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與挑戰并存 中國如何做大做強平板顯示產業
近年來,隨著京東方、華星光電等液晶面板企業生產線布局的日益完善,我國平板顯示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面板自給率大幅提升。預計到2015年,中國大陸將建成9條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超越中國臺灣地區,成為全球第二大平板顯示生產基地。2013年中國大陸出貨的液晶顯示屏占全球份額已從3年前的3.9%提升至13%,預計2016年將達到25.66%。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46062.htm然而,盡管我國平板顯示產業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是未來發展仍是機遇與挑戰并存,不容盲目樂觀。在高端面板市場,來自日本、韓國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的行業競爭日益激。對此,中國大陸面板廠商需要做強液晶產業,提升綜合競爭力,尤其要把握住低溫多晶硅、金屬氧化物、OLED等新技術。此外,部分行業人士與專家表示,國家應在提高面板進口關稅、調整相關產品免稅清單、以及保持產業支持政策連續性等方面給予相應支持,為我國平板顯示產業做大做強提供有力支持。
——李東生:應將液晶面板進口關稅提高到8%-10%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建議,應將目前5%的液晶面板進口關稅提高到8%-10%,以緩解面板企業資金壓力。
他表示,液晶顯示產業關系到國家戰略,對于我國提升國際競爭力,實現產業強國意義重大。作為一種高投入、高回報、技術含量高且技術更新換代速度較快的項目,液晶面板的投資需要國家的強力扶持。相較于日本、韓國而言,我國液晶顯示產業起步較晚,基礎依然薄弱,產業布局相對單一。政府應加大液晶技術扶持力度,促進我國液晶顯示產業發展。
因此,李東生建議應該提高液晶面板關稅政策,以加大對國內平板顯示企業的保護力度。國內新建項目比國際廠商的設備折舊費用高8%-10%,這是企業自身無法克服的困難,國家應該通過適當提高電視液晶面板進口關稅,給予國內企業合理的保護。
此外,李東生還指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已經發展到一定水平,但是芯片和軟件還依賴進口,政府應該更積極地支持國內企業自主研發。
——歐陽鐘燦:要及時調整AMOLED免稅清單
中科院院士歐陽鐘燦同樣認為,我國應該繼續實施新型顯示產業創新發展專項政策,并進一步提高液晶面板進口關稅稅率,并及時調整AMOLED免稅清單。
歐陽鐘燦指出,未來5年,作為我國信息安全重要組成部分的半導體顯示產業還將處在“攻堅期”,迫切需要國家給予更多政策支持。而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地區高世代面板生產線折舊大幅減少,他們的贏利成本占優。中國大陸面板企業對新型顯示技術領域研發還需要進一步成熟,這些都給中國大陸面板企業帶來新的壓力。
因此,他表示,我國應該進一步提高液晶面板進口關稅稅率,繼續延續“膜晶顯”和進口設備增值稅緩增等財稅政策,及時調整AMOLED免稅清單,為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產業營造健康成長環境。同時,政府應該設立國家半導體顯示產業重大科技專項,加強在材料、裝備、器件、系統、內容制作與服務整個產業鏈各環節上企業的交流與項目合作,以提升我國平板顯示產業鏈整體競爭力。
——胡春明:保持平板顯示產業支持政策連續性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產業研究部主任胡春明認為,隨著中國大陸面板產能的不斷擴大,全球基板玻璃的需求也向中國大陸轉移,外資企業和本土企業均加緊投資,搶占中國大陸市場。針對日益增長的8.5代面板生產線需求,全球前三大玻璃基板企業都已經在中國大陸多處布局。從中國大陸來看,本土企業已經在6代線以下具備了一定的自給能力,目前已經有10條左右生產線量產,在穩定市場的同時積極努力向更大尺寸和更新技術開拓。
胡春明指出,國務院稅則委員會發布的《2014年關稅實施方案》將6代以下玻璃基板的進口暫定關稅由原來4%提高到6%,在一定程度上為本土企業發展提供了保護。他進一步表示,保持產業支持政策的連續性對我國平板顯示產業仍然至關重要。
胡春明分析,我國平板顯示產業機遇與挑戰并存。機遇是我國依然是電子信息產品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地位穩固,而且電子信息技術變革日新月異使產品的發展前景無限。挑戰是我國新型顯示產業起步較晚、基礎薄弱,技術研發、規模增長還需一定時間走向成熟。因此,若過分樂觀,不能保持支持政策的連續性,將可能面臨現有成果得而復失的風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