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可編程視角下的未來十年
未來的世界什么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64521.htm三維重構音樂會
很多人喜歡“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這兩年的音樂會,現場有很多人拿著移動設備拍攝。未來十年,這些信息會傳輸到云端,它們能做的事情就太多了,例如,我們可以在云端重構一個三維的虛擬現場,你可以用你的鼠標在任意角度飛行,一直飛到演奏的小提琴手那去,去看它的視頻。因為每個人都在從各個角度替你在觀察這個人,所以一定可以做一個三維的東西,而且是實時的,使你看得比在場的人還清楚。而現場的人辛苦地舉著攝像頭,都是在為你服務的。
球場觀眾戴著Google眼鏡
2020年,巨大的體育場里面坐滿了觀眾,很多人戴著Google眼鏡,每個人的眼睛都在看著球場,當然你可以三維重構球場,可是還進一步,觀眾希望通過Google眼鏡看到正在跑動的運動員的更多信息,諸如他的力量值、體力值、經驗、姓名,以及他剛剛射門,射門的總次數,這些都可以實時地在這個人的體像上進行疊加。
這就是今后十年業界準備做的事。我們的教學和科研就是為這一天的到來而準備的,而且一定要很快地到那個點去。那么這個點是什么呢?
關鍵的1ms
要想預測,我們一定要學哲學。哲學告訴我們,我們整天忙碌,就是為了給人類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用電子信息手段可以提供什么服務?例如1秒鐘(s)可敲擊一次鍵盤;100ms可以聽音樂;10ms可以看視頻;如果是1ms,就是你的神經和力量的控制時間,比如你用手碰到電風扇,手會馬上縮回來,這個反應速度是1ms。所以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能夠在1ms時間內做很多事情。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們通過網絡的云計算在1ms之內做出決策,應用在我們的汽車上,汽車可以在沒有紅綠燈的情況下,用無線方式互相通訊,如果車快撞上,用1ms的時間剎車或馬上加速,這就是無人駕駛汽車。如果有行人,由于行人有手機,手機會發出信號,汽車開過來時就會自動減速,讓行人走過去。這是一個無損的理想應用,也就是所謂的未來的智能交通。
其實,這里面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汽車之間互相通訊用1ms的時間,我們肯定要用云端來控制,那么云是不是可以隨便放的呢?假設汽車在上海,我是不是可以用在北京的云來得到智能服務?答案是不行。因為光一秒鐘也就跑三十萬公里,1ms光能跑300公里,還要考慮打個來回,即150公里,也就相當于上海到無錫的距離。所以在設計無線接入網的時候,云計算必須是一個分布式的云,應該到處都有,物理上應該是像基站一樣普遍的云。
上述僅僅是光在路程上的時間。其實計算的任務也很繁重(圖1),因為你要做嵌入式計算,要進行圖像、視頻等的處理,還要調制解調、加密、軟件、可靠性,所以每個階段只有零點幾毫秒的預算了。因此業界的另一挑戰是大量的數據要實時地在零點幾毫秒內做完。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晶體管相關文章:晶體管工作原理
電能表相關文章:電能表原理 晶體管相關文章:晶體管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