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通信原理
導讀:本文主要介紹的是數據通信原理,在信息快速發展的今天,數據通信被越來越廣的使用。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有興趣的親快來學習一下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74345.htm1.數據通信原理--簡介
數據通信是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新的通信方式。它的通信方式是指通信的雙方或多方之間的工作形式和信號傳輸的方式。如果要在兩地間傳輸信息必須有傳輸信道,根據傳輸媒體的不同,有有線數據通信與無線數據通信之分。但它們都是通過傳輸信道將數據終端與計算機聯結起來,而使不同地點的數據終端實現軟、硬件和信息資源的共享。
2.數據通信原理--結構組成
一個完整的數據通信系統,一般有以下幾個部分組成:數據終端設備,通信控制器,通信信道,數據通信設備,如下圖所示。
數據終端設備----英文名稱為Data Terminal Equipment,簡稱DTE,即數據的生成者和使用者,它根據協議控制通信的功能。最常用的數據終端設備就是網絡中的微機。
通信控制器----它的功能除進行通信狀態的連接、監控和拆除等操作外,還可接收來自多個數據終端設備的信息,并轉換信息格式。
通信信道----它是信息在數據通信設備之間傳輸的通道。如電話線路等模擬通信信道、專用數字通信信道、寬帶電纜和光纖等。
數據通信設備----英文名稱為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簡稱DCE,它的功能是把通信控制器提供的數據轉換成適合通信信道要求的信號形式,最大限度地保證傳輸質量。
3.數據通信原理--通信過程
數據在通信線路上進行傳輸。通常來說,從源結點到目的結點之間的數據通信需要經過若干中間結點的轉接。常用的交換技術有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下面以電路交換為例介紹其原理。
電路交換的三個過程:
(1)電路建立:在傳輸任何數據之前,要先經過呼叫過程建立一條端到端的電路。若H1站要與H3站連接,典型的做法是,A結點選擇經B結點的電路,并告訴B它還要連接C結點;B再呼叫C,建立電路BC。最后,結點C完成到H3站的連接。這樣A與C之間就有一條專用電路ABC。
(2)數據傳輸:電路ABC建立以后,數據就可以從A發送到B,再由B交換到C;C也可以經B向A發送數據。在整個數據傳輸過程中,所建立的電路必須始終保持連接狀態。
(3)電路拆除:數據傳輸結束后,由某一方(A或C)發出拆除請求,然后逐節拆除到對方結點。
4.數據通信原理--主要技術指標
數據通信的主要技術指標是衡量數據傳輸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參數。有效性主要由數據傳輸數據速率、調制速率、傳輸延遲、信道帶寬和信道容量來衡量。常用的數據通信的技術指標有以下幾種:
(1)信道帶寬:信道可以不失真地傳輸信號的頻率范圍。傳輸模擬信號時,單位為赫(HZ),傳輸數字信號時,單位為比特每秒,以位/秒(bit/s)表示,簡記bps。
(2)數據傳輸速率(bps):數據傳輸速率是指信道在單位時間內可以傳輸的最大比特數。 局域網的帶寬一般為10Mbps、100Mbps、1000Mbps、而廣域網的帶寬一般為64Kbps、2Mbps、155Mbps、2.5Gbps等。
(3)差錯率/誤碼率:描述信道或者數據通信系統質量的一個指標。是指數據系統正常工作狀態下信道上傳輸比特總數與其中出錯比特數的比值。
(4)傳輸延遲:是指由于各種原因的影響,而使系統信息在傳輸過程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延誤或滯后的現象。
拓展閱讀:
數字通信相關文章:數字通信原理
通信相關文章:通信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