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電子產業走勢權威調查(一)
2014,曾經還是概念的物聯網世界波濤洶涌般真的來了。網里滿滿的財富,技術、產品、市場,一個都不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68064.htm英特爾公司物聯網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陳偉指出,互聯網也經歷了從PC互聯、移動互聯,到智能互聯的演變。現在的“智造”,要充分利用智能互聯網的支持,而物聯網就是智能互聯網的主要形態。物聯網的真正價值在于將各種與互聯網連接的硬件設備,小至簡單的計步器,大到復雜的 CT 掃描儀彼此相連,并與云進行通信和共享數據,通過數據分析提升商業智慧,讓數據產生決策價值。
英特爾公司物聯網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陳偉
但是不可否認,行業還存在痛點。陳偉坦言,智能互聯環境下的硬件創新,要比過去考慮得復雜得多,以前我們只需要考慮單獨一個硬件系統的輸入輸出,現在不一樣了,現在任何一個硬件似乎都要作為一個獨立設備,考慮和人、環境的交互是什么樣的,考慮和后端的云、數據分析結合,是不是構成一個商業模式,考慮如何開發一種有價值的增值服務等。新產品必須在技術鏈條、業務鏈條、服務鏈條中找到合適的定位。
為了給新興的硬件企業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現在要做的基礎性、平臺性工作很多。例如,每個設備、每個物體都將具備計算能力,這意味著產業要讓集成的系統芯片向尺寸更小、運行速度更快、功能更靈活、產量更大的方向演化。對英特爾來說,要構建突破性的參考設計,集成軟硬件解決方案和其他技術平臺,幫助客戶快速開發有競爭力的產品。為實現設備和云之間的無縫通信,需要全新的智能網關,以確保設備和現有基礎設施產生的數據在云端安全共享、用于分析目的。總之,英特爾需要從端到端構建完整的硬件創新解決方案,幫助硬件企業解決開發難題。
為了推動智能硬件的創新,英特爾做了很多工作,從以下四點可見一斑。
其一,英特爾推出了全新的計算平臺英特爾Edison,助力下一波智能設備的發展,包括為發明者提供幫助的硬件、軟件、云、支持和生態系統,幫助降低創新門檻。
其二,英特爾推出了一些參考設計和開發工具,例如四季度推出第一個針對可穿戴設備的軟件開發工具包(SDK)和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讓開發者能夠為iOS和Android開發健身與健康應用程序。
其三,為了讓更多的發明愛好者、創客了解和使用英特爾的技術進行開發,英特爾從CEO開始,不遺余力地幾乎支持了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創客節(例如最近的上海創客嘉年華),還舉辦了一個全球競賽——Make It Wearable,包括清華大學等團隊進到了最后十名,正在爭奪五十萬美元的大獎。
其四,旨在加速硬件創新,打造協作分享公社文化,英特爾今年推出了全新升級的“硬享公社”平臺,希望通過互聯網的形式提供一種快速、便捷并符合中小企業和個人業務模式的技術服務支持,覆蓋從項目申請到孵化的各個階段。目前,已服務超過1000個硬創項目。
陳偉透露,從英特爾的角度來說,不止2015,而是長期比較看好健康、醫療,包括家庭陪護一類的應用。因為如今,運動正在興起成為一種文化,但市面上的可穿戴設備往往無法解決運動人群真正的問題,比如登山,往往二十個人體力差距很遠,海拔又高,隊員之間難以保持順暢溝通,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設計一款頭盔解決安全、健康檢測和溝通的問題。
2014年9月IDF期間,英特爾物聯網事業部(物聯網時代,Intel能否繼續技術中心地位?)發布了一款聯網輪椅,由霍金博士親自介紹,由數據驅動,配合相關軟件,可以收集用戶的生物統計信息以及機器的機械信息,并進行分析,當時引發了廣泛關注。其實這也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陪護應用,針對行動不便的人群。
醫療領域,英特爾長期看好服務,但服務遠不止于電子病歷的建立,若要真正實現從設備到網絡到數據中心的端到端連通,最大的短板不在技術儲備上,而是軟的環境和綜合體系。
對互聯網和硬件的融合,陳偉也指出了未來走向。他表示最大的困難來自雙方運營思維的轉變。首先,硬件企業習慣賣產品,而互聯網企業的著眼點在于軟性的服務。雙方融合之后,是否可以在運營模式上做到一定的妥協,比如產品單價、服務體系,將是這種商業模式存活的關鍵。
另外就是技術的深度融合。很多互聯網企業轉做硬件,以為技術非常簡單,外包給第三方方案商,最后產生諸多問題,原因在于軟硬結合需要最優設計、統籌考量,這就要求無論是跨界合作,還是內部分化,一定要做到深度融合。
因而,互聯網和硬件行業的融合應該抱著開放、創新的態度,一旦克服上述困難,充分發揮互聯網企業的工業設計和營銷渠道優勢,以及硬件企業的技術和供應鏈優勢,將可實現智能硬件行業的跨越式發展。
物聯網走勢權威調查之ADI
ADI公司亞太區醫療行業市場經理王勝
ADI公司亞太區醫療行業市場經理王勝對物聯網應用之可穿戴設備給出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目前的可穿戴設備市場有如下幾個特點:整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還是在啟動培養階段,例如功能的豐富性,結果實用性及服務性特征等,都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很多功能及性能實現還需要進一步的技術突破,例如,功耗,體積以及使用的方便性等;開發可穿戴設備的公司越來越多,幾乎所有的品牌手機廠商都在進行著某種形式的投資及開發;越來越多的IDH參與到相關技術的研發,尤其是在軟件數據處理方面。
就目前的市場應用情況及技術發展來看,對于運動的檢測及計量相對成熟,但是對于運動狀態和相關生命體征信號的快速及精確的監測目前還有改進的空間。例如光電法測量體征信號如心率,血氧含量及其他健康指數等,這需要更新的光電傳感器技術以及相應的系統級數據處理技術,集中包括日常運動情況下的持續準確測量以及采集到數據的后臺融合及分析使用等。除此以外,硬件體積及功耗的控制也一直是設計挑戰。
當然,ADI作為在傳感器及模擬混合信號的領先供應商,在可穿戴設備領域也會緊跟客戶及市場發展趨勢,推出一系列適合穿戴式電子需求的半導體產品及參考設計。比如繼續加強業內領先的MEMS技術、模擬混合信號處理芯片、電源管理芯片的投入,并繼續加大系統方案開發的力度,包括硬件平臺及相應軟件算法的開發,同時也包括相關系統應用的技術人員的投資,并用專門的醫療保健團隊提供系統級包括軟件在內的全方位的方案。同時,也極力與第三方合作開發各類定制化產品等。
ADI在硬件層面的優勢相當明顯,所以除了逐步增強自身的應用團隊實力的同事,也在全球范圍內與多家最具實力的應用算法第三方機密合作,目前已有與全球領先的終端客戶及第三方的成功合作模式。
在可穿戴電子領域,ADI擁有一系列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例如支持多種便攜式醫療保健領域的高精度、低功耗片上計量儀ADuCM350,已在國內和國外的幾家有代表性的大客戶中都取得里程碑式的進展;突破性的超低功耗3軸數字MEMS產品ADXL362在運動檢測喚醒模式下功耗僅為300 nA,其超低功耗的特征是可穿戴運動監測設備的理想解決方案;低功耗、單導聯、心率監護儀模擬前端(AFE) AD8232,專為滿足新興的健身設備、便攜式/佩戴式監控設備和遠程健康監護設備的ECG信號調理要求而設計;除此以外,在迎合可穿戴設備中電源管理特定的低功耗,小體積及低成本的要求,例如ADP150,ADP160等,在可穿戴市場都有很好的表現。尤其是在光電法測量生理體征信號方面,ADI的ADPD系列傳感器及信號處理方案,正在被幾乎所有大的品牌客戶設計使用,預計2015將大放光彩。
物聯網走勢權威調查之英飛凌
英飛凌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兼執行董事賴群鑫更直言,2014年全球半導體總體成績令人滿意,在物聯網契機下,預計2015將繼續保持增長趨勢。英飛凌業績出色,增幅超出全球平均值,業務戰略與中國綠色GDP轉型高度吻合,將助力產業升級,實現可持續和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
英飛凌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兼執行董事賴群鑫
此外,物聯網產業的大爆發為全球經濟的持續發展帶來了新機遇,預計到2015年,中國的物聯網市場規模將近5千億人民幣,而至2020年,增加一倍至1萬億人民幣。半導體站在技術的最前沿,是推動物聯網發展的決定因素之一,而物聯網產業的蓬勃也勢必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注入一針強心劑。
隨著一波又一波半導體產業扶持政策的相繼出臺,中國半導體行業呈現出突飛猛進的發展態勢,有望迎來高速增長的春天。與此同時,半導體產業也帶動了其他關聯產業的發展,如能源或工業制造,而這些行業的利好表現也鞭策著半導體產業的不斷前進,可以預見,半導體行業正逐漸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推動力之一,這對于包括英飛凌在內的半導體企業來說,是絕好的機遇。
他表示,2015年,著眼物聯網,收購IR以進一步鞏固在功率半導體的領先地位,英飛凌“高能效、移動性、安全性”的業務戰略積極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成為英飛凌的目標。
物聯網是英飛凌重點關注的領域。比如,在工業4.0領域,作為德國工業4.0的理事會成員,英飛凌在工業4.0計劃中發揮著雙重作用:不僅提供了大量領先的半導體產品和解決方案,如近期我們與德國電信共同推出一款用于保護網絡化生產的安全解決方案,該方案涵蓋了產品的下單、生產、運輸方案和交貨的全生命周期,針對下單的操作者、用于下單的電腦、連接一切信息的路由器和生產線都提供了身份認證以確保安全;同時,作為工業4.0的使用者,英飛凌也走在了科技最前沿。2014年6月,我們推出了“工業4.0試點基地”項目,該項目讓工廠實現了智能互聯,各種智能設備被內置在從原材料到生產再到運輸的各個環節中,云技術負責把所有的要素連接起來,生成大數據,自動修正生產中出現的問題。
在智能交通領域,英飛凌擁有從傳感器、運算器到各種負載驅動的功率器件的全芯片組,滿足客戶在物聯網不同架構層的各類應用。在后臺或云端,英飛凌的半導體器件用以配合智能交通管理系統,交通基礎設施如高功率密度的直流充電設施或公路無線充電設施,以及車輛的遠程診斷,升級和控制;同時為移動支付、移動辦公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障。在汽車安防方面,英飛凌借助其在全球智能和安防技術的領先技術優勢,可提供各類汽車安防方案,以確保個人隱私,和車輛在互連互通后的數據傳輸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在汽車車輛方面,英飛凌的32位多核微處理器、3D圖像傳感器、24G/77G雷達芯片、SoC電機驅動系統芯片以及其他各類傳感器、ADAS和V2x等解決方案在智能汽車應用中始終處于業內領先的位置。
物聯網走勢權威調查之Altera
Altera公司總裁、CEO兼董事會主席John Daane認為,展望2015年時,發現很多支持可編程邏輯業界發展的動向最近幾年仍然在發揮作用。ASIC/ASSP設計成本螺旋式上升,功能也越來越不確定,大批量應用的機會越來越少。但是也出現了新動態。這就是物聯網(IoT)——2014年談論最多、捧的最高的詞。人們努力讓IoT投入使用而帶來的兩個意想不到的結果將成為業界發展趨勢,他相信,這對于FPGA是很大的機遇。
Altera公司總裁、CEO兼董事會主席John Daane
IoT背后的概念很簡單:如果一個設備是由電子電路控制的,那就把控制器掛到互聯網上。設備有了自己的IP地址后,就增添了新能力。采用智能電話或者云端應用程序,它能夠報告狀態、發送數據,或者接收命令。
連接到互聯網也觸發了遷移過程。設計人員可以使用云端軟件在設備中增加功能,甚至使用大數據分析功能來豐富設備的性能。例如,想象一個便攜式超聲設備,調整其成像儀,根據極重的圖像處理任務來指導其用戶,將結果與全球以前的圖像、診斷結果和輸出產生的大量數據進行對比。
而設計人員也會使用這種連接把設備的智能部分拿出來放到云端。這樣,設備的成本降低了,更易于便攜,也很容易更新功能。最終結果是設備就是一組具有網絡接口的傳感器和執行器,全部連接到互聯網來控制軟件。
我們已經看到這一過程在工作了。蘋果的Siri等智能電話服務就是在云端執行的,而不是在手機上。在網絡空間,網絡功能虛擬化通過運行在數據中心服務器上的軟件替代了專用網絡硬件的全部功能。看起來IoT的未來是充滿了低成本微小傳感器和執行器,通過互聯網連接至大數據中心。
但是這一簡單的看法有兩個很大的問題。每一個問題都會成為發展趨勢。
第一個問題以及第一種發展趨勢是在數據中心內部,在硬件中完成的任務被遷移到運行在服務器的軟件中。有時候這種轉換很簡單。有時候只有您把任務分解成很多線程,將線程分配給很多服務器時,才能實現這種轉換。問題是,有時候甚至是多線程也不能讓軟件很快的運行。有時候您不得不通過硬件加速來幫助服務器來滿足任務的實時要求。
對此,包括Altera參與開發的網絡巨頭微軟的必應和百度等,非常靈活而且具有很強并行處理能力的FPGA能夠提高吞吐量,縮短響應時間,提高能效,與服務器CPU很好的配合工作。這一趨勢的關鍵一點是讓FPGA編程和調試能夠在數據中心編程人員熟悉的語言環境中完成。例如,Altera的OpenCL工具支持編程人員采用高級語言開發并調試完整的CPU與FPGA相接口的平臺。
另一個問題是目前的互聯網并不適合IoT,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互聯網邊緣的WiFi和以太網連接需要大功率接口,而且這種接口要一直保持工作。而這恰恰與所有這些微型傳感器和執行器——物體,所要求的相反。因此,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短距離低功耗網絡連接物體和集線器,從而連接至WiFi或者以太網。
其次,某些設備的任務要求有保證的最大時延,例如,電機控制。如果您把控制器放到互聯網的另一端,您怎樣保證數據包能夠按時到達每一端? 最終,答案是新網絡功能,例如,時間敏感網絡所開發的功能。但是現在,這些控制環要求在IoT集線器中提供某些實時計算功能。
第三,黑客肯定會攻擊IoT。請記住震網病毒。隨著IoT的出現,應由集線器負責完成認證、加密和功能安全。總之,集線器應支持大量的超低功耗網絡協議,各種應用相關的實時計算負載,以及快速發展的安全任務。這種變化而且不確定的環境對于ASIC或者標準產品SoC而言是可怕的事情,但對于快速而且計算效率非常高的FPGA卻是自然而然的。
而在共享資源——網絡和數據中心投資,與最終設備投資之間搖擺不定。今天,我們看到發展勢頭又從智能電話的爆炸式發展回到了4G開發投入,建立IoT外圍網絡及其智能集線器,以及數據中心的發展。這些將是2015出現的發展趨勢,Altera會全力提供支持。
物聯網走勢權威調查之奧地利微電子
奧地利微電子公司中國區總經理張建臣
奧地利微電子公司中國區總經理張建臣強調傳感器(物聯網時代,那些當紅的傳感器)在所有的主要市場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涉及汽車、家居、辦公室、個人設備等各領域。
現在可以依靠傳感器來節約電池電量、識別環境光、識別動作和手勢、提升安全性,檢測溫度和血糖指數的變化。傳感器也應用于許多先進的工業、汽車及醫療應用中,對安全性、精確度及圖像清晰度的提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傳感器與NFC和RFID結合時,還可以為新型支付、追蹤及時間戳記錄數據提供理想的解決方案。一些熱門的市場同樣依賴于成熟的傳感器技術,如可穿戴設備、數字健康及物聯網(IoT)。
所有這些先進的傳感器都在精確度、動態范圍、靈敏度和能耗方面面臨著挑戰。奧地利微電子致力于引領傳感技術進一步發展和升級,實現人與技術的無縫連接,用傳感器技術打造完美世界。奧地利微電子是設計與制造先進傳感器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導者,提供高精確度、寬動態范圍、高靈敏度、超低能耗的傳感器。客戶能夠利用奧地利微電子的傳感器打造真正改變世界的差異化產品。奧地利微電子以突破性的技術、系統化的知識和全方位的支持為全球最大的幾家OEM廠商提供服務。我們的產品包括傳感器(包括光學傳感器)、傳感器接口、電源管理集成芯片(ICs)和無線IC,用于消費、工業、醫療、移動通信和汽車市場。
比如,奧地利微電子在智能光傳感器領域具有領先地位。環境光/接近傳感器被運用于如今的億萬個智能手機。最近,我們又推出了新的手勢識別傳感器解決方案系列,利用高性能的非接觸式技術大大簡化人機界面。這些新型非接觸式傳感器在亞洲智能手機平臺OEM廠商之中已經大獲成功。
其次,基于NFC的非接觸式支付為客戶提供更高級別的控制和更多便利, 也為零售商帶來更大的銷售量,因而倍受關注。奧地利微電子將其獨特的boosted NFC技術應用于非接觸式支付市場,為所有手機及可穿戴設備等一系列高度集成設備實現可靠安全的NFC支付。來自奧地利微電子的boosted NFC技術大大降低對天線的尺寸要求,即使在許多受空間限制的小型應用中,也能確保流暢的移動支付體驗。
奧地利微電子為汽車市場提供高效的傳感器解決方案,包括能量儲存、高級自動化駕駛輔助、舒適度位置傳感及底盤傳感,帶來更安全、智能、環保的駕駛體驗。
物聯網走勢權威調查之IR
IR對整個電子市場的增長均持樂觀態度,預計功率半導體市場的增速由于政府標準、環保行動和市場對高效產品的需求而高于其它市場。IR預計增長尤其強勁的3個領域是云計算基礎設施、汽車電子和節能家電。
國際整流器公司 (IR) 亞太區銷售副總裁潘大偉
國際整流器公司 (IR) 亞太區銷售副總裁潘大偉介紹,對于包括服務器、存儲和網絡設備在內的云計算基礎設施,IR擁有業內最廣泛的、面向多相DC-DC轉換器的產品組合,包含創新性CHiL數字IC和分立產品(例如面向DC-DC應用的PowIRstage?多相器件)。這些數字控制器利用PMBus標準控制臺實現了高度可配置、可擴展的高效電力系統,而無需犧牲電源密度。IR的PowIRstage?系列融合了IR的基準MOSFET技術和新一代封裝,改善了系統效率,通過有效的熱管理提高了功率密度。
物聯網走勢權威調查之ARM
ARM和Altera一樣,都很關注物聯網時代大數據中的小數據問題。ARM嵌入式應用市場經理耿立鋒表示,一切智能科技都是為了追求良好的用戶體驗。例如早餐吃烤面包片,如果面包機烤出的面包片上顯示了今天是晴天還是下雪圖案,是很有趣的。因此,IoT(物聯網)最終的驅動力是用戶體驗及服務。而用戶體驗需要物聯網、大數據來支撐。但大數據來自于小數據,如何對小數據進行安全、準確的收集和管理,其實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因此ARM對于物聯網的規劃目標是把小數據做透,做到極致。
ARM嵌入式應用市場經理耿立鋒
對于物聯網IoT中的這個“I”的理解,如何實現把IP-based的物聯網組網其實是不容易的,尤其是還要推動基于標準技術的滿足不同應用的互聯互通。就像大家為了出國辦事,辦護照和簽證卻花費了很大功夫。因此需要把這個流程標準化或者提供服務,省去辦護照、簽證的時間。
為此,ARM在2014年10月推出了mbed IoT平臺,定位于enable合作伙伴最終搭建屬于他們自己的物聯網平臺,從而解決基于IP的物聯網的開發需求。它包括一個免費開源的運行在物聯網節點側的物聯網操作系統,mbed OS,以及一個面向服務器及網關側部署的中間件及軟件接口的設備平臺,mbed Device Server(DS)。mbed DS軟件方案雖然也有免費的評估版本,不過正式的商用項目則需要從ARM來取得license授權。mbed DS與mbed OS對接,可使海量的小數據有效地收集上來。
由此可見,ARM在非常認真地做跨界產品,使傳統IC和IT產業能夠融合起來。mbed不可否認的將是ARM明年重點宣傳的方面之一。
物聯網走勢權威調查之美光
美光科技有限公司嵌入產品事業部高級市場總監Amit Gattani分析,可穿戴設備市場仍然處于早期階段,市場的宣傳如火如荼,但長期的用戶接受度和產品的生命力是否持久還有待觀察。近期的挑戰不是制造設備,而是實現功能、人體工程學和設計的完美結合,以讓用戶愿意每天穿戴這些產品。
更重要的是,與電腦和手機不同,可穿戴設備可能會有很強的文化和地域因素。可穿戴設備被用來幫助和加強我們對于個人習慣、社會參與、娛樂和時尚需求的了解——所有這一切都有著很強的文化組成部分。適合美國或歐洲生活方式的可穿戴設備可能并不適合中國、日本、印度或拉美。每個地區的公司和企業家都有巨大的機遇來發明和創新可穿戴設備,以滿足當地市場的需求,同時在全球范圍內為當地的可穿戴應用找到最合適的技術。
在涵蓋可穿戴設備的嵌入產品市場,美光能為可穿戴設備市場提供最全面的產品選擇——提供尖端非易失性存儲(NVM)技術(例如NOR和NAND閃存組件)、尖端易失性存儲技術(例如低功耗DRAM(LPDDRx)和PC-DRAM(DDRx)),及廣泛的多芯片封裝(MCP)解決方案(將NVM和DRAM合并入同一個封裝件中,以解決空間受限的問題,同時提供管理型NAND解決方案( e·MMC))。
美光科技有限公司嵌入產品事業部高級市場總監Amit Gattani
鑒于用于健身或運動追蹤類的可穿戴設備中的物理空間十分有限,美光1-256Mb容量的NOR器件提供極小的尺寸選擇(例如根據密度有晶圓級芯片規模封裝、2 x 3毫米DFN和行業標準半導體指數)。NOR閃存(泄密了的閃存技術走勢)也可被堆疊在設計有偽靜態PSRAM的多芯片封裝件(MCP)中,以進一步節省空間。例如,我們64Mbit NOR閃存和32Mbit PSRAM多芯片封裝件僅為4 x 6毫米,含高達512Mb NOR閃存和128Mb PSRAM的較高密度多芯片封裝件僅為8 x 8毫米。
對于錄制視頻/音頻的可穿戴設備(例如GoPro,谷歌眼鏡)或可運行多種額外應用的可穿戴設備(例如一些智能手表),美光提供尖端的SLC/MLC NAND、具有層疊封裝(POP)能力的LPDDR2/3/4、e?MMC,以及將NAND和LPDDR合并入同一封裝件中以進行有效的系統集成的多芯片封裝件。同時,許多產品也提供額外的芯片級或晶圓級產品,以支持系統封裝(SIP)設計。
美光認識到,在可穿戴設備領域,不同的地域或文化會有不同的市場領導者,因此,該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參與并支持這一領域,在中國也投入了大量的技術支持資源和系統實驗室能力,以支持當地客戶。
物聯網走勢權威調查之風河:安全第一
在物聯網大潮下,物聯網設備的安全問題引起更多業界關注。對此,風河中國區副總裁韓青說,風河的產品戰略是全面對接物聯網,具體解決互連性、安全性和可管理性這三大問題。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的安全問題由來已久,但是物聯網環境對此提出了更加嚴峻、更加多變的要求。這是因為,物聯網中的設備,將會受到更多來自外界的攻擊,而它自身的安全隱患也更加容易通過網絡蔓延出去。而且,安全性是一項必備的基本要求,并不是為設備帶來競爭優勢的差異性需求,這就使得物聯網設備制造商更加不愿意在安全性方面投入更多的資金和時間。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就要求物聯網操作系統的安全性更加扎實可靠,并且得到嚴謹的行業認證。
風河中國區副總裁韓青
例如,EAL(Evaluation Assurance Level,評估保證等級)已經成為設備制造商的一個重要指標和挑戰,從EAL1到EAL7一共有7個等級。等級越高,表示通過認證需要滿足的安全保證要求越多,系統的安全特性越可靠。而要保證特定的EAL等級,大多數要求包括設計文檔、設計分析、功能測試、穿透測試。等級越高,需要越詳細的文檔、分析和測試。一般實現更高的EAL認證,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通過特定級別的EAL認證,表示產品或系統滿足該級別的所有安全保證要求。
風河已經推出相關的產品,如風河最近推出的產品Security Profile for Wind River Linux,是一個Certification-ready的平臺,提供了EAL評估配置向導和配套的文檔。這是一個基于開放源代碼技術的產品,適用于高安全性的物聯網設備。同時,這還是一個基于Yocto Project的解決方案,在成本和上市時間方面都具備極大的優勢。特別值得指出的是,開放源代碼本身就給安全性帶來特殊的挑戰,而風河不僅掃除了Linux原有的隱患,而且對開放源碼社區后續的情況保持監控跟蹤,隨時幫助物聯網設備開發商應對未來可能遇到的安全性問題。
物聯網走勢權威調查之Sensirion
Sensirion(盛思銳)是RHT領域的全球領導者。致力于專注開發此市場超過15年,有著豐富的經驗,可以幫助并解決客戶在感知領域的應用問題。
盛思銳大中華區總經理李錦華對電子產品世界(www.j9360.com)表示,物聯網、智能家居和可穿戴已不再是純粹的未來愿景。其基礎是智能傳感器技術。而Sensirion是可在移動設備中同時提供相應的傳感器技術及其實施方案的生產廠家。
盛思銳大中華區總經理李錦華
Sensirion已經開發出一款全新的溫濕度傳感器。這個產品使Sensirion盛思銳成為第一家使用晶圓級芯片包裝的溫濕度傳感器廠商。憑借1.3×0.7×0.5毫米的超小尺寸和超低功耗,該傳感器開辟了在可穿戴和移動設備應用上的無限可能。據透露,這項技術的主要的挑戰是如何利用狹小的空間建立與DFN封裝具有同等性能的傳感器。測試和校準則是另一個挑戰。但Sensirion盛思銳已專注于RHT技術超過15年,并擁有專利技術。
相關鏈接:
2015電子產業走勢權威調查(四) :智能識別與安全技術走紅 http://www.j9360.com/article/268639.htm
2015電子產業走勢權威調查(三) :淹不死的發動機 http://www.j9360.com/article/268237.htm
2015電子產業走勢權威調查(二)—— 汽車與能源技術向前沖 http://www.j9360.com/article/268132.htm
2015電子產業走勢權威調查(一)—— 物聯網來了,挾著滿滿的財富 http://www.j9360.com/article/268064.htm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路由器相關文章:路由器工作原理
路由器相關文章:路由器工作原理
土壤濕度傳感器相關文章:土壤濕度傳感器原理 溫濕度控制器相關文章:溫濕度控制器原理 三維掃描儀相關文章:三維掃描儀原理 熱成像儀相關文章:熱成像儀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