競爭力的中小公司很可能成為大公司的并購對象。例如,WLAN芯片設計龍頭公司Intersil曾占有半壁江山,但還是被Globalspan Virata并購,而后者又在2003年再被Conexant收購。目前世界投入WLAN芯片開發的公司至少有40家,但預計2年內經過整合并購可能會只剩下7家左右,其中還包括Intel、Broadcom、 Marvell、TI等已有大公司,可見競爭的激烈。

創新—研發設計的靈魂

  設計是研發過程中的首要一環。設計大體是:the arrangement of parts ,form,volir,etc.so as to produce a  compete and artistic unit;aotistic or skilful invention (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設計是一種具有創造性的腦力勞動。近年,設計研發工作在企業經營中的地位不斷提高而成為核心。它不僅決定一家企業的成敗,甚至會牽連到國家的興衰。日本、韓國以及中國臺灣都在大談設計,要從制造向設計升級,以此作為電子工業走出困境、提高競爭力,邁向繁榮的斗爭手段。特別是韓國(聯合英國)發表了“21世紀是設計時代宣言”,金大中前總統提出了Korea design Design Power的口號。設計立國,在5年內把韓國建成為設計大國。

  技術發展是創新設計的推(push)力,創新是設計的靈魂。有人通俗地把“創”說成是“從無到有”,“新”就是“花樣翻新”。今天的創新往往是從某一觀點出發,觀察一原有系統,去掉無用的條件,加上新的有用條件或結合別的觀念,形成一個新的系統。創新是對舊觀念的否定,是一個非常規的艱苦思維過程。它需要知識的積累,更需要靈光的閃現。

  今日IC設計各領域的頂級公司之所以能持續領先,據調查原因有五:①引導技術創新,進而建立強大的專利屏障;②以其領先的技術優勢,打造堅實的上下游產業供應鏈,使競爭對手或后進公司難以切入;③技術障礙甚高,芯片價格昂貴,加以齊全的產品線和解決方案,客戶對新進公司信任;④技術規格走在同業廠商之前,輔以彈性的價格和市場策略;⑤穩定的晶圓代工伙伴。

  再者,當IC設計越來越走向SoC之際,看重的是整體規劃能力,價值主要反映在系統的創意和應用上,電路的設計和個別IP元器件的功能倒反在其次。而且,大多硬件核心的技術整合,將越來越依賴于自動化設計工具。

  在創新與系統整合的發展趨勢下,不僅傳統的技術人才難于應付,需要加強教育和學習,而且還需整合進相關領域的人才,方能走向成功。

市場—創新設計的導向

  市場需求是創新設計的拉(pull)力。無論再獨特創新的設計研發,還必須要有市場需求的支持,才能達到獲利與產業成長的終極目標。

  開拓市場要有前瞻的眼光,新產品的推出大多需要很長的準備期,才能慢慢得到認同,獲取成績。臺灣凌陽數碼相機應用IC,早在1997年就已開始投入技術開發,直到1997年之后才開始獲利,近兩年來方成為灸手可熱的產品。敏銳的市場觀察和豐富的產業經驗都不可少。更要和客戶、下游廠商之間保持良好的溝通,以掌握需求的變化。

  通過充分了解客戶意見和廣泛收集市場反應,在已有規格下開發產品的附加功能及新的應用,是設計業者提高競爭力、開拓新市場的重要途徑之一。

  IC設計業者還應利用與最終產品制造業的密切聯系,積極發揮產業上下游垂直整合的力量,進行前瞻性技術產品的開發,不失為短平快之舉。先選擇一個利潤高、市場大的領域投入,再以此作為創新的基礎可說是比較適宜的做法。如何在一開始選擇正確的領域,對于IC設計者來說是成敗的關鍵。

  技術創新和市場策略是IC設計公司成功的兩大主要因素。世界將邁向消費電子時代,消費電子將成為今天各類企業,包括IT、家電、半導體產業及IC設計業的新戰場,并從中獲得成長機會。

  大型IC設計公司可以讓晶圓代工廠依其發展路線圖(Road map)共同開發制程技術,小公司則無此利基。同時,隨著IC產品走向統一平臺規格,規格和整合將變成產業競爭重點,最終整個半導體產業將向IDM、晶圓加工廠和大型IC設計公司集中,使小型IC設計公司的生存受到影響。

人才—創新設計的源泉

  人才是創造IC設計產業的核心力量。IC設計是一個腦力勞動與知識密集的產業,所以人力資源成為運作關鍵。目前,世界IC設計人才都很欠缺,模擬IC設計人才尤甚。人才難得幾成IC設計公司的共同心病。

  IC設計產業須有新的人才觀,包括三點:①須有清楚明了的大義通識,兼具全球化的思想觀念;②富有創新的理想,不能只會一成不變的具體操作技術或模仿跟隨意識;③要有獨立自主的人格與團隊合作精神。

  無論IC設計公司擁有多大的資本規模與專利數目,研發團隊的表現是活力之源,生命之根本。為招賢納士,提供優厚待遇與福利,是各IC設計公司的必備條件,積極推動公司上市以創造更多附加利益,也是設計業者留住員工的策略。

  但是,同業間挖角,員工跳槽現象是難以避免的。搶人才,更要留人才!要在政策的支持教育下,重塑人們的價值觀。

  如果公司的人才觀仍是“技術掛帥”或只想撿現成便宜的來用,那么一旦升級轉型,便會陷入無人可用的尷尬處境。面對新時代,新的事業宏圖蓄勢待發,公司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來操作執行,但卻不可能有經驗豐富、才華橫溢的現成人才可供使用。只有選擇那些具有潛力、肯于學習的人加以大膽晉用,或可完成大業。

  塑造終身學習的環境。企業舉辦培訓班,學校設立訓練中心。除了內部培訓,還應鼓勵員工到外面去學習,到學校去進修。活到老,學到老;“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人才培育成功,計劃就成功了一半。

資金—創新設計的保證

  搞研發沒有資金那是空話,資金是創新設計成功的保證。隨著技術不斷地向縱深進發,研發資金投入日益增大,因此,時間長、難度高、規模大的項目需要政府的堅強支持或公司間開展合作。技術領先的公司科研投入必大。半導體業久屆霸主地位的Intel公司投入科研費數十億美元,占其年銷售收入近20%,業界無出其右者。據說,韓國三星公司為爭取技術超前,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在科研投入方面超過Intel。電子企業之成為先進優秀,其科研費用一定會在10%以上。

結語

  IC產業可分為制造、設計、封裝、測試四業,據臺灣地區的數字,它們之間的比例為:54:25:14:4制造業占一半以上,設計業占四分之一。臺灣對設計十分重視,最近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從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向IDM(Innovative Design Manufacturer)進軍。臺灣現在大約有180家設計公司,產業規模僅次于美國而居世界第2位。盡管臺灣IC設計產值2004年預計還可激增42%,2005年有望突破3000億元新臺幣,但在世界最大30家IC設計公司中,臺灣僅占其六,且設計技術水平與美國相去甚遠,仍停留在跟隨技術設計,只給人以產量大、成本低的印象。

  日本曾提出:“設計日本,生產中國”的戰略思想,日本依托其“消費電子王國”的基礎,要在源自日本的“新三種神器”(數字電視、數碼相機、DVD錄像機)上大做文章,重振昔日雄風。韓國鎖定“設計立國”,正不遺余力地推進設計工作。

  縱觀歷史發展,人類社會是從工業(加工)社會走向信息社會的。搞半導體產業大體也是從加工業向設計升級。當今世界,恐怕只有美國可說是設計先行。反觀中國現狀,雖然半導體加工、設計兩業發展都很迅速,但由于技術基礎薄弱,使用經驗不足,是否應采取同時發展兩業,努力合理促進加工業,積極培育扶植設計業的策略。(金禾據《零組件》2004年4月“發現DESIGN HOUSE活力涌泉”專題編寫)



關鍵詞: IC EDA IC設計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