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工業物聯網正確選擇無線網格網絡協議以實現新應用
無線網格網絡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采用,因為這類網絡能夠利用功率相對低的無線電設備在節點之間轉發信息,并覆蓋很大的區域,還能夠使用替代的通路和途徑以克服干擾問題,保持很高的可靠性。尤其是有一種稱為時間同步通道跳頻 (TSCH) 的網格網絡技術,該技術由凌力爾特的 Dust Networks 率先提出,并已納入 WirelessHART 工業標準。TSCH 經過實用驗證,可提供工業物聯網所需性能。TSCH 網絡一般提供 >99.999% 的數據可靠性,而且所有無線節點 (甚至路由節點) 的小型鋰電池之壽命都長達多年。相比之下,其他各種網格網絡盡管采用的技術聽起來類似 (例如,“頻率捷變”相對于“通道跳頻”,“休眠”相對于“時間同步” 網格),但是所提供的性能卻顯著不同。因此,這些無線網絡的不同細節決定了,協議選擇對 WSN(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性能以及網絡對應用的總體適用性有極大影響。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73460.htm1 無線傳感器網絡面臨的挑戰
無線從本質上而言是不可靠的,因此重要的是了解不可靠性的來源,以考慮怎樣在通信系統中應對這問題。有線通信中,通信信號受到電纜屏蔽,不與外界接觸。與此不同,RF 信號露天傳播,與周圍環境相互影響。因此其他 RF 信號傳輸源有可能對有用 RF 信號造成有效干擾。
不過,更為常見的問題是多徑衰落的影響,所謂多徑衰落,即 RF 信號可能因其自身從周圍表面反射回來且反射信號之間相位不同而被衰減 (圖 1)。手機用戶每天都會遇到多徑衰落問題,當在某一點手機信號強度似乎很弱時,可能只需移動幾厘米,信號強度就能改善。多徑衰落的影響隨時間而變,因為附近的反射表面 (例如人、車、門等) 一般會移動。最終結果是,隨著時間推移,任一 RF 通道的信號質量都會發生很大變化。
使這種挑戰更加嚴峻的是,多徑衰落是不可預測的。按照定義,網絡必須在通道性能受到多經衰落影響 (因此也要估算這種影響) 的通道上有效傳送數據。因此,盡管運用簡單的無源信號強度測量方法 (RSSI) 測量未用通道的概念可能有助于檢測有源干擾信號,但是用這種方法卻不可能預測多徑衰落情況下的通道適用性。
幸運的是,既然多徑衰落對每個 RF 通道的影響都不同,而且隨時間推移不斷變化,那么采用通道跳頻實現頻率多樣性,就可以最大限度減小多徑衰落的負面影響。WSN 協議面臨的挑戰是,能否在大型多跳網絡上運用通道跳頻技術。
2 在WSN中的常見采用方法
為了解在受到這些限制的情況下,WSN 性能有何不同,我們先要看一看,在一些無線網格網絡中,為實現頻率多樣性并降低功耗,常常采用哪些方法。
(1)單通道 WSN 和通道捷變 在一些簡單的無線網格網絡中,一種常見方法是讓所有節點都在單一通道上工作。既然僅用一個 RF 通道,那么按照定義,一次只能有一個設備發送信號。由于相對易于實現,網絡協議棧開發人員依然常常選擇單通道工作方式,而以這種方式提供的 WSN 幾乎沒有頻率多樣性。
為了應對通道中存在的有源 RF 干擾問題,有些單通道 WSN 采用了所謂的通道捷變機制。采用這種機制的網絡可以向所有節點廣播信息,以改變工作通道。不過,即使在通道捷變網絡中,在任一時間點上,網絡仍然在單一通道上工作。采用通道捷變方法的前提是,假定存在一個對整個網絡都足夠好的通道。然而,真實數據顯示,在多徑衰落的影響下,任何 RF 通道在網絡壽命期內,都會經歷嚴重的路徑劣化問題,這會導致節點在幾分鐘甚至幾小時內無法工作。盡管采用通道捷變方法的網絡可以改變通道,避開某個有源干擾信號,但是既然該網絡仍然在單一通道上工作,那么就仍然易于受到多徑衰落的災難性影響。
(2) 全網絡休眠動態占空比 (Duty Cycling by Network Wide Sleeping) 為了以低功率運行,無線傳感器網絡進行某種形式的占空比調節,以最大限度減少有效運行 (例如發送、接收等,這時通常消耗數 mA 功率) 時間所占百分比,同時最大限度增大低功耗休眠模式 (一般吸取 1mA 或更小的電流) 在時間上所占百分比。有些無線傳感器網絡采用了全網絡休眠方法 (有時稱為“休眠型”網格網絡),采用這種方法時,網絡中的所有節點會在較長時間內同時處于低功耗休眠狀態,并幾乎在開始發送 / 接收 / 轉發網絡流量的同時喚醒。采用這種休眠方法時,網絡在待用期間完全不能用于通信。例如,如果一個 WSN 在 1 小時喚醒一次,那么在這 1 小時中,該網絡不能發送報警信息,也不能接收來自控制器的信息,因此無法打開所附的報警指示器。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即需要考慮全網絡休眠方法對 WSN 應對真實運行情況的能力有哪些影響。在較長的休眠期內,周圍 RF 環境仍然是動態變化的。在網絡休眠時,任何信號通路出現不穩定,都只能等網絡喚醒以后才能修復。更加麻煩的是,休眠型網絡往往是單通道網絡,這在網絡運行期間進一步給網絡增加了壓力,同時增加了通信不穩定的風險。
采用全網絡休眠方法的另一個反響是,用戶被迫接受低于應用所需的數據速率 (因此也就少于應用所要求的數據)。這種折中令人遺憾,因為 WSN 的主要用途是可靠傳送數據,并通過這些數據更深入地洞察用戶系統,確定是否存在不良運行趨勢和效率低的問題,例如是否因發動機老化而出現了性能劣化,或者零售店中的冷藏設備是否因太過陳舊而周期性地增大了功耗。如果由于網絡限制而使 WSN 提供的數據過于稀疏,那么 WSN 的實用性和洞察能力就變得有限了,而且就監視 / 控制系統這一總體價值主張而言,也有實現效果大打折扣的風險。
3 時間同步通道跳頻網格網絡
時間同步通道跳頻 (TSCH) 網格網絡跨整個多跳網絡實現嚴格的時間同步,嚴密協調通信及頻道使用。在 TSCH 網絡中,所有節點都采用共同的時間標準,整個網絡的時間標準準確度在數 10 微妙以內。相鄰節點之間交換時間偏移信息,以保持時間同步。網絡通信被安排到多個時隙中,在這些時隙中,每個數據包的發送 / 接收都排定了時間。也就是說,每個時隙都足夠長 (例如 7.5ms),以供發送節點喚醒、發送數據包并接收來自接收節點的鏈路層確認信號。TSCH 網絡的流量傳送可以動態地安排,這就實現了成對通道跳頻、完整路徑和頻率多樣性,也實現了低功耗數據包和高可用性占空比。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模數轉換器相關文章:模數轉換器工作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