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業界動態 > 光伏“國八條”漏洞逐漸顯現——“就地消納”禁錮

光伏“國八條”漏洞逐漸顯現——“就地消納”禁錮

作者: 時間:2014-04-29 來源:太陽能發電 收藏

  雖然,用這句話來形容去年出臺的“國八條”,可能有些過了。但從此后現實的發展來看,是次新政的確不能堪稱完美,一些漏洞正逐漸顯現。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46136.htm

  最為明顯的則是“就地消納”規定,這正在使部分地區的電站建設偏離原有初衷。

  為了應對新項目所帶來的電力消納難題,西部一些新能源大省似乎正陷入一個同樣的模式——只能通過新上高耗能產業來消化大規模的新能源電力。

  這無可避免的帶來了一系列疑問,包括在許多高耗能產業均處于產能過剩階段這樣做的意義,以及用如此高的電價來發展高耗能產業的經濟性問題。

  從整體來看,盡管現行政策正在向分布式傾斜,但鑒于中東部地區的資源狀況,國內產業的平衡及可持續發展,或仍將依賴于大規模建設西部地面電站。

  如此,則需要破除上述的模式循環,以使光伏電站建設回歸其原有要義。因此,有必要對現行部分政策進行調整,首要的就是“就地消納”政策。

  此外,為了加大電力外送力度,在大力推廣直購電交易、跨區域交易等形式的同時,還應該配以必要的輔助措施。比如,為了鼓勵各地使用新能源電量的積極性,應該參照分布式的相關政策,將其所用電量不計入階梯電價適用范圍,而計入地方政府和用戶節能量,與節能減排掛鉤。

  青海的示范效應?

  受益于近幾年工業項目快速增加所帶來的電量需求,青海本省發電電量已經不能滿足其需求。因此,盡管截至2013年年底青海的光伏裝機規模已經達到了3GW,但該省光伏電站“限電”問題并不突出。

  “就地消納”正成為西部光伏電站建設大省的禁錮。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3月底,西北電網光伏發電裝機1272萬千瓦,甘肅、青海、新疆、寧夏是全國光伏裝機容量排名前四的省區。

  這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甘肅,在經過2013年大規模突進后,其裝機容量已經超過青海。

  不過,在光伏裝機容量大增的背后,也帶來了電力消納、調峰、限電等諸多問題。

  對此,作為應對措施,在去年年末下發的《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中,甘肅將增強就地消納擺放在了突出的位置。

  而從青海的經驗來看,通過發展高耗能產業,或不失為解決光伏發電本地消納的有效措施。數據顯示,受益于近幾年工業項目快速增加所帶來的電量需求,青海本省發電電量已經不能滿足其需求。因此,盡管截至2013年年底青海的光伏裝機規模已經達到了3GW,但該省光伏電站“限電”問題并不突出。

  但青海的經驗是否具有復制性以及可持續性,則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和思考,尤其是在高耗能產業均處于產能過剩階段上馬類似項目的現實意義,以及用如此高的電價來發展高耗能產業的經濟性問題。

  從整個情況來看,盡管現有政策正在向分布式傾斜,但鑒于中東部地區的資源狀況,如果想使得光伏行業能夠獲得長期的持續發展,大規模建設西部大型地面電站,或許仍然是必要條件。但前提是,要突破“就地消納”這一政策限制。

  此外,還應該打破電力交易的一些障礙,鼓勵跨區、跨省電力交易以及大用戶直購交易。比如,對使用大型地面電站電力的省份和用戶,也應該參照分布式相關政策,其所用電量將不計入階梯電價適用范圍,而計入地方政府和用戶節能量,以鼓勵外省區使用新能源電量。

  “就地消納”難題

  根據2013年國務院相關文件精神,對大型地面光伏電站的要求是,按照“合理布局、就近接入、當地消納、有序推進”的總體思路,根據當地電力市場發展和能源結構調整需要,在落實市場消納條件的前提下,有序推進各種類型的光伏電站建設。

  正是上述意見中的“就地消納”,正成為西部一些光伏大省的頭號待解難題。

  以甘肅為例,在經過2013年的搶裝潮后,其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已接近4GW。但受其整體經濟體量限制,當地電力本就已經供大于求。

  國網甘肅電力公司發布的一份資料顯示,去年甘肅省用電市場形勢較為嚴峻,占售電量一半的高載能市場持續低迷,開工率徘徊在60%左右,且省外需求電量呈下降趨勢。

  但另一方面,隨著甘肅新能源裝機的迅猛增長,風電、光伏發電量均創歷史新高。兩者共同作用,使得甘肅電量大量富余。

  而同時,國家能源局甘肅能源監管辦專員康安東也表示,甘肅發電企業虧損的局面已連續多年出現,2013年在各方努力下,火電機組利用小時數勉強突破4000小時,但從年度運行方式來看,2014年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在原有發電量已經處于供過于求的情況下,為了增加對新能源所發電力的消納,甘肅正在布青海的后塵。

  在上述實施方案中,甘肅表示,將通過承接和發展能源消耗密集型產業、改造提升和壯大傳統產業、加快循環經濟產業發展,較大幅度提高就地消納能力,促進新能源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來自青海的經驗顯示,盡管截至2013年年底其光伏裝機規模已經達到了3GW,但受益于近幾年工業項目的快速增加所帶來的電量需求,青海本省發電電量已經不能滿足其需求。如果從數據上來看,青海通過發展工業項目來增加新能源電力的消納模式,似乎是有效的。

  就此,西部的一些新能源大省似乎正陷入一個同樣的模式——只能通過新上高耗能產業來消化大規模的新能源電力。

  電力交易機制障礙

  許多地面電站建設大省將增強就地消納能力作為應對限電的首選措施,這其中既有現行政策的原因,也與現行電力交易機制中存在的某些障礙不無關系。

  有分析人士表示,由于政策要求新能源原則上在本省消納,這就使得新能源裝機比例大的省份消納壓力大增。甘肅是西北新能源裝機增長最快的省份,特別是甘肅河西走廊地區,風電裝機過于集中,就地平衡、省域平衡的傳統電力市場平衡模式已不適應新能源快速發展的形勢。

  國家電網西北電力交易分中心在一份宣傳材料中則表示,多年來西北交易分中心為新能源跨區跨省消納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場交易機制,前期的新能源跨區跨省交易局限于小規模的探索階段。

  而從現有的公開信息看,一些地方已經在電力交易體制上有新的突破。比如,部分地區對跨區跨省交易模式進行了優化和創新,利用國家電力市場平臺,改變過去只有火電企業參加跨區交易的交易模式,風力發電企業直接參與跨區外送電集中交易,為新能源拓展了區外消納的空間。

  甘肅能源監管辦則表示,面對新能源有可能出現新的增長趨勢,下一步需要針對目前電力發展形勢,轉變觀念,大力推進大用戶直購電,大力建設區域交易市場平臺,不斷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

  此外,還應積極開展外送交易,改善電力企業經營現狀。

  對此,上述分析人士認為,對我國的光伏行業而言,建設大型地面電站盡管會帶來并網難、消納難等一系列問題,但這是保正行業持續發展的必要基礎。基于此,應該取消“就地消納”政策,并在此基礎上通過直購電交易、跨區域交易等形式加大外送力度。同時,為了鼓勵各地使用新能源電量的積極性,應該參照分布式的相關政策,將其所用電量不計入階梯電價適用范圍,而計入地方政府和用戶節能量,與節能減排掛鉤。

  “遠距離”外送是繞不過去的坎

  分布式光伏無疑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但就當下的實際情況而言,中國光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依然不得不有賴于在西部地區建設大型地面電站。因此,遠距離、大規模電力外送將成為主要瓶頸之一,必須統籌規劃、著力解決。

  “電網與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的關系,就像公路和汽車的關系,根據歷史經驗來看,路幾乎總是滯后于車的發展速度。甘肅去年的光伏發展速度完全是超預期、超常規的,在這種情況下,電網配套方面有一些滯后是完全正常的。通常這些問題在1-2年時間內能夠得到解決。”

  長期負責新能源發電并網運行質量跟蹤、監測的甘肅省電力公司風電技術中心主任汪寧渤認為,目前甘肅局部地區出現的光伏發電“限電”現象,主要與2013年年中國家出臺的新電價補貼政策所帶來的大規模搶裝潮有關。

  數據顯示,作為近年來國內光伏發電另一個發展較快的地區,甘肅省已在敦煌、金昌、嘉峪關等地區規劃了7個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目前甘肅省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已經達到435萬千瓦。

  汪寧渤對記者表示,隨著一批電網配套項目的建成,甘肅的新能源限電問題將得到極大緩解。

  據他介紹,就電力外送方面而言,其中包括已經獲得國家能源局批準的甘肅酒泉——湖南株洲正負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有望于今年開工,該項目建成之后,能夠支撐甘肅1000萬千瓦風電以及四五百萬千瓦光伏的并網需求。

  除了加大外送能力外,甘肅省提出的另外的解決措施,還包括增加就地消納能力、以及通過發展相應的水火電增加調峰能力。

  在此前發布的《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實施方案》中,甘肅省表示,將依托甘肅風、光、水、生物質等資源稟賦條件,以產業協調發展和促進新能源就地消納為重點,實現風光電與水火電協調發展、電源與電網共同發展、調峰問題有效解決、就地消納顯著增強的目標。

  汪寧渤認為,根據中國的光伏發電的資源稟賦而言,在西部地區發展大型地面電站是保證其高速發展的必由之路。但與此同時,遠距離大規模外送,將成為制約中國新能源發展的主要瓶頸,必須花大力氣解決。

  “限電”問題有望緩解

  根據甘肅省的發展規劃,2015年底光伏并網裝機將超過500萬千瓦。這一目標,在2013年即獲得了極大的推進。

  據汪寧渤介紹,甘肅已核準的光伏發電“路條”大概為500多萬千瓦,而僅2013年一年,全省的光伏電站投資規模就達到了380萬千瓦,共建成投產了80多個項目。其中,僅12月份一個月就并網了200萬千瓦。“目前已經并網的是93個,前幾年積累的只有10多個。去年的發展完全超出了年初的預期,確實是比較‘恐怖’的事情。”

  在汪寧渤看來,出現這種情況,主要與去年年中出臺的新的電價補貼政策有關。

  根據2013年出臺的電價補貼政策,甘肅省的絕大部分地區屬于一類資源區,將享受0.9元/千瓦時的電價補貼。該政策同時規定,在2013年9月1前已經獲得備案(核準)的項目,如不能在2013年年末投入運行,將只能享受新出臺的0.9元/千瓦時的補貼。

  “許多項目正是為了搶在2013年前并網,以便享受1元/千瓦時的電價補貼,才出現了大規模的搶裝潮。”汪寧渤稱。

  不過,在裝機規模大增的同時,電網的輸送能力、調頻調峰、電量消納等問題也隨之而來。

  以調峰為例,甘肅全省最大負荷只有1500萬千瓦,其中新能源已經超過了1100萬千瓦。“大家都知道,包括光伏在內的新能源最大的缺點就是只能波動性、隨機性發電,需要為之配備相應的火電、水電等進行調峰。但說實話,在去年投資這么大規模的光伏電站時,根本沒考慮調峰的問題。因此,甘肅電網公司現在是難受得不得了。”汪寧渤介紹說。

  對于目前出現的一些問題,在此前出臺的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中,甘肅省也給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其中,包括通過承接和發展能源消耗密集型產業、改造提升和壯大傳統產業、較大幅度提高就地消納能力以及試行大用戶直供等政策措施,來促進和解決新能源就地消納和風光水火互補、調峰的問題。

  在對外輸送能力方面,據汪寧渤介紹,與甘肅新能源外送相關的主要有三個電網項目,750千伏的西北——新疆二通道、甘肅酒泉——湖南株洲正負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這兩個是直接受益的項目;而哈密南——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則是間接有助于緩解甘肅新能源外送的矛盾。

  “目前,甘肅酒泉——湖南株洲正負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已經獲得國家能源局批準,預可研也已經完成。如果順利的話,今年可能會開工。建成之后,能夠支撐甘肅1000萬千瓦風電以及四五百萬千瓦光伏的并網需求。屆時,甘肅電網對外輸送能力將得到很大的提高,限電問題也將得到緩解。”

  企業投資熱情不減

  盡管面臨“限電”等問題,但一些企業對在甘肅投資光伏電站的熱情依然高漲。

  今年2月28日,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中國興業技術控股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300MW光伏電站項目在甘肅民勤縣舉行了開工儀式。

  據興業公告顯示,該300兆瓦項目僅是其在當地大規模開發光伏電站的一期工程,項目建成后年均發電量為4.8億千瓦時。

  該公司宣稱,已與甘肅民勤縣政府簽訂了1.1GW電站戰略開發意向協定,總體項目規劃建設周期為五年,將帶動相關投資約人民幣100億元。

  吉電股份近日也發布公告稱,其旗下子公司將投資建設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高崖子灘50兆瓦并網光伏發電項目。吉電股份表示,根據年利用小時數為1445.32小時測算,該項目投資回收期為9.66年,全部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稅后)9.34%,資本金財務內部收益率15.37%。

  而此前,陽光電源也已與甘肅省酒泉市、蘭州市達成投資協議,將分別在兩地建設49MW、50MW電站項目。陽光電源表示,酒泉49MW電站項目投資額約6.5億元;蘭州50MW項目在獲得備案的前提下,計劃在2014年5月開工,2014年12月底前建成投產。

  汪寧渤認為,對于包括甘肅在內的西北省份而言,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光照資源充足以及有足夠的土地資源可以建設光伏電站。“以甘肅為例,盡管存在‘限電’問題,但‘限電’后其發電利用小時還能夠達到1400小時以上,仍然高于不限電的東南部地區的利用小時。今年情況還要稍好一點。從投資回報角度來講,這是可以接受的。”

  在他看來,光伏發電的分布式利用無疑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但就中國的實際情況而言,在中東部地區發展分布式面臨的最大障礙是合格的屋頂資源很稀缺。因此,對于中國光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來說,在西部地區建設大型地面電站就是不得不做的選擇。而在這種情況下,遠距離、大規模外送將成為制約中國新能源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必須要統籌規劃、著力解決。

  “我們有過一個簡單的測算,假如把‘鳥巢’屋頂上全部鋪滿電池板,其裝機規模也達不到1萬千瓦,而全國又有多少像鳥巢整體面積這么大的屋頂資源呢?因此,如果想盡快的發展光伏發電,靠分布式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汪寧渤稱。

光伏發電相關文章:光伏發電原理


關鍵詞: 光伏 太陽能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