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解決移動難題了嗎?
芯片巨頭英特爾最近收獲了一份讓其喜憂參半的財報。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64791.htm得益于從上一季度就開始回暖的商用及個人電腦市場需求,今年第三財季,英特爾的營收達146億美元,創造了“史上收入最高的第三季度”的紀錄,凈利潤也達3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2%。

“我們很高興公司所取得的成果,這給了我們繼續將產品拓展到新市場的信心。”英特爾CEO Brian Krzanich在財報中說。
Krzanich所說的新市場,或許指的是移動領域。自去年擔任CEO以來,他一直在強調移動戰略,并于2013年年底確立了2014年4000萬塊移動芯片的銷售目標,這個數字是2013年的4倍。截至第三季度,英特爾已經完成了3000萬塊平板芯片的出貨量。
然而,在曾經錯失機會的移動市場中,英特爾仍處境艱難。與亮眼的傳統PC業務形成對比的是,第三財季,英特爾移動業務只帶來100萬美元的收入,虧損高達10.43億美元—這是該部門連續第三個季度的虧損,而前三個季度的虧損額已相當于去年全年的虧損額。
不過,這家老牌芯片制造公司似乎對這樣的狀況早有準備。在去年11月底的投資者會議中,英特爾首席財務官Stacy Smith就表示:“2014年在移動業務上的收入抵消策略,可能會擴大虧損。”所謂“收入抵消”,即英特爾通過低價銷售芯片,出讓一部分利潤,從而獲取一定的市場份額。
英特爾為平板電腦廠商提供數量可觀的補貼已經不是秘密。今年,英特爾Atom處理器頻頻降價促銷,而英特爾在移動市場整體的營銷費用投入約達20億美元。
目前來看,這樣的投入獲得了一定成效。三星Galaxy Note 3 Neo和Galaxy K Zoom都是配置英特爾第一代獨立LTE芯片XMM 7160;此外,臺電、華碩、藍魔、酷比魔方等品牌也與英特爾建立了合作關系。
英特爾在移動市場如此激進,是因為這家芯片巨頭曾經錯失了不少機會。
2006年,它曾將移動芯片業務賣給Marvell;2007年,更是拒絕了蘋果第一代iPhone的芯片訂單;2011年,英特爾終于成立了移動通信部門;但直到去年年底,才確立移動戰略。
在英特爾緩慢“移動”的過程中,其競爭對手高通和聯發科早已占據了超過80%的移動市場份額,并且用的都是ARM架構。ARM這家英國公司提供芯片設計和授權,其能耗和價格均比英特爾的X86架構低很多,目前已壟斷了95%以上的手機市場。
“英特爾要用巨大的投入來彌補起步太晚的錯誤。”市場研究公司Mercury Research的首席分析師Dean McCarron說。
而“巨大投入”其中一個重要部分,就是補貼廠商的物料成本。平板電腦廠商如果從ARM架構改成英特爾的X86架構,需要購買更多組件來支持通信等功能,比如針對平板電腦開發的移動處理器英特爾Bay Trail系列,其電路板就有自己的一套組成結構。
“我們不是在降價促銷,而是為了抵消廠商之前采用ARM架構設計現在改用英特爾芯片所要付出的成本。”Krzanich一再公開強調,隨著明年推出生產成本更低的SoFIA芯片,將會有效降低這部分開支。
和中國公司的合作也是英特爾移動戰略的重要一步。
今年4月,喜歡參加創客論壇的Krzanich來到深圳這座聚集了眾多移動設備制造商的城市,并在這里首次舉辦了英特爾開發者論壇。Krzanich在論壇上宣布投資1億美元成立中國智能設備創新基金;一個月后,英特爾宣布與福州瑞芯微合作,致力于將平板芯片的生產周期比以前縮短一半;9月,它還宣布投資90億元,入股展訊和銳迪科等中國本土手機芯片公司。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目前展訊在移動市場的份額已達5%,今年第一季度,它已超過英特爾排名全球第3位。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努力追趕競爭對手,英特爾還希望從側面彌補一些其作為移動市場“遲到者”的缺憾。比如,對于近兩年新興起的可穿戴和物聯網領域,它就表現得非常活躍。
今年1月,Krzanich在CES上展示了為智能設備設計的芯片平臺Edison,9月,Edison就投產上市,售價50美元,速度和價格都表明了英特爾在這塊領域的野心。“作為芯片制造商,英特爾需要提前兩年甚至三年就開始做產品,”英特爾新設備事業部平臺產品經理Jim Chase對《第一財經周刊》說,“在下一個浪潮中,英特爾絕不會錯失機會。”
新設備事業部是Krzanich去年上任后新組建的部門,同PC客戶部、移動通信部等幾大核心產品部門一樣,都由他本人直接負責。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預測,今年平板電腦的銷量增長僅為11%,與去年55%的增長率相比大幅減緩。而多方研究機構預測,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全球市場規模將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從目前的30億美元增長到500億美元;物聯網設備數量也將由2009年的9億臺增長至2020年的260億臺。
所以,錯失了移動市場先機的英特爾,現在選擇“押寶”可穿戴和物聯網,利用其成熟的生產能力和開發資源,希望成為這兩個新興領域的領先者。
“Edison想做的是建立新的硬件商業模式,打造開源硬件的生態系統,無論大小企業都能利用這個平臺用同等成本開發產品,英特爾則是提供快速實現新產品開發的體系。”Jim Chase在10月18日的英特爾上海創客嘉年華Edison首秀活動上發言道。
然而,無論如何,英特爾都已經無法復制PC時代與微軟結成的Wintel聯盟模式。況且,在快速變化的智能設備領域,需要更靈活地與更多中小品牌、開發者進行合作,從而拓展新的商業模式。
曾經緩慢“移動”的英特爾,能適應這套新規則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