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8被限用,微軟到底冤不冤?
5月,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發布通知,要求采購的所有計算機類產品不允許安裝win8操作系統。而在6月4日,中國中央電視臺新聞節目中,點名批評微軟的操作系統存在嚴重安全問題,指出該操作系統的開發者可以輕易獲得用戶電話號碼和銀行賬號。
為何Windows 8系統遭到中央國家機關的“封殺”?微軟到底冤不冤?給您分析一下:
1,最重要原因:信息安全。
2013年棱鏡事件的主角斯諾登透露微軟公司曾與美國政府合作,獲得互聯網上的加密文件數據。
從技術上講,這是完全可能的。今年3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就曾指出:微軟Windows 8操作系統和微軟Vista操作系統采用了同類架構,對于用戶的電腦有強大的控制權,Windows 8還集成了殺毒軟件,它的功能就是經常掃描用戶的電腦。“假如要做監控,這個是非常容易的。”事實上,微軟的“暗門”一直存在,而真正促進中國政府加速信息安全政策的導火索,是微軟從Win7升級到Windows8。這次較大升級,最大的變化是徹底把本地操作系統轉變為云操作系統。也就是說,系統底層依賴云端,包括郵件、文檔和通訊錄在內的所有底層應用,都會內置同步到微軟在美國的服務器上,這就成了“明門”。中國政府能繼續沉默嗎?
2,美國“棱鏡”項目對華竊密屬實,中國對信息安全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并且真正采取行動。
5月26日, 國務院新聞辦互聯網新聞研究中心發布了一份名為《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的報告,報告稱:中國有關部門經過了幾個月的查證,發現針對中國的竊密行為的內容基本屬實。面對美國對中國政府、領導人、普通民眾、以及金融和電信等行業和領域的廣泛監聽和竊密,信息安全無疑已上升到國家層面,管理手段升級是必然。
操作系統關系到國家的信息安全,俄羅斯、德國等早已率先在政府部門電腦中,采用本國操作系統軟件。工信部表示將繼續加大力度支持Linux的國產操作系統的研發和應用,并希望用戶使用國產操作系統。
3,籌碼論。
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微軟已成為中美貿易摩擦中較力的籌碼。更重要的是,中美信息安全領域的博弈也在升級。近日,美國大陪審團裁定5名中國軍人對涉及核電、金屬、太陽能產品等行業的多家美國企業進行網絡間諜活動,致6家企業和1家工會遭受黑客攻擊。中美雙方就信息安全的博弈,已經不單純是技術、產品本身,而是商業、政治、軍事、法律、道義等各方面的組合拳。
您看完了本文,支持國家禁用微軟Win8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