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驅動因素
集成電路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壽命長、可靠性高等優點,同時可大規模生產而降低成本,因而廣泛應用于工業、軍事和民用電子設備。在電子設備中,芯片是核心,成本BOM中也占很大一部分,且具有較強的產業輻射效應。據IMF測算,芯片1元的產值可帶動相關電子信息產業10元產值,帶來100元的GDP。然而,從國內集成電路發展現狀來看,由于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起步較晚,技術相對薄弱,以及國外技術出口的限制,國內集成電路產業一直處于落后狀態。長期以來,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嚴重依賴于進口,接近80%的芯片需要從國外進口,其中高端芯片進口率超過90%。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15766.htm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13年1-10月,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量2211億塊,同比增長12.6%,進口金額1933億美元,同比增長25.5%。而同期中國原油進口2.3億噸,總金額1802億美元,集成電路為中國外匯消耗第一大戶。
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逐年增長
2013年6月,美國前國家安全局斯諾登透過媒體發布兩份絕密文件:美國國家安全局代號為“棱鏡”的秘密項目;美國國家安全局和聯邦調查局通過進入微軟、谷歌、蘋果、雅虎等九大網絡巨頭的服務器,監控美國公民的電子郵件、聊天記錄等秘密資料。隨著事件的升級,多國被爆列為美國監控對象,互聯網監控成為常用手段,軟件上的去IOE和硬件上的去IQT成為大勢所趨,也讓很多國家意識到集成電路這一基礎產業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鑒于下游終端產品產能向中國大陸轉移,Intel、三星等全球半導體芯片巨頭也逐步向中國大陸轉移集成電路產能,不僅能貼近下游終端廠商,而且可進一步節約成本。Intel在大連和成都分別設立了晶圓制造和封裝測試工廠,三星在西安投資70億元建設存儲芯片項目,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電子信息行業最大的外商投資項目。外資集成電路企業在大陸持續擴張,中國本土集成電路企業的發展成為關注的焦點。
評論