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設計應用 > 關于光通信模塊中電磁兼容結構的研究與設計

關于光通信模塊中電磁兼容結構的研究與設計

作者: 時間:2014-01-11 來源:網絡 收藏

1 引 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27026.htm

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光模塊以及設備的數量和種類不斷增加,使電磁環境日益復雜,電磁污染越來越嚴重。在這種復雜的電磁環境中,如何減少各種電子設備之間的電磁騷擾,提高光模塊的電磁兼容性能,使各種設備可以共存并能正常工作,已成為電子產品設計中的一項關鍵內容。

電磁兼容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設計的目的是:電子設備或系統能在預期的電磁環境中正常工作,無性能降低或故障;同時,對該電磁環境不是一個污染源。為了實現電磁兼容,首先要分析形成電磁干擾的因素,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形成電磁干擾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因素:

① 電磁騷擾源,指產生電磁騷擾的元件、器件、設備、分系統、系統或自然現象。

② 耦合途徑或稱耦合通道,指把能量從騷擾源耦合(或傳輸)到敏感設備上的通路或媒介。

③ 敏感設備,指對電磁騷擾發生響應的設備。

針對以上三個因素,有多種途徑可以抑制電磁干擾的影響,而從光模塊結構設計的角度出發,采用電磁屏蔽的方法來切斷電磁騷擾的耦合途徑,是改善其電磁兼容性能的關鍵而行之有效的技術手段之一。

2 電磁屏蔽結構分析

2.1 屏蔽效能

電磁屏蔽就是對兩個空間區域之間進行金屬的隔離,以控制電場、磁場和電磁波由一個區域對另一個區域的感應和輻射。具體講,就是用屏蔽體將元部件、電路、組合件、電纜或整個系統的騷擾源包圍起來,防止騷擾電磁場向外擴散;用屏蔽體將接收電路、設備或系統包圍起來,防止它們受到外界電磁場的影響。因為屏蔽體對來自導線、電纜、元部件、電路或系統等外部的騷擾電磁波和內部電磁波均起著吸收能量、反射能量和抵消能量的作用,所以屏蔽體具有減弱騷擾的功能。2.2 屏蔽設計

有兩個因素會影響屏蔽體的屏蔽效能:第一,屏蔽體必須是完整的,表面可連續導電;第二,不能有直接穿透屏蔽體的導體,防止造成天線效應。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屏蔽體上往往有散熱孔,或者屏蔽體本身由若干個零件組成,存在裝配間隙。

縫隙或孔洞是否會泄漏電磁波,取決于縫隙或孔洞相對于電磁波波長的尺寸。當波長遠大于孔縫尺寸時,并不會產生明顯的泄漏;當孔縫尺寸等于半波長的整數倍時,電磁泄漏最大。一般要求孔縫尺寸小于最短波長的1/10~1/2。因此,當騷擾的頻率較高時,波長較短,須關注這個問題。

對于裝配而成的屏蔽體,有以下幾種改善屏蔽效能的方式:

① 應使接觸面盡量平整,以減小接觸阻抗。

② 在接觸面上增加彈性導電材料防止電磁波的縫隙泄漏。如導電泡棉或者金屬簧片襯墊。

③ 由螺釘聯接的組裝件,可減小安裝螺釘的間距,以減小縫隙長度。

④ 將接觸面做成單止口或者雙止口的裝配方式,以增加屏蔽體密閉性,如圖1所示。

關于光通信模塊中電磁兼容結構的研究與設計

圖1 止口結構示意圖

對于通風孔的設計,可以使用幾個小圓孔代替一個大孔,并且保證通風孔之間的間距大于1/2波長。如圖2所示。

關于光通信模塊中電磁兼容結構的研究與設計

圖2 通風孔示意圖3 測試結果及分析

以公司產品為試驗平臺,在XFP模塊管殼結構設計中綜合運用上述方法進行優化,制作出模塊樣品,并針對該樣品進行了實際的測試。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光通信模塊 電磁兼容結構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