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識別技術與食品安全
食品的供應鏈條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種植、養殖;加工;倉儲與物流運輸。這簡單的三個部分,在社會分工日益細化的今天卻使一份食品從原材料到可食用的中間環節多達十幾項。因此,如何更好的控制食品加工中的各個環節,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保證食品安全問題不出差錯,成為所有食品廠商、民眾、政府相關部門共同關注和急于解決的首要目標。
以迅速、準確地獲取、傳輸和反饋信息為主要特點的自動識別技術,在食品安全日益受到多方關注的今天,正顯示出它在食品供應鏈監測、安全追溯方面的獨特作用。市場的蛋糕已經成型,從什么角度參與這一領域的利益競爭,如何開發具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應用過程中容易出現哪些障礙和問題,已成為每一個著力推動自動識別技術在食品安全領域進行應用的單位必須認真考慮的重要內容。基于此,在這一期的“應用參考”欄目中,本刊編輯部特別推出自動識別技術食品安全應用專題,以期為所有關注和涉足自動識別技術在食品安全領域應用問題的廠家或機構提供有實際價值的參考。
自動識別技術在食品安全中的集成與應用綜述
自動識別技術是在計算機技術、光電技術、通信技術與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在經濟全球化、生產國際化、信息網絡化的形勢下成長起來的一門新興技術,初步形成包含條碼技術、射頻技術等在內的技術體系。對食品產業來說,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的轉變,對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證食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縮短交貨周期、準確獲取食品安全信息等要求使得自動識別技術及多種集成技術在食品安全中的應用應運而生。
在食品安全中的自動識別技術
射頻識別(RFID)技術
將RFID技術應用于食品安全,首先是建立完整、準確的食品供應鏈信息記錄。借助RFID對物體的惟一標識能力和數據記錄能力,對食品供應鏈全過程中的產品及其屬性信息、參與方信息等進行有效的標識和記錄。并且,食品跟蹤與追溯要求在食品供應鏈中的每一個加工點,不僅要對自己加工成的產品進行標識,還要采集所加工的食品原料上已有的標識信息,并將其全部信息標識在加工成的產品上,以備下一個加工者或消費者使用。
食品來源清晰,并可追溯到具體的動、植物個體或農場,生產加工企業、人員,儲運過程等中間環節。RFID是一個100%追蹤食品來源的解決方案,因而可回答消費者有關“食品從哪里來,中間處理環節是否完善”等問題,并給出詳盡、可靠的回答。可有效監控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具體實施過程中利用RFID的食品供應鏈信息系統有兩種方法來進行追蹤:一是從上往下進行跟蹤,即從種植/養殖環節→收購環節→加工環節→物流環節→零售環節,這種方法主要用于查找造成質量問題的原因,確定產品的原產地和特征;另一種是從下往上進行追溯,也就是消費者在銷售環節購買的食品發現了安全問題,可以向上層層進行追蹤,最終確定問題所在,這種方法主要用于問題追溯及產品召回。
RFID在食品安全中應用的大體過程是:1)在食品或原材料源頭加入RFID標簽并與個體或包裝相對應,寫入食品或原材料在源頭的基本信息。2)通過倉儲、運輸環節到達食品加工廠,標簽中添加倉儲、運輸環節的信息。3)加工廠完成食品加工,將原料和輔料的原始記錄和加工過程的信息寫入RFID標簽,并與產品個體或包裝對應。4)監管部門檢驗檢疫信息寫入。5)倉儲、運輸、分銷、配送等物流環節信息寫入。6)到超市、餐飲、快餐以及飯店,再將這一層信息寫入實現跟蹤鏈的最后環節。
上述物品標識、數據記錄的過程中所謂的信息寫入,一種方式是數據記錄寫入RFID標簽;另一種方式是在整體的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平臺上,將過程數據記入數據庫,并建立數據庫條目與物品RFID標識的對應。
RFID在食品安全中的應用,讓食品行業實現兩個最重要的目標,第一,徹底實施“源頭”食品追蹤解決方案。第二,使食品供應鏈過程完全透明。
在食品安全領域應用的RFID標簽,為了更好的適應使用環境、使用個體的不同,有著各種不同的封裝方式。
條碼技術
實現農工商一體化,鏈結產供銷一條龍,使食品業加入到社會商貿信息大循環中,這一切的實現都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持。而現有的成熟信息技術中,條碼技術無疑是被實踐所證明的最簡捷方便的技術。同時食品生產與管理的規模化、規范化、標準化,食品的全程質量控制也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撐,因而將條碼技術應用于食品業,能與已具規模的食品業、商業信息網絡相鏈接,更便捷地實現信息的傳遞和追溯。
種植、養殖者:跟蹤與追溯要求供應鏈中的每個作業者采用上游參與方提供的信息對產品進行標簽標注。種植養殖者是在食品供應鏈中應用EAN·UCC標準的第一個作業者,為其產品分配一個批號。如果在這個階段不給批號,通常由后面的包裝者、進貨商分配批號。
包裝者、進貨商:在這個環節食品將根據質量、尺寸、色彩進行分類,并包裝成一個物流單元。EAN·UCC系統能夠為食品供應鏈的各個步驟編碼。如果存在一個以上的分類和包裝階段,所有與原產地相關的數據以及食品的特性數據必須在各個階段都可利用,至少要以人工可識讀的方式出現。根據供應鏈中前一個環節參與方提供的數據,能夠生成所需信息的產品標簽。
分銷、零售商:對于所有零售貿易項目,即為最終消費者提供的單元,必須要有一個用EAN-13條碼表示的GTIN,以便于用于POS掃描。對于重量不變的物品,采用在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申請的EAN-13即可。對于變量的零售貿易單元,為了POS掃描,可以采用店內碼,條碼中應包含重量、數量或價格信息。店內碼的編碼方式可參見GB/T 18283—2000《店內條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