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電站投資推動產業“大躍進” 會否重蹈前幾年之轍?
光伏行業正迎來新一輪的投資熱潮,這次的焦點集中在了光伏電站建設方面。今年以來,華為、恒大等產業巨頭,及中環股份、林洋電子、彩虹精化等一批上市公司,跨界進入光伏業掀起投資熱潮,加上國家扶持政策向分布式光伏電站傾斜以及光伏市場需求的回暖,有業內人士稱今明兩年將是光伏產業的“黃金發展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66605.htm不過,熱熱鬧鬧的行業事件背后卻隱藏著不容樂觀的冰冷數據: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前三季度28省市新增并網光伏發電情況,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新增光伏發電并網容量3.79萬千瓦,比起能源局年初提出的全年14萬千瓦的預期目標,讓業內大跌眼鏡,而根據國家能源局今年9月發布的《太陽能發電“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底,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目標達到21萬千瓦以上,此規模是目前國內規模的近6倍,按照目前的數據,要實現這一目標同樣不容樂觀。與此同時,近期,領先的光伏制造商天合、英利等企業下調組件出貨的預估。
光伏行業這一“冰火兩重天”的現狀讓很多業內人士產生疑惑:如果光伏行情不好,為什么會有那么多資本砸錢進去呢?如果光伏行情很好,為何前三季度的并網量如此之低?
更重要的是,幾年前,光伏產業倒閉潮、破產潮的一幕仿佛還在昨天,而目前光伏產業投資潮再次襲來,是否會引發新一輪光伏產能過剩,是否會重蹈光伏產業前幾年之轍?
光伏電站投資潮落潮起
中國光伏行業是國家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早在2007年,中國就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光伏產品制造基地,多晶硅、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組件與光伏變速器等與光伏相關的組件大多出自中國廠商。
但是,蜂擁而上的投資熱潮也讓中國光伏行業一度陷入產能過剩的尷尬境地,在2011年和2012年甚至出現了光伏廠商大規模倒閉的現象。
如今,國內的光伏行業已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自去年國務院《關于推動光伏行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后,中央相關部委也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特別是今年下半年以來,光伏產業利好政策持續釋放:財政部出臺光伏補貼發放政策、國家能源局和國家開發銀行聯合出臺支持融資意見、光伏發電裝機配額制如期落地,近期國家能源局又公布了《關于進一步落實分布式光伏發電有關政策的通知》,并聯合國務院扶貧辦發布了光伏扶貧工程工作方案。一系列政策利好給處于寒冬的光伏企業注入了一針興奮劑,巨額投資潮隨即洶涌而來,而光伏電站的建設更是備受資本青睞。
僅從11月份來看:11月12日,中環股份發布公告稱,計劃于2017年前在內蒙古開發建設7.5萬千瓦裝機容量的光伏電站。而在3月份,中環股份已與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政府簽署了一份累計投資200億元、建設2000MW光伏電站項目的框架協議。
11月21日,海潤光伏公告稱,擬投資百億在內蒙古阿拉善盟建設1萬千瓦光伏電站,總投資100億元左右。一期投資建設容量為100MW的太陽能光伏并網電站,投資10億元左右,計劃在2014年度完成。而7月份,海潤光伏與順豐光電簽署了合作開發479MW的光伏電站項目。
此外,陽光電源近日也與陜西榆神簽訂了50億元生態光伏框架協議,航天機電也擬在云南投資20億元建設光伏電站項目。
而此前,一些非光伏企業也開始進入這一領域。據媒體報道,史玉柱已成立了一個名為綠巨人的公司,重點投資光伏業;而地產公司恒大集團也在9月底向外界宣告將進入太陽能光伏發電領域。此外,江蘇曠達8月份以9000萬元收購了青海力諾100%股權;華北高速擬與金保利新能源共同投資4.5億元,收購位于江蘇徐州豐縣的23.8MW已并網生態農業光伏發電項目的全部股權。
“由于國內市場大規模的啟動和海外市場的發展,光伏產業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正在持續回暖,很多企業恢復了盈利。據統計進入工信部名單的企業利潤率達到合理水平,領先企業已連續幾個季度達到100%滿產,全行業產能過剩的局面已不存在?!敝袊夥袠I協會會長高紀凡曾公開表示。
資本推動下的產業“大躍進”
從國家能源戰略來看,可再生能源產業將會取得良好發展,尤其是光伏產業更具潛力,未來十年發展速度會更快。而吸引資本投資光伏電站的直接原因則是遠高于光伏制造業的投資回報收益。
根據光伏行業內的理論測算,綜合各種因素,目前西部光伏電站投資回報的內部收益率可達8%-10%,如果投資方對下游的議價能力較強,甚至還有可能更高;只需要20%的自有資金,10%的凈利潤率便唾手可得,投資光伏電站的凈資產收益率甚至高達50%左右。盡管每1萬千瓦光伏電站需要80億-100億元的投資,但仍然吸引著上市公司和大資金爭相進入。
但是,這一收益率水平要兌現是有前提條件的,即:光伏電站所在地區的光照資源優越,項目并網條件便利,更為重要的是,8%-10%的內部收益率是電站穩定運行25年的全壽命周期的平均水平。在當前國內光伏行業現狀水平下,這一數據并不容易實現。
“目前光伏電站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光伏電站的質量,我在走訪西部大量光伏電站后發現,電站在運行一段時間之后存在大量影響到電站收益的問題,而這一點卻并沒有引起電站開發商的足夠重視?!眹野l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除了價格以外,光伏電站的質量是影響投資收益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銀行和投資方都在緊盯著。
有媒體報道,由中國金融租賃有限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組織的一次大范圍光伏電站質量調查結果顯示,大約有30%的建成三年以上的電站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質量問題,甚至有建成不過三年的光伏電站的組件衰減率竟然高達68%。
與此同時,從全世界來看,光伏產業都是一個嚴重依賴于政府補貼的行業,特別是前期,如果政府補貼出現變數,整個光伏行業的利潤就會被顛覆。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近日公開表示,沒有市場就沒有產業。光伏產業在全球產業里是非常少見的一個產業,它不是純粹的市場經濟,它是受政策影響非常大的一種政策型市場經濟,這不僅僅是中國,連發達國家都是一樣的。
他表示,任何市場都不可能無休止地擴大規模。市場是非常重要的資源,是不能隨便透支的,應該統籌發展。市場具有一種稀缺性的特點,而且流動性特別差,光伏產品一用就是20年、25年,使用周期比較長,這就應該防止提前消費。沒有統籌規劃,大起大落,對整個光伏產業是沖擊力非常大的。
十一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近日在2014能源年會上也強調:新能源發展如果靠補貼就“甭想做大了”,甚至是“做死了”。
“應該在機制上引入競爭,鼓勵創新方式降低成本,逐漸減少補貼,最終做到不要補貼,與燃煤發電有一定的競爭可比性?!睆垏鴮毐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