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基于DSP的EASI十二導聯多功能Holter系統設計方案

基于DSP的EASI十二導聯多功能Holter系統設計方案

作者: 時間:2012-05-29 來源:網絡 收藏

心血管疾病是當今醫學上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據統計,全球每年有超過1 700萬人死于心臟疾病。在現代醫學中,心電圖ECG(Electrocardiograph)是診斷心電疾病的重要依據。常規的靜態心電圖只能分析病人較短時間的靜態心電信息,而動態心電圖則能反映長時間的動態心電信息,在臨床醫學診斷中具有重要作用。1961年美國Norman J.Holter最先把動態心電圖記錄儀投入臨床使用,因此常把記錄心臟病病人動態心電圖的儀器稱為Holter。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57478.htm

傳統基于單片機的Holter能實現心電信號的顯示、傳輸及簡單的判病報警,但受限于單片機的運算速度,難以采用檢測準確但耗費資源相對較多的算法實現對心電數據的在線分析。本文以TI公司的TMS320VC5509A為處理系統核心,搭配具有高共模抑制比的十二導聯心電信號采集方案,實現一個具有實時檢測、無線傳輸和24小時心電數據記錄功能的多功能。該系統可以方便醫生實時監測病人的心電信息以應對疾病的突發狀況,這將是新一代“數字醫療社區/醫院”在遠程醫療方面的重要發展方向。

1 十二導聯系統

十二導聯系統是臨床醫學診斷中常用的心電導聯系統。EASI心電圖是一種衍生的十二導聯心電圖,最大優點是可以通過5個心電電極產生三路雙極導聯數據,并推導出極近似標準十二導聯的心電數據。此導聯系統由5個電極E(胸骨下部平第5 肋間)、A(左腋中線平E點位置)、I(右腋中線平E點位置)、S(胸骨柄)和RL(右腿驅動電極,一般置放右腹)組成[1]。電極貼放位置如圖1所示。

EASI十二導聯系統可以通過數學公式:Ld=a(A-I)+b(E-S)+c(A-S)轉化后得出十二導聯心電信息。其中A-I、E-S、A-S為三路雙極導聯數據,能分別反映心電向量在冠狀面、矢狀面和額狀面的心電變化,a、b、c為經過大樣本研究后得出的精確相關系數[2]。經過大量的臨床研究證實,通過EASI十二導聯系統獲得的心電信息量非常接近標準的十二導聯心電圖[3]。

2 系統硬件設計

2.1 系統方案

系統框圖設計如圖2所示。

主要由EASI十二導聯心電采集電路、TMS320VC5509A、外圍大容量存儲器(如SD存儲卡)、液晶顯示模塊、 Zigbee模塊和電源管理部分組成。電極從人體體表獲取生物心電信號,低通濾波后接入帶通放大電路進行兩級放大及A/D轉換,A/D轉換后的數據除了能直接存儲在MicroSD卡以便離線分析外,還可由TMS320VC5509A運行經二次微分小波變換算法對心電信號進行實時檢測,或者通過Zigbee 傳輸方式將心電信號傳輸到遠程監護中心進行實時監護。

2.2 帶通放大電路

心電信號幅度一般在0.5 mV~4 mV,頻帶通常為0.05 Hz~100 Hz,頻帶范圍不寬,但50 Hz工頻干擾和人體其他信號(如肌電干擾、運動基線漂移)幾乎都落在這個頻帶范圍內。人體體表阻抗比較大,容易吸取較多共模噪聲。為了使心電信號受到的干擾更小,本系統的心電放大電路采用兩級放大的架構,體表兩點的電位差為心電信號源,前級放大使用高輸入阻抗的儀表放大器INA326,采用差分輸入,把心電信號放大5倍;后級放大采用高精度運放OPA2335設計帶通放大電路,把0.5 Hz~106 Hz的信號放大200倍[4]。

2.3 右腿驅動電路

右腿驅動電路是專為克服50 Hz工頻共模干擾、提高共模抑制比(CMRR)而設計的,原理是采用以人體為相加點的共模電壓作并聯負反饋,其方法是提取前級放大電路中的共模電壓,經驅動電路倒相放大后再加回人體右腿上。本文使用的EASI導聯系統可以把RL電極接到右腹處。
2.4 TMS320VC5509A最小系統

Holter是便攜式設備,要求保證至少有24小時連續的醫學應用,同時要運行心電檢測等復雜算法。因而作為系統核心的必須具備低功耗和高性能的特點。本文使用TMS320VC5509A作為系統運算和控制核心,系統配置的McBSP接口與模數轉換芯片ADS8325 和CC2430 Zigbee模塊進行通信,通過SD控制器與MicroSD卡連接,通過GPIO口與液晶模塊相連接,設置3個由按鍵控制的外部中斷,用于多功能切換。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DSP EASI Holter系統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