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跟進國家集成電路基金建設
10月14日,工信部辦公廳發布文件《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正式設立》,包括國開金融、中國煙草、亦莊國投、中國移動[微博]等在內的8家發起人,共同簽署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協議》和《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被業內稱為“大基金”的1200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國家大基金”)正式設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64196.htm據記者了解,國家大基金落地后,各地方政府將陸續跟進。目前北京市集成電路促進基金已經就位,規模約300億。而上海市基金也即將落地,規模可能會有500億。與此同時,天津、廈門、合肥、成都、西安、杭州等地方政府也在籌備基金政策,各地方政府資金規模都在數十億之間。
“國家基金必然會撬動更大規模的地方政府投入,但地方政府是否有統籌規劃,這關系整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戰略。”一位參加國家大基金籌備會議的企業高層人士告訴記者:“最近,不少領導都在提一個說法,‘切忌一哄而上’。”
莫被“借東風”
“擔心歷史重演。”iSuppli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顧文軍[微博]向記者回憶:“十年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初期,幾乎‘遍地開花建工廠’。”
2000年左右,我國出臺了被稱為“18號文件”的《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其后,多地政府開始引進國際芯片企業,希望借助國際先進技術帶動本土產業發展。
“雖然這些芯片企業享受很多政策優惠,但他們卻不在國內納稅,也不把先進技術放在國內,這些嘗試都沒有什么收獲。”顧文軍說,Intel在大連建設過制造工廠,但并沒能帶動大連芯片產業。而在重慶、武漢、成都等地,地方政府的損失更大,當初建設的不少廠都倒閉了。
隨著中國政府此次啟動集成電路產業規劃,全球半導體公司重新把目光聚焦于中國。不久前,麥肯錫上海分公司資深董事GordonOrr在其文章中給出分析,“未來五到十年,中國政府在集成電路領域的資金支持會達到1700億美元,約1萬億元人民幣(6.1248,-0.0002,-0.00%),這筆錢由國家產業基金和地方省政府提供。”該文章獲得海外媒體的廣泛關注。
“最近又出現很多國際公司想來中國‘借政策東風’。包括GlobalFoundry和UMC在內,至少有3家國外企業計劃來中國建廠。”顧文軍擔心,如果沒有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將使國內的產業發展受影響,還會影響到“綱要”中的產業布局。
“國際芯片企業基本都會在國內建設一個封閉工廠,很難帶動本土高科技產業。”顧文軍建議:“我們不如‘自己的鑰匙要放在自己的口袋里’,要么支持國內企業,要么促進國際企業和國內企業合資共同發展。”
統籌產業鏈
“以前,國家對集成電路扶持多采用政府專項的形式。這種方式扶持力度分散,像‘撒胡椒面’,很難帶動產業整體前進。”上述高層人士告訴記者:“所以這次國家選擇基金公司這種市場化方式,集中優勢資源扶持龍頭企業,進而帶動產業鏈。”
“北京市基本把錢投給龍頭企業,可能有200億投給中芯國際,剩下的主要給紫光,兼顧封裝測試。”一位曾與多地政府接觸的芯片企業人士告訴記者,上海的投資結構大體與之類似,但其他省份則不甚清晰。
他同時指出,大部分地方政府不具備獨立運營芯片投資基金的經驗和能力,很可能會出現資源分散,投資碎片化等問題。
“西安、成都等地,擁有一定的產業基礎。他們是更樂意投資本省公司,還是把資源提供給展訊等龍頭企業,進而帶動本省產業整合發展?”上述人士稱,“在溝通中,各地政府都有些糾結。按照目前分析,很可能更偏重發展本地中小企業。”
“即便是有著明確發展規劃的北京、上海也會有分歧,比如,兩地政府都會投資中芯國際,屆時中芯國際的營收算在哪里?在哪里上稅?這些都會引起爭議,影響產業發展規劃。”
事實上,顧文軍告訴記者,“為了避免資源分散,國家規劃了幾大芯片產業基地。”但大多地方政府并不完全照此執行。
不過,也有產業人士對地方政府的發展持樂觀態度。集成電路產業知名人士老杳則認為,現在地方政府大多清楚并且善于發揮自己的優勢。比如,9月中旬廈門與紫光簽署協議,廈門距離臺灣很近,加大投資力度有利于兩岸人才流動,對紫光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二線城市提供的稅收政策比北京、上海更具有優勢。”老杳說:“如果中芯、展訊把營收計入二線城市,每年可以節省很多稅收。”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政府推動了展訊對成都當地企業的并購,進而促進展訊在成都建立研發中心,實現產業鏈整合。
但從國家層面出發,“我們更希望地方政府能從產業鏈整體考慮,出臺一些市場促進政策,而非簡單提供資金、稅收等政策。”前述參與大基金籌備會議的高層人士指出:“比如,政府可以考慮從芯片到手機生產的整個生態,統籌全局更有利于產業集群效應。”
麥肯錫分析指出,中國設計的Andriod手機占全球市場的50%,北京、深圳正在成為可穿戴設備的創新中心。此外,中國還至少參與設計50%的PC、30%-40%的用于工業、醫療領域的嵌入式系統。
“我們需要把這些市場基礎與集成電路產業結合起來,做全局規劃。”上述人士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