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界動態 > 4G芯片時代:高通獨霸/海思突起/聯發科趕超

4G芯片時代:高通獨霸/海思突起/聯發科趕超

作者: 時間:2014-07-07 來源:OFweek 電子工程網 收藏

  毋庸置疑,中國芯片產業在相關企業和政策的推動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嚴峻的事實仍在提醒我們,中國芯片產業要想做大做強,未來的挑戰依然存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49347.htm

  中國缺“芯”嚴重手機芯片尤甚

  相關統計顯示,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3200億美元,全球54%的芯片都出口到中國,但國產芯片的市場份額只占10%。全球77%的手機是中國制造,但其中不到3%的手機芯片是國產的。我國芯片產業長期被國外廠商控制,不僅每年進口需要消耗2000多億美元外匯,超過了石油和大宗商品,是第一大進口商品。而且,受制于人的技術設備直接制約了我國信息產業的發展。

  研究數據表明,芯片產業1美元的產值,可以帶動信息產業10美元的產值和100美元國內生產總值(GDP)。基于此,世界各國紛紛將芯片作為國家重點戰略產業來抓,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通過大量的研發投入確保技術領先,韓國、新加坡和我國臺灣地區通過積極的產業政策推動

  集成電路產業取得飛速發展。

  與此同時,中國海關統計顯示,2013年全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出口總值達同比增長29%,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其中,出口額為880億美元,同比增長63%;進口額為2322億美元,同比增長20%,均保持高速增長。貿易逆差為144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391億美元擴大50億美元,連續第四年擴大。與之相比,原油進口額不到2200億美元。當然,集成電路與原油不同,集成電路屬于“大進大出”,很多被制造成電子產品后再次出口。不過,國內制造業旺盛的需求,其中的機會是不可忽視的。

  但是,中國企業這方面尚有欠缺。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狀況報告(2013版)》,2012年中國前十大芯片設計企業銷售額總計226.4億元人民幣,而高通2012年的營收為131.77億美元(折合人民幣830億元)。也就是說,國內十大芯片設計企業的總產值還不到高通一家公司的三分之一。

  一邊是芯片產業龐大的市場機會和戰略作用,另一邊則是中國企業弱小的規模及競爭力,中國“芯”的突破口在哪里?

  中國“芯”發力政策利好

  面對上述中國缺“芯”的現狀,有跡象表明,進入到4G時代,中國“芯”力量將逐漸借助智能手機芯片崛起,并形成中國芯片企業組團對抗國外芯片廠商的市場格局。

  例如華為旗下芯片公司海思近日正式發布了“核芯”麒麟Kirin920芯片。該產品支持4K超高清視頻全解碼、支持LTECat6標準等,而這些功能都被認為是業界領先水平。

  業內人士指出,在領域,目前仍是高通、Marvell等國際芯片企業唱主角。但隨著下半年聯發科、展訊、聯芯等企業的產品陸續規模商用,加上剛剛出爐的國家集成電路扶植政策,中國“芯”力量將逐漸崛起,未來將形成中國芯片企業群集對抗高通的市場格局。目前,能夠做到規模商用的5模芯片,除了高通,還有國內芯片企業海思。而海思之所以能夠在LTE芯片上異軍突起,與華為作為電信設備的領導廠商有關。華為能在4G專利上占有一席之地,也與其行業地位決定了有更多機會參與標準制訂有關。

  “正是因為華為是4G標準的參與者,而海思也在上投入多年,使得海思有了在LTE上突破的可能。”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告訴記者。

  海思芯片主要供給華為中高端機型,定位是支撐華為自身產品的硬件架構、差異化和競爭力領先。

  為此,業內人士指出,海思的定位主要是幫助華為降低成本,是和高通等芯片廠商議價的重要籌碼。海思CTO艾偉告訴記者:“華為堅信芯片是ICT行業皇冠上的明珠,我們從一開始就選擇了最艱難的一條路去攀登,通過持續投入核心終端芯片的研發,掌握核心技術,構建長期的、持久的競爭力,從而為用戶提供最佳的使用體驗。”

  除海思外,展訊近日也發布了采用28nm工藝的高集成度TD-SCDMA/GSM/GPRS/EDGE多模四核智能手機平臺—SC883XG。該款產品有助于實現高性能和低功耗,幫助手機廠商開發出高性價比解決方案的中高端手機。

  對此,展訊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力游博士表示,由于采用目前最先進的制程工藝,SC883XG在功耗控制、散熱管理和芯片尺寸方面具有顯著優勢。“SC883XG將幫助手機制造商更快地開發出更具性價比和差異化的產品,從而滿足不同市場的需求。”李力游說。

  據記者了解,SC883XG芯片已經開始提供樣片,預計在今年10月投入量產,首批合作的企業包括酷派、天宇、聯想等終端廠商,而展訊的4G多模芯片產品也將在年底量產。

  另外,中興通訊終端市場戰略主管呂錢浩近日在微博透露,中興通訊將推出代號為“迅龍7510”的4G。該芯片是中國首款28nm4G基帶處理芯片,全球Q1商用的五款之一,領先支持150Mbps的4G下載速率。采用迅龍芯的大Q手機等產品逐步上市。據悉,今年中興出貨的500萬部智能手機將會采用自己的手機芯片。

  其實早在今年三月初,中興通訊就宣布,其自主研發的ZX297510LTE多模芯片平臺通過中國移動終端公司品質保障部測試,正式獲得中國移動LTE多模芯片平臺認證。該芯片網絡制式方面支持TD-LTE/LTEFDD/TD-SCDMA/GSM商用芯片,支持R9LTECat4高速傳輸。目前來看“迅龍7510”芯片正是ZX297510LTE多模芯片的對外商用名稱。

  另外,聯芯科技副總裁劉積堂近日也透露,聯芯首款五模單芯片LC1860正在送測,即將在第三季度上市。除了SoC方面,聯芯與360的合作也開啟了芯片廠商與互聯網公司的深度合作模式,推動了上游產業鏈的向下延伸。

  成本高企市場趨整合是挑戰

  除上述華為、展訊、中興等紛紛發布新品之外,從規模上,目前大陸已經上市或即將上市的IC設計公司超過十家,大陸年營收超過一億美元的企業超過20家,似乎是一派繁榮的春之景象。

  “問題在于除華為外,沒有一家廠商能夠撐得起對研發長期高額的投入,即使收入過億,大多定位中低端,缺乏技術含量。”王艷輝告訴記者。

  一個有關成本的數字驗證了王艷輝的看法。從65nm、45nm、28納米一直發展到22nm、16nm,芯片研發成本越來越高,22nm工藝節點是一條達到盈虧平衡的產線,預計投資高達80億~100億美元,16nm工藝節點時可能達到120億~150億美元。

  目前,幾乎只有少數高端芯片設計公司可以負擔此項研發費用,而對于分散的中國芯片制造產業來說,這幾乎是無法承受之重。

  “國內芯片產業從產業規模、技術水平、市場份額等方面都與英特爾、三星、高通等國際領軍企業有較大差距,即便與臺資企業也有不小差距,2012年內地排名第一的海思半導體銷售額也僅為臺灣聯發科的三分之一。”某業內人士稱。

  雖然“很差錢”,但半導體芯片產業鏈上很多企業仍在不斷加大投資,但之后往往還會面臨“后繼乏力”的困境。其主要原因是大投入、長周期、高風險等因素,使常規的市場渠道難以支撐行業的持續巨額資金投入,以芯片設備工業為例,其新產品一般要過2~4年才可以進入市場,5~6年開始實現銷售,8~9年才可能達到收支平衡,10年才可能達到盈利,期間每年又需投入數億美元,一般的投資很難連續支撐。

  除資金之外,在資本市場,我們也欠缺經驗。不久前,英特爾與瑞芯微達成了合作,但是,這里讓人生疑的是,它到底是借重于瑞芯微強大的渠道能力一起做大,還是另有所圖?有傳言稱,英特爾最終目的是將其收購。再者如MTK與Msta的合并,這無疑在電視芯片、低端手機芯片領域對大陸廠商形成更大擠壓。

  實際上,過去幾年,全球通信芯片市場的整合不斷出現,英特爾以14億美元收購英飛凌無線業務,Marvell用6億美元收購英特爾通信處理器業務,意法半導體以15億美元收購恩智浦無線業務。芯片設計巨頭高通更是動作頻頻,這兩年先后收購了WiFi芯片供應商Atheros、電源管理解決方案領域的領先供應商Summit Microelectronics、無晶圓廠MEMS顯示器新創公司Pixtronix等。

  對此,王艷輝告訴記者:“從行業發展來看,整合是明顯的發展趨勢,過去幾年中國臺灣聯發科通過收購雷凌、Mstar已經成為一家年營收超過50億美元的巨頭,而在大陸,即使海思的年營收也只有13億美元,之外只有展訊一家營收超過10億美元,所以從趨勢角度看,大陸芯片行業只是處于行業整合的邊緣,遠沒有到爆發的程度。”

  “除上述挑戰之外,人才依舊是大陸芯片產業發展的瓶頸。其次是專利問題。雖然目前大陸芯片產業已經具備了不錯的基礎,不過專利儲備太差,即使目前的規模,已經有很多大陸集成電路企業面臨海外競爭對手的專利騷擾,如果大陸集成電路產業只是注重規模變大,沒有核心技術,未來肯定會遭遇海外競爭對手的專利阻撓,核心技術關是大陸集成電路產業想要做強繞不過去的門檻,從這方面看,產業發展需要更長時間的積累。”王艷輝補充道。

  由此可見,中國“芯”盡管嗅到了春天的氣息,但離走進真正的春天尚有差距。

  4G時代,高通驍龍系列處理器仍繼續發力,其驍龍800/600/400/200系列涵蓋了高中低端全線的產品需求,無論是三星、小米的安卓旗艦機型還是國內銷售火爆的千元手機,驍龍處理器總是在各大手機廠商的發布會上頻頻亮相。尤其是其多頻多模的技術更是獲得了許多手機廠商的認可。

  高通第四代3G/LTE多模解決方案Gobi9×35

  現在高通第三代調制解調器已經規模性商用,支持現網所有通信制式,而其日前推出的第四代3G/LTE多模解決方案Gobi9×35支持LTETDD和FDDCategory6網絡上最高40MHz的全球載波聚合部署,下載速率最高可達300Mbps。Gobi9×35支持向后兼容,能夠支持所有其他主要蜂窩技術,包括雙載波HSPA(DC-HSPA)、EVDORev.B、CDMA1x、GSM和TD-SCDMA。9×35是首款發布的基于20納米工藝的蜂窩調制解調器。

  截至第四代產品,高通Gobi調制解調器已能覆蓋全球所有40多個頻段、7種網絡制式和17種語音制式,是目前唯一能實現“全球模,世界通”的調制解調芯片

  聯發科:全球首款真正八核4GLTE手機芯片平臺MT6595

  今年2月,聯發科推出了全球首款真正八核4GLTE手機芯片平臺MT6595,這也是到目前為止聯發科唯一一款支持LTE網絡的芯片。

  MT6595兼容FDD-LTE和TD-LTE4G網絡,最高支持150Mbps的下載速度及50Mbps的上傳速度,另外向下兼容DC-HSPA+、TD-SCDMA及EDGE網絡。同時MT6595還可搭配聯發科技射頻芯片,支持超過30個頻段。

  2月時,酷派已經推出了千元4G手機,采用了Marvell的芯片。只能說,聯發科在4G上動作晚了。雖然2月份時推出了MT6595,但目前MT6595依然沒有相應的終端現身,預計到年底才能看到相應的4G產品。

  Marvell:主打TD中低端4G手機

  Marvell在進軍4G手機之前就已經定調了其千元4G的地位,并在去年發布了首款支持4GLTE的1088LTE這款首款四核LTE單芯片,在中國移動主導的TD-SCDMA領域,Marvell將重點放在了TD-LTE制式網絡的支持上。

  主打中低端是Marvell的4G主打方向,目前包括酷派8736、聯想A788T以及海信X8TLTE都采用了Marvell的4G解決方案。可以肯定的是,Marvell主打中低端4G的思路為國內千元4G手機的普及起到了推動作用,不過也成為其向中高端發展的一大瓶頸。

  海思:唯華為有海思

  面對華為旗下的海思芯片,有人指出,全世界能在一部手機上同時支持移動2G、移動3G、移動4G、聯通2G、聯通3G、聯通4G的芯片廠商,只有華為海思和美國高通做得到。華為的4G版榮耀X1用的就是海思自己的AP處理器加海思自己的5模17頻,支持聯通和移動的所有2G、3G、4G的手機卡。

  但不可否認的是,除了華為手機專用海思之外,其它手機企業很少用到海思。海思芯片要想成為真正的芯片巨頭,要想超過高通,還有不少的路要走。

  從上面的盤點不難發現,4G的確是個新的機會,但如何把握時機、如何在技術上實現真正的2G/3G/4G的多模融合,除了要靠技術實力,整合全方位資源,打通整個產業鏈。從整體實力上看,目前還沒有廠商能超過高通的芯片廠商。

pic相關文章:pic是什么


cdma相關文章:cdma原理


高通濾波器相關文章:高通濾波器原理
光伏發電相關文章:光伏發電原理


關鍵詞: 4G芯片 基帶芯片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