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PCB行業發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分析
1、有利因素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46064.htm(1)國家產業政策的持續大力支持,引導PCB產業健康發展
電子信息產業是我國重點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支柱產業,PCB行業是電子信息產業中最活躍且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受到國家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國務院、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改委、科技部等制定了《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信息產業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和2020年中長期規劃綱要》、《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等產業政策,將新型印刷電路板和高密度印刷電路板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的新產品,良好的產業政策將引導PCB產業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2)PCB應用領域產品升級換代日新月異,推動PCB產業快速成長
近十年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工信部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規模占全球總量達30%以上,居世界第一,已初步建成門類齊全、產業鏈完善、基礎雄厚、結構優化、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的產業體系。電子信息產業工業增加值占全國GDP比重由2001年的2.5%提高到2012年的5.3%。2012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9萬億元。
PCB下游應用領域升級換代趨勢凸顯,各領域的新產品、新技術開始逐步進入大規模替代和普及的階段。2012年,我國手機、電腦、電視、集成電路等主要產品產量分別達到11.8億部、3.5億臺、1.3億臺和823.1億塊,同比增長4.3%、10.5%、4.8%和14.4%。此外,電子終端產品呈現出智能化、高清、薄型小型化、可觸控四大發展趨勢。電子信息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成為推動我國PCB產業發展的動力,能迎合下游應用產品發展趨勢的PCB產品品種具有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3)全球PCB產業進一步向中國轉移,促進PCB產業技術升級
從全球各地區發展趨勢看,歐美制造業的生產成本尤其是勞動力成本不斷升高,電子產品進入微利時代,而亞洲尤其是中國大陸以其在勞動力、資源、政策等方面體現出的優越性,吸引了全球制造業的轉移,并在電子產品等相關產業鏈形成了巨大的配套市場和需求空間,歐美PCB制造企業也通過開設工廠、轉移訂單等形式將產值進一步向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轉移。中國逐步發展成為PCB全球制造中心,有助于提高國內印刷線路板廠商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從而進一步促進行業的良性發展。
(4)完整的信息產業鏈體系,促進PCB產業發展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一直保持快速的發展勢頭,已成為世界最重要的電子制造基地,中國的電子產業鏈日趨完善、規模較大、配套能力較強。PCB產業是關鍵的電子基礎產業,在產業鏈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完整的產業鏈使PCB企業既能快速采購原材料,又能快速地響應客戶需求,使企業在良性發展軌道上前行。
2、不利因素
(1)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技術差距
從產業規模來看,中國已是PCB制造大國,卻不是PCB制造強國,與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如日本在HDI板、封裝基板的制造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我國PCB行業在HDI板、封裝基板等高附加值產品上產能規模較小,產品制造技術和工藝有待進一步提高。
(2)基礎技術研究與開發薄弱
國內PCB企業的研發投入與國外同業相比不足。企業研發資金投入的不足導致國內PCB基礎技術研究與開發薄弱,科研人員缺乏,對相關技術人員和工人的基礎教育與培訓不足。專業技術人員及熟練工人的匱乏已經成為制約行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重要因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