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架構解決鋰電池充電難題
有必要介紹一下目前主要的手機電池充電方式。在過去,采用鋰電池的手機、GPS等便攜式終端大都采用充電IC加DC/DC或者PMU的拓撲實現功率轉換為整個系統供電。這種方式的好處是結構簡單,成本也相對較低。然而其缺點也不容忽視:由于其判斷電池是否充滿的依據是充電電流的大小,但實際上系統本身在充電的同時也在消耗電池中的電流,因此系統根本無法精確估算電池是否已經充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人們開始引入軟件控制的方法對電池進行持續充電。不過這種方案又帶來了電池長時間持續過飽和的弊端,從而導致電池壽命降低、嚴重時還會發生爆炸的情況。因此在智能手機市場中,原本屬于筆記本電腦的開關模式電池充電技術也開始大行其道。
開關模式充電方式的原理比較容易理解:電源開關的作用是充電的時候將電池與系統隔離開來,而交流適配器的電流進入充電接口之后也被分為兩路,一路為電池充電,一路則通過開關向系統中的DC/DC直接供電。開關模式的引入解決了不飽和充電或者長時間過飽和充電的問題,然而新的問題也隨之出現,正如TI中國區高性能模擬產品業務開發經理張洪為所言:“0.2美元的電源開關對于手機來說成本太高,而且由于DC/DC直接面臨適配器的過壓沖擊,這導致手機的損壞率更高。此外,其帶來的紋波噪聲也會影響手機呼叫的接通率。”

圖1. TI的新架構集成了兩個MOS管(Q1與Q2)
為了滿足便攜式終端鋰電池充電管理中所遇到的上述問題,在其最新推出的四款型號為BQ24071/線性電池充電IC中,TI采用了一種特有的結構——除了充電控制器外,這些器件中還集成了兩個MOS管(如圖1所示)。其中,Q1用作預穩壓,其作用是濾除過壓、紋波以及各種電源噪聲,以解決筆記本電腦開關模式充電方式中的缺點。同時,40mΩ的Q2則用來進行有源切換。據稱,與一般毫秒級的有源切換不同,Q2的導通時間僅有微妙級,不僅減少了自身損耗,還避免了系統可能發生的復位現象。此外,由于Q1、 Q2以及流入系統的電流都可以測到,這就避免了對電池是否充滿進行誤判斷的可能。而當電池充滿之后,由于沒有放電通道也不會出現放電的現象。從而徹底解決了便攜式鋰電池供電系統中電池充電的所有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