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歐盟光伏產品“雙反”5月1日起執行
昨天商務部宣布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產品實施反傾銷、反補貼措施,實施期限為2年。這一終裁決定于今天起執行。業內人士稱,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但對國內行業影響并不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46337.htm國內多晶硅價難以上漲
商務部裁定,接受德國瓦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提出的價格承諾申請,瓦克公司將以不低于承諾價格向中國出口被調查產品。瓦克公司的價格承諾也于同日生效,期限為2年。
海潤光伏總裁楊懷進昨天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對于歐美針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的反制措施,是不得已的,但對中國眼下的產業和企業來說影響并不大。中國的多晶硅原料生產廠家是很多的,價格有競爭力,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價格上升空間,因為價格上去導致系統成本上去的話就消滅了市場需求。”
中山大學光伏專業教授沈輝昨天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對歐盟光伏相關產品的雙反對我國市場有影響,但影響不大,因為我國多晶硅產能上來了,我國國內可以消化近三分之一的光伏產能。
首季光伏行業復蘇放緩
受今年一季度低增長的GDP影響,去年開始的光伏行業復蘇步伐開始放慢,海潤光伏昨天披露一季報,公司一季度虧損5854萬元,大大低于投資者預期。受此影響,海潤光伏昨日繼續走弱,大跌4.39%,報7.40元/股。
陷入償債困局的中國光伏企業——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天公告稱,因公司連續虧損三年,按照深交所相關規定,11超日債可能終止上市。此外公司股票亦可能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超日稍早公布的業績顯示,2013年公司虧損14.52億元人民幣,2014年第一季度繼續虧損1.07億元。
美林花旗等投行已潛伏
光伏行業巨大的潛能依舊吸引投資者,包括美林和花旗在內的一些海外投行正在這個領域尋找機會,以期整合目前國內的閑置產能資源。這是4月25日,在中國綠色能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的“中國分布式光伏電站互聯網創新峰會”上,一位原光伏龍頭企業副總裁表示的,他稱過去三年在光伏領域,幾乎沒有對設備上的大的投資,而目前新一輪的投資機會已經吸引了新的投資者進入。
根據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3年開始,光伏行業已經走出寒冬開始回暖,隨著國內裝機市場的啟動,對組建產品的需求大幅提升,2013年國內龍頭企業的出貨量也有了顯著提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