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華Q.cells被“吞并”:光伏兼并風再上高潮
2014年12月8日晚間,韓華太陽能與韓華Q.CELLS宣布最終股份收購協議,以創造出全球太陽能行業的新領導者。根據協議,韓華新能源將以全股份交易的方式收購韓華Q.CELLS,按照2014年12月5日韓華新能源的收盤價計算,合并后新企業的估值將高達20億美元。合并后的企業將擁有高達3.28GW的太陽能電池產能,以及遍及全球太陽能業務基數最大、增長最快市場的業務網絡。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66661.htm韓華新能源前身是林洋新能源,當前全球十大的太陽能制造商之一。其運營及制造業務基地均扎根中國,并于中國、德國與美國三地雇傭了超過7,500名員工。公司在太陽能電池與電池組件領域的產能分別達1.75GW與2.07GW,客戶遍及日本、中國、美國、韓國、加拿大、英國、南非以及德國市場。韓華Q.CELLS前身為德國Q-Cells公司,是德國最大的太陽能企業之一,2012年被韓華集團收購。根據數據顯示,2014年韓華新能源與韓華Q.CELLS的合并組件出貨預期最高可達2.66GW,超越夏普2GW的預期成為2014年全球組件出貨第六大光伏企業。兩家公司合并后的組件產能高達3.28GW,極有可能挑戰英利、天合光能正在爭奪的業內魁首位置。
正如前文所述,韓華新能源與韓華Q.CELLS兩家公司都是韓華太陽能在在光伏“寒冬”期兼并收購的結果。然而,此次SolarOne與Q.Cells合流不僅超出業內許多分析人士的預期,其時間點更是踩在美國對華光伏“雙反”、加拿大對華光伏“雙反”重合的關鍵時刻,在一定程度上不可謂不是用心良苦。光伏行業的兼并整合風潮,可能由此將再度推向高潮。
奧巴馬擬擴增中國光伏電池關稅征收范圍
美國商務部正計劃對所有在中國進行裝配的光伏組件征收進口關稅,且不論所采用的電池片是采購自哪個地區的。目前,總額高達15億美元的中國光伏組件被納入征稅范圍,因此諸多企業已將電池片生產轉移至其他國家。
上述提案無疑凸顯出美國征收貿易關稅所涉范圍之廣,且波及全球供應鏈。
HanwhaSolar美國分公司法務部負責人CarolynByun表示,這令人感到匪夷所思,我們認為,這是史無前例的。“這完全不合乎法律的規定。我們需要提前知道事情的進展。”據悉,這家韓國公司在馬來西亞及中國均設有工廠。
2012年,總部位于德國波恩的SolarWorld向美國商務部提交申請,向來自于中國的光伏電池片征收關稅,而該公司在希爾斯伯勒和美國俄勒岡州均設有工廠。然而,自雙反關稅實施后,采用臺灣制造的電池片裝配而成的組件進口量激增,2013年,SolarWorld發表聲明稱,中國光伏制造商已轉移產能,從而規避美國雙反關稅。
因此,今年年初,美國商務部公布初裁結果,擬將進口關稅征收范圍擴增至臺灣進口的電池片。終裁結果則定于12月16日公布。
中國光伏組件產能整合繼續進行時
2013年的光伏組件有70%來自于中國公司,而其中近半的市場份額由前七家年出貨量均超過1GW的公司占領。由于全球光伏市場的穩步增長,及下游開發商對小型組件公司能否長期存活并兌現其對組件的質保普遍持懷疑態度,中國幾乎所有的大型光伏組件公司在2013年都接到了超過其自身產能的訂單。
為了應對2013年的訂單要求,這些公司大多通過工程改進提高現有設備有效產能,或以找第三方代工的方式來增加出貨量。第三方代工的形式不需要這些公司投入大量資本,但不利于保持成本上的競爭優勢,所以很多中國大型組件公司在2013及2014年,通過引進新設備或收購兼并即將退出市場的中小型公司來增加自有產能。
昱輝雖然沒有擴充自由產能的計劃,但其已經與國外總年產能達1.1GW的多家中小型公司建立長期代工關系,以開拓國際新興市場和避開針對中國產品的各種貿易壁壘。這些市場對價格的苛求程度低于中國市場,允許代工服務帶來的成本增加(約10美分/瓦)。
預計2014年全球光伏市場將增長13-24%,七家大廠計劃出貨量較2013年增幅高達35%,其2014全球市場占有率預計從2013年的34%增加到37-41%,預示著一個產業整合度更高的光伏組件制造環境。
隨著大型光伏組件公司在全球市場占有率的逐步提高,中國的中小型企業將在2014年面臨更激烈的競爭。截止到2014上半年,七大組件公司的自有產能已達到18GW,預計擴產全部完成時將在年底達到20GW,較2013年增加41%。除此之外,中國仍然有38GW的建成產能。彭博新能源財經預計2014年光伏市場將有約14.5GW的需求被前七家除外的中國公司滿足,僅占該群體產能的38%。
2013年在國內市場迅速崛起的大背景下,一些中小型企業還能通過為大公司代工維生,但2014年隨著大公司自由產能的擴充,這種方式將很難再繼續大規模存在。預計截止到2014年底,中國將有至少10GW的落后產能永久性停工。但仍有接近10GW的產能將通過臨時訂單繼續存活。產業整合會延續到2015年。
中國光伏業再遇麻煩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國對華光伏“雙反”還未解決,來自加拿大的光伏“雙反”又來襲。
據記者了解,美國對華光伏“雙反”將在12月11日終裁。此外,加拿大邊境服務局(CBSA)12月5日宣布啟動對來自中國的晶硅光伏組件和薄膜太陽能產品進行反補貼、反傾銷調查。按照加拿大對華光伏企業的“雙反”計劃,加拿大國際貿易法庭將在2015年2月3日前核實是否來自中國的企業有低價傾銷或享受補貼,并將于2015年3月5日進行初步裁決。
今年10月1日,加拿大光伏產品國內生產企業EclipsallEnergyCorporation,HelieneInc.,SilfabOntarioInc.和SolgateInc.代表加拿大光伏組件和薄片生產商向加拿大邊境服務署提出申請,要求對來自中國的加拿大光伏組件或薄片產品啟動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并聲稱因中國的補貼和傾銷造成加拿大本土企業損失和失去市場份額,減少就業,導致破產和倒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